三监之乱与周公治国谋略的展开

来源 :古代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发生在周成王元年,清华简《皇门》召集人、召集对象、事件内容与之完全契合,可知该篇的撰作时间当在周公摄政之初。大门宗子的主体为姬姓贵族,周公号召他们“毋作祖考羞”,为充分发挥训诰的效果,(耂 古)门的地点不会离周人祭祀先祖的宗庙太远。三监之乱爆发,西周新生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周公发布《皇门》,对内弥合同姓宗族之间的矛盾;又发布《大诰》,对外巩固周人与友邦诸侯国的团结。他先是“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继而兴兵诛伐三叔及武庚。周公应对举措自内向外铺开,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睿智与应变能力。
  关键词:清华简《皇门》;《尚书·大诰》;周公;政治智慧
  DOI:10.16758/j.cnki.1004-9371.2020.03.006
  关于《逸周书·皇门》,清儒朱右曾云:“大似《今文尚书》,非伪古文所能仿佛。”丁宗洛也说:“此篇雄奇郁勃,的系周初文字。”《逸周书》各篇成书年代相对较晚,而《皇门》是少数几篇可以确定为西周时期的文献之一,史料价值极高。
  《皇门》是周公摄政当国的政治宣言?还是归政成王后的告别演说?周公为何召集大门宗子、迩臣发布训诰?由于传世本《皇门》流传千年,文句多处脱漏、错讹,该篇的成书年代及主旨,遂成为学界争议不休的学术公案。清华简《皇门》未经过后世儒者的修改,“朕遗父兄”“毋作祖考羞”等关键内容的面世,为我们重新认识它的撰作时代及史料价值,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契机。

一、学界关于《皇门》篇成书问题的纷争


  清华简《皇门》与《逸周书·皇门》来源相同,属于先秦时期的不同传本,因此它们的成书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关于清华简《皇门》的成书年代,语词断代是很好的切入视角。周宝宏等学者依据《皇门》篇一些晚出的词语、宾语提前句式,如表建议之“说”,二有国之“国”等,强调清华简《皇门》为战国时代人所撰写,所述言行史实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实际上,《皇门》篇“朕冲人”“屏朕位”“耿光”等词语见于西周金文,“大门宗子”“有分私子”“元武圣夫”等词语,不见于其他先秦文献,暗示其渊源久远。先秦古书形成过程复杂,主体形成之后,后儒依然会增删、补写。《皇门》篇西周与东周词语并存的现象,只能说明该篇源自西周档案材料,其后又经过后儒润色而成,而不能将其年代置后于战国时期。我们这里说的清华简《皇门》的成书年代,是指主体撰作的年代,而非最终成书的年代。目前学界存在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周公摄政初年。清儒陈逢衡说“《皇门》作于流言初起之时”,李学勤先生指出,《皇门》反映了周公刚刚摄政时的心理状态,都未说明具体理由。郭伟川主张《逸周书·皇门》是周公接获三叔勾结武庚作乱的讯息,乃急临朝、会群臣于闳门时所说的一番话。其主要依据,是把该篇“是人”解释为管、蔡,“狂夫”理解为武庚。郭先生的观点可从,但论据存在问题。清华简《皇门》面世之后,可知“是人”“狂夫”乃夏、商两代后嗣立王之臣。郭先生所谓“是人”是管、蔡,“狂夫”为武庚,无法在简文中得到坐实。
  2,周公摄政后期。朱凤瀚认为,《皇门》是周公东征归来到致政成王之间的一段时间所作,是由处理东方之事,转向治理朝政过程中发布的。朱先生的主要依据是将《皇门》“我王”解释为“成王”,但从克商后武王访问箕子的事迹看,这里的“我王”也可能是指武王。杜勇强调《皇门》制作于周公摄政后期,是周公东征返朝后,将处理朝政的重点转向封藩建卫、制礼作乐、营洛迁殷等治国要务时发布的一篇重要诰辞。清华简《皇门》篇说:“譬如脏舟,辅余于险,临余于渎(济)。”平定三监之乱,西周政局已经转危为安,而《皇门》周公反复强调“忧”“险”在前,呼吁大门宗子助己勤国。杜先生之说,问题在于二次东征结束之后,很难再找到具体而明确的事件指向。
  3,周公摄政结束,归政成王之时。刘师培将《皇门》看作是周公归政成王时的“告别宣言”,他说:“此篇系于《作雒解》后,当作于成王即政元年(即周公摄政第八年)。是年距入甲申统五百三十五年,正月乙巳朔,二日庚午。”刘师培的主要依据,一是《逸周书·周书序》,該篇在《逸周书》中的顺序,位于《作雒》篇之后。二是据历日推算,成王即政之年正月初二为庚午。
  “朕”字多次出现,是简本不同于传世本的重要语言特征。清华简《皇门》曰:
  ①公若曰:呜呼!朕寡邑小邦,蔑有耆考麋(御)事屏朕位。
  ②肆朕冲人非敢不用明刑,惟莫开余嘉德之说。
  ③朕遗父兄眔朕(亻 聿 彡)(近)臣,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毋惟尔身之懔。
  《尔雅·释诂》:“朕,我也。”郭璞注:“古者贵贱皆自称朕。”上古时期,“朕”指代我。不管身份高低,皆可自称“朕”。《皇门》篇为周公所作,这里的“朕”皆是指周公。“屏朕位”,便是指辅助“我之位”。“肆朕冲人非敢不用明刑,惟莫开余嘉德之说”,意思是我之所以用明刑,是因为没有人告诉我嘉德之说。这里的“我”亦是指周公。
  在《尚书·金縢》《大诰》等篇中,周成王多自称“予冲人”。但清华简《皇门》说“惟莫开余嘉德之说”,其中“余”指周公,则《皇门》“朕冲人”当指周公,而不是成王。清华简《皇门》云“朕遗父兄眔朕(亻 聿 彡)(近)臣,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我的各位宗族父兄及近臣,你们要光大自己的德行,为我分担忧愁。这里的“余一人”,也是指周公。质言之,《皇门》篇“公”“朕冲人”“余一人”皆是指周公而言。
  从清华简《皇门》看,周公训诰大门宗子辅助自己渡过艰险,而不是成王。《逸周书·周书序》说:“周公会群臣于闳门,告以辅主之格言,作《皇门》。”辅主之“主”,指的是“成王”。《周书序》本来是断代的重要参照,但作者将《皇门》理解为周公劝群臣辅佐成王,是错误的。换言之,《周书序》作者对于《皇门》的主旨已经不甚了解,所以《周书序》并不能作为该篇断代的依据。   《逸周書·作雒》篇:“(成王)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周成王元年,安葬武王于毕。成王二年,周公东征。西周纪年,只纪王年,不纪大臣之年。周公为臣,所以在西周纪年中,根本没有周公纪年之说。武王去世之后,第二年便是成王元年,而不是周公摄政七年后,再是成王元年。刘师培之说,如果只讲成王继位元年,不谈周公摄政七年之后才是成王元年,则亦有可取之处。
  王连龙认为,周公先言前代哲王的大门宗子、迩臣,推荐元圣武夫助王治国,次论后嗣不遵祖先遗训,谗贼娼嫉祸乱国家,最后告诫诸臣要有所借鉴,勤劳助王治国。这种训诰,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交代致政后事的意味,与成王即政的大背景相符合,足证周公训诰在致政后的成王元年。笔者认为,周公将所有的政治威胁消弭之后,才归政成王。而清华简《皇门》篇中多次说“忧”“险”,当时面临的政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如果是周公归政成王之后,应号召群臣竭力辅佐成王。但从清华简《皇门》看,周公让大门宗子、迩臣全力辅助的对象不是成王,而是他自己,此为“《皇门》作于周公摄政结束后”最为有力的反证,所以《皇门》篇不可能撰作于周公摄政结束,致政成王之际。

二、《皇门》撰作于周公摄政之初


  欲判定《逸周书·皇门》篇的撰作年代,必须找到坚实的文献学证据。《逸周书·作雒》篇是可信的西周文献,其文云:
  武王既归,成(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予(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畔)。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
  又清华简《皇门》周公曰:
  朕遗父兄眔朕(亻 聿 彡)(近)臣,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毋惟尔身之懔。
  《逸周书·作雒》篇与清华简《皇门》的相同之处,可以归纳为:
  其一,主要人物相同。《作雒》“内弭父兄”的是周公,清华简《皇门》自称“朕”,训诰大门宗子的也是周公,两篇为同一人。
  其二,召集对象的称谓相同,周公皆称他们为“父兄”。关于《作雒》篇“父兄”,陈逢衡云:“弭父兄,厚同姓也。”父兄,指的是周公的同姓宗族。《逸周书·皇门》记载:“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群门,卢文昭解释说:“族姓也,篇中曰宗子、曰私子,皆为大家世族而言。”潘振云:“族姓之正室,代父当门,或继有采地,或继有守土者也。”庄述祖亦曰:“群门,诸卿大夫适子也。”。在《皇门》篇,“大门宗子、迩臣”与“群门”的含义相同,都是指姬姓世家大族嫡子。清华简《皇门》周公说“朕遗父兄眔朕(亻 聿 彡)(近)臣,夫明尔德”,对于这些姬姓世家大族子弟,周公对他们的称谓是“父兄”。从周公对他们相同的称谓“父兄”看,《作雒》篇的“父兄”与简本《皇门》“大门宗子、迩臣”,应是同一批人。
  其三,事件指向相同,皆为安抚宗族。《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孔晁注:“弭,安。”弭,意为“安抚”“安定”。诸侯为“外”,和“外”相对应的“内”便是“宗族”。“内弭父兄”,便是对内安抚宗族。清华简《皇门》周公号召大门宗子、迩臣,呼吁他们与自己同舟共济,不让先祖蒙羞,同样指向加强宗族成员的团结。
  清华简《皇门》与《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主要人物、召集对象及事件内容相同,三者合一,说明两者为同一件事。而《逸周书·作雒》说“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畔),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畔)”明确是指“三监之乱”,由此可以断定《作雒》周公“内弭父兄”,时间节点在三监之乱爆发之际。此为《皇门》作于周公摄政之初的铁证。
  关于《皇门》篇撰作的具体时间,清儒卢文弨据今本《竹书纪年》,认为周公作诰在成王继位元年。《尚书·洛诰》曰:“戊辰,王在新邑……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孔传》云:“成王既受周公诰,遂就居洛邑,以十二月戊辰晦到。”十二月晦日为戊辰,次年正月初二为庚午。刘师培等学者根据历日,推算《皇门》作于周公摄政第八年,成王即(亲)政元年。王连龙、李均明则补充刘歆《世经》“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强调《皇门》“正月庚午”,为周成王亲政元年正月二日的可能性很大。
  对此,杜勇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孔传》与刘歆《世经》同其说,只能说明它是出自刘歆之后的伪作。“庚午”与“戊辰”虽然可以衔接,但并非上年岁末与次年岁初的历日,所以不能用来推考《皇门》的制作年代。今本《竹书纪年》云:“(成王元年)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皇门》周公训诰召集的大门宗子,是姬姓宗族成员,他们不是四方诸侯。从今本《竹书纪年》作者错误地将《皇门》“群门”理解为“诸侯”看,学者以今本《纪年》作为《皇门》断代的依据,是有问题的。刘歆三统历已晚至西汉后期,与先秦纪年多有抵牾,《孔传》晚出,杜勇先生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此,考察《皇门》篇的撰作时问,必须寻找新的证据。
  《逸周书·作雒》:“武王既归,成(乃)岁十二月崩镐,殚予(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畔)。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据《作雒》篇,周成王是逾年改元,而非当年改元。由于《作雒》“内弭父兄”与清华简《皇门》同为一事,周公训诰发生在武王去世至成王元年六月之间。考虑到《皇门》篇提供的时间是正月庚午,可知周公在皇门发布训诰的时间,很可能是周成王继位元年正月庚午。
  总之,武王去世,周公摄政,为争夺政治权力,管叔、蔡叔、霍叔等与周公的矛盾激化。当时姬姓贵族分裂为两派,成王、召公等人对周公也心存疑虑,西周新生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逸周书·作雒》所记周公“内弭父兄”,对内安抚同姓宗族,明确可以定为三监之乱发生之时。而清华简《皇门》周公召集大门宗子集会,称他们为“朕遗父兄”,号召他们团结起来支持自己,与《作雒》篇召集人、召集对象、事件内容完全契合。因此,《皇门》篇很可能是成王继位元年、管蔡之乱爆发之际,周公呼吁在镐京的姬姓世家大族协助自己,共度时艰的政治动员令。

三、清华简《皇门》“(耂古)门”考


  清华简《皇门》首简云:“惟正[月]庚午,公格在者门。”《逸周书·皇门》对应的语句是:“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这样,《皇门》不同传本之间就出现皇门、闳门及者门三个不同的称谓。对此,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库门说。李学勤先生解释说“者”从古声,见母鱼部,可读为溪母鱼部的“库”,库门是周制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的第二道门。按照礼制,路门与应门之间为治朝,是天子听政会群臣之所。皋门与库门之间为外朝,国家有非常之事,周王向万民垂询之地。“库门”说的不足之处,是外朝本为咨询国人意见之处,周公却在此会群臣,明显与礼制不合。
  2,路门说。《逸周书·皇门》孔晁注:“路寝左门曰皇门。闳,音皇也。”王志平认为孔晁注最具权威性,其后杜勇、孔华等学者进一步阐发:清华简《皇门》中的者,本字为路,一借为者,再借为闳,三借为皇,于是周公诰辞本作于路门,但在文献流传中却出现了借其音义的者门、闳门、皇门等异文。“路门”在传世古籍中出现的次数,要比“闳门”更多。春秋战国时代,“路”字极为常见,为何出现了这么多的假借字,却偏偏不用“路”之本字?
  3,胡门说。施谢捷认为,“者”在战国齐系文字中用作人名,或作为复姓“胡毋”之“胡”,他将简本“者门”读为“胡门”。“胡”意为“大”,与“闳”与“皇”同义。“者”从老省,古声,读为“胡”自无不可。“胡门”说虽然在“闳”“者”“皇”词义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其弊端在于缺少辞例,“胡门”作为西周王朝宫殿建筑群之门,不见于传世文献的记载。
  一门多名,在古籍中并不鲜见。《尚书·顾命》孔颖达疏:“下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出毕门始至应门之内,知毕门即是路寝之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郑玄注:“虎门,路寝门也。”加“路门”称“毕门”,又称“虎门”。“虎门”因路门外画以虎形而得名,试问“虎”与“路”“毕”有何古音、语意上的关联?在出土文献研究中,应当避免过度的趋同。“闳”“者”韵部较远,没有必要从古音通假或词义上强行统一。同一次训诰,周公所格之门必为同一门,我们怀疑“闳门”与“(耂 古)门”可能是同一个门的异名,即同门异名。
  《皇门》篇为何不称“群臣”,而称“群门”呢?大门宗子,指的是世家大族的嫡子。有分私子,是指有采邑的庶孽。遗父兄,则是周公的叔父与兄弟。从大门宗子、有分私子及遗父兄这些称谓看,周公训诰的对象,主要是指居于宗周的姬姓世家大族子弟,带有明显的宗族成员性质。
  清华简《皇门》周公曰:
  呜呼!敬哉,监于兹。朕遗父兄眔朕(亻 聿 彡)(近)臣,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毋惟尔身之懔,皆恤尔邦,假余宪。既告汝元德之行,譬如(舟 主)(主)舟,辅余于险,临余于凄(济)。毋作祖考羞哉。夏、商先哲王之时,大门宗子、近臣积极进言,举荐贤人,勤恤王邦王家,政绩斐然。对此,其先祖神祗降以休美,让他们世世代代服事在其家。至后嗣王之时,他们举荐佞臣,淆乱刑罚,背离德政,致使国家陷于分崩离析之中。周公召集姬姓世家大族宗子,告诫他们要以此为鉴,恭祭祀,敷明刑,竭力輔佐自己,不能让自己的祖考蒙羞。
  简本“毋作祖考羞哉”,传世本作“汝无作”,文句残缺严重,“祖考羞”这一关键信息缺失了。《逸周书·皇门》孔晁注:“路寝左门曰皇门。闳,音皇也。”治朝为天子视朝、听政之所,孔晁想当然地认为周公摄政,其诰群臣也当在此,所以他将“闳门”解释为“路寝左门”。受孔晁注的影响,今天的学者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者门”究竟是周天子三朝五门中的哪个门。
  “群臣”是指官职,而“群门”侧重的是宗族。清华简《皇门》周公训诰的对象,父兄眔(亻 聿 彡)(近)臣(包含大门宗子、有私分子),大都属于同姓宗族成员。简本周公表彰夏、商先哲王的大门宗子,用的是“先祖神祗降休”。周公警示西周世家大族宗子,说“毋作祖考羞哉”,不要让自己的祖先蒙羞。“毋作祖考羞哉”,乃是周公号令大门宗子最富鼓动性的政治话语。宗庙内供奉着周人先祖的神主,周公如果要想让他的训诰充分发生效果,最佳地点自然应在宗庙先祖神主的面前。因此,从周公训诰集会的宗族性质看,清华简《皇门》中的“者门”,指向的是宗庙某个门,最起码不会离周人祭祀先祖的场所太远。
  《集韵·登韵》:“闳,门也。”“闳”,是门的泛称。《左传》襄公十一年:“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杜预注:“僖宫之门。”孔颖达正义曰:“《释宫》云:‘衡门谓之闳。’……以此知僖闳是僖公之庙门也。”在泛称的同时,“闳门”又可专指宗庙之门。
  《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三引《周书·明堂》云: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
  西周时期宗庙与明堂合一,明堂四门,其中南门称“库门”。“者”从老从古,见母鱼部,“库”溪母鱼部,见溪对转,韵部相同,音近可通。王连龙将清华简《皇门》篇的“者门”,解释为宗庙的南门,在诸说之中,较为圆融、可信。
  综上,以往学者对清华简《皇门》“(耂 古)门”的考察,多由小学考据功夫着眼。周公训诰的大门宗子、迩臣,多为姬姓宗族成员。由《皇门》宗族集会的性质入手,是我们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创新所在。周公召集同姓宗族成员,以不让祖考蒙羞为号召,周公的训诰旨在巩固宗族内部的团结。如果想让这一训诰充分发挥作用,地点当以宗庙为宜。闳门虽是泛称,但又可专指宗庙之门。从《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三引《周书·明堂》看,宗庙的南门称“库门”,而“(耂 古)”与“库”音近可通。三者结合起来,可知将清华简《皇门》“(耂 古)者门”解释为宗庙南门,从文献记载、古音通假到宗族集会性质,皆可豁然贯通。

四、清华简《皇门》与《尚书·大诰》是前后相继的“姊妹篇”

  《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指向《皇门》,那“外抚诸侯”指的是什么呢?我们怀疑是《尚书·大诰》。清华简《皇门》与《尚书·大诰》内容密切相关,有诸多共同之点:
  1,发布者相同,时间接近。《尚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三监与淮夷叛乱,周公作《大诰》。《逸周书·皇门》说“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可知周公亦是《皇门》之诰的发布者。所谓“时间接近”,是说两篇皆撰作于成王继位之后,二次东征之前。
  2,存在共同的目标指向。《尚书·大诰》云:“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所谓“大艰”,据《书序》,指的是三监与淮夷作乱。清华简《皇门》:“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上文我们已经指出,周公所说的“险”“忧”,也是指三监之乱。
  3,皆以“涉渊水”譬喻处境艰难。《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朱熹《集传》:“艰,险也。”艰、险同义,《尚书·大诰》周公所言的“艰”与“大艰”,应是清华简《皇门》篇所说的“忧”和“险”。《皇门》篇周公只是说“险”,但到《大诰》发布时,周公既说“艰”,又说“大艰”。随着三监、武庚及淮夷的相继反叛,形势越来越严峻,周公的措辞也愈加激越。
  《尚书·大诰》周公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目前处境困难,如同跋涉渊水,我正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清华简《皇门》周公亦云:“譬如(舟 主)舟,辅余于险,临余于凄(济)。”整理者指出,“(舟 主)”读为“主”,从舟,或专指掌船。“淒”,读为“济”。如同行船,周公希望大门宗子辅助自己渡过艰险。“涉渊水”的工具是船,“(舟 主)舟”亦指撑船渡水,追求的目的都是“济”,成功抵达对岸,所以《大诰》“涉渊水”与清华简《皇门》“(舟 主)舟”,譬喻的用语虽略有差异,但句意却无不同。
  4,面对内部不和谐的杂音,周公呼吁加强团結。《尚书·大诰》说“西土人亦不静”,西土人,指的是周人。面对三监之乱,周人的意见也不一致,内部有不和谐的声音。《尚书·大诰》又云:“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周公明确指出反对意见者,一是在王宫,二是在邦君室。在王宫者,为姬姓宗族。在邦君室者,是指周人友邦的统治者及其所属官员。
  针对姬姓宗族成员,清华简《皇门》周公曰“毋作祖考羞”,他以不辱没祖考作为号召,呼吁大门宗子、迩臣,不要让先祖蒙羞,要团结一心,助己勤国,奋伐殷商。如果不支持周公,让殷人武庚复辟王统,便会导致自己的先祖蒙羞受辱。
  针对友邦国君及其所属官员,《尚书·大诰》周公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友邦”指臣服的诸侯。“尹氏、庶士、御事”,指处理具体政务的官吏。面对管蔡之乱,周公用文王遗留下来的宝龟进行占卜,结果都是吉。又说:“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我(成王)虽然年轻,但不敢废弃上帝之命。上天降休于文王,让小邦周成为天下之共主。殷周之际,上帝是宇宙间的至上神。周公借上帝兴周之命,以龟筮占卜结果为验证,号令友邦国君及其官属东征。如果他们不跟随、支持周公东征,便是公然违卜,违抗上帝之命。
  周武王去世,三监之乱爆发,西周社会人心动荡,刚刚建立的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随时崩溃的危险。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下,周公处事果断、机敏迅速。他召集大门宗子、迩臣,作《皇门》,以不让先祖蒙羞为旗帜,弥合姬姓贵族内部的矛盾,防止分裂扩大化。他又安抚友邦诸侯及其官属,以上帝兴周之命作为号召,动员友邦诸侯追随自己东征。大门宗子、父兄近臣为“内”,是根本;友邦诸侯为“外”,是羽翼。由“族之内”到“族之外”,在夯实周人及其友邦诸侯的团结之后,周公率军东征管叔、蔡叔及武庚。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周公的应对措施自内向外依次展开,环环相扣,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应对能力。
  清华简《皇门》与《尚书·大诰》作者相同,时间接近,均发布于二次东征之前,指向三监之乱。清华简《皇门》是“内弭父兄”,对内加强姬姓贵族自身的团结;《尚书·大诰》是“外抚诸侯”,向外稳固友邦诸侯与周人之间的协作。由内向外,共同铸成平定三监之乱的“统一战线”。在这种意义上说,两者属于内容密切相关的“姊妹篇”。据传统的说法,《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但《皇门》篇的史料价值,却可与《尚书·大诰》等观。
  综上所述,“朕”字多次出现,是清华简《皇门》不同于传世本的重要语言特征。简本“朕”“朕冲人”“余”“余一人”都是指周公。清华简《皇门》周公反复陈说“助余一人忧”,“辅余于险”,动员大门宗子、迩臣辅助的是自己,而不是成王,因此《皇门》篇不是周公归政成王后的“告别演说”。《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发生在成王元年,而清华简《皇门》召集人、召集对象及事件内容与之吻合,因此它很可能是管蔡之乱刚刚爆发之际,周公呼吁姬姓贵族团结起来,共克时艰的政治动员令。
  对于清华简《皇门》“(耂 古)门”,学界有库门、路门及胡门等不同说法。我们认为,周公以“毋作祖考羞”为号召,参加者大门宗子、迩臣多为姬姓宗族成员,从宗族集会的性质看,“(耂 古)门”当离宗庙不会太远。闳门虽是门的泛称,但据《左传》襄公十一年,它可专指宗庙之门。又《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三引《周书·明堂》,宗庙的南门称“库门”,“者”与“库”音近可通。文献记载、音韵训诂和宗族集会性质结合起来,将清华简《皇门》者门训释为宗庙南门,是目前较为圆融的解说。三监之乱爆发后,西周新生政权岌岌可危。清华简《皇门》是“内弭父兄”,《尚书·大诰》是“外抚诸侯”,先巩固宗族、友邦团结,后兴兵诛叛,两篇可谓是西周初年周公高超政治智慧的生动再现。
  (责任编辑:谢乃和)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14日,史学大师林志纯先生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7岁。  林先生学究天人,贯通古今中外,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的元老和泰斗,为建设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创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获得了全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同仁的尊敬和爱戴。在此,谨代表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向林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世界古代史学科是一门比较年轻的新学科。自
朝陽镇地处岫岩东北部,东以东大岭与大营子镇分界,西以老虎洞与黄花甸镇为邻,南以夹马岭、方家岭与苏子沟镇连接,北以石道岭与汤沟镇连接。全乡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2公顷,林地面积1.4万公顷,荒山草地面积3620公顷,水域面积1000公顷。2003年并掉大岭村、南茨沟村、方家沟村、大河南村4个村后,辖荒地村、北茨沟村、朝阳村、葛藤峪村、暖泉村、沟门村6个村,90个村民组,总人口1.6
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能否不间断、不折腾、不回头地可持续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看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能否更坚强。  复兴日近,距离可量。再往前走,每步都是惊险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
关键词:失刑罪;司法责任;举冤狱;失纵不直论令;官司出入人罪  中国古代注重讼狱平允和刑罚中正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的《牧簋》中就有“不中不井(型)”的记载,1《尚书·吕刑》中反复强调:“士制百姓于刑之中”“观于五刑之中” 。审判者出入人罪是对刑罚中正的极大破坏,因而从先秦时期开始历代法律中都有追究司法责任的规定。由于秦汉史料稀缺,一直以来都把出土文献中所见的“不直”“纵囚”“失刑罪”等3个
35岁的高嘉是上海某互联网大数据公司高级总监,她坦言找对象不会将就。“我想找对人再结婚。虽然我结婚会比较晚,但比草率作决定、发现不合适再离婚要好。”  调查显示,择偶方面,85.0%的受访单身青年不愿違背自己心意去“将就”。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允康认为,时代在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择偶更注重情感需求,更重视自己的感觉和体验。  27岁的北京金融行业员工张霞对记者说,她身边有几个异地恋的年轻人,“
大学读物理本科时,我常在闲暇时光阅读欧美文学作品,尤其喜爱查良铮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的诗作,很是陶醉。查先生是有名的大诗人和翻译家,笔名穆旦,蜚声中国诗坛与译界。他翻译的《唐璜》《雪莱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我都曾悉数购买,并反复玩味,多年后依然记得几句查译雪莱的隽永诗句:“生命可以转移,但不会飞跑;希望可以消失,但不致死掉;真理尽管被遮蔽,仍旧在燃烧;爱情被驱逐,但又回来了!” 
摘 要: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以不同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菜籽油和蓖麻油为原料,将其深加工为有化妆品用途的、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壬二酸。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考查了反应温度和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壬二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0℃、高锰酸钾与原料的物质的量比为0.2∶1~0.25∶1之间时,壬二酸收率较高。以蓖麻油为原料时,壬二酸收率最高达到52%。  关键词:农副产品;壬二酸;蓖麻油;菜籽
徐子平,邑之闻人,州牧师事焉,每以政事询之。  其时,承平既久,嬉怠之风初炽,妓馆歌楼,胥吏集;请托聚敛,屡见不鲜。牧请子平为谋。子平曰:“蠲浊流清,杀鸡足矣。”牧不能用,以为蝇营狗苟,均系琐屑。杀鸡做猴,难免耸动视听,何如见怪不怪,令渠自败。  胥吏见州牧略无管束,愈加恣肆妄为。收金不必寅夜;纳贿竟在公堂。草菅人命,冤狱遍于州境;盗窃国库,官币尽充私囊。牧惶恐,复请子平为谋。子平曰:“不忍杀鸡,
提 要:元首制是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君主制转变的中间环节。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元首制下,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元首人选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元首制前期,元老阶层凭借征服者的身份、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以及自身的实力垄断了元首一职,而非元老阶层很难通过合法渠道晋升为元首;元首制后期,非元老阶层的将军们以蛮族入侵为契机,凭借军功,依靠军队的支持打破旧有的社会等级制度,成功晋级为元首。  关键词:元首制;元首;元
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未来十年中国大豆需求将持续攀升,几乎占到世界贸易量预期增幅的全部。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发布的年度报告称,中国将在2014/15市场年度进口创纪录的7280万吨大豆,高于本年度进口量6900万吨。从2015/16年度往后,中国大豆需求预计将年年增长,在2023/24年度将达到1.12亿吨,这一进口量要比2013/14年度全球大豆进口总量都要高。2013/14年度全球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