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可以发挥精神塑造功能,培养学生对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及追求目标的重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利支持。思政教师需要通过行业调查、课程设计、考评模式、学生情况摸底等工作保证精神塑造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精神塑造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地位逐步奠定,市场对专业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强。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
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一直是各高职院校关注的核心问题,这既是学校存在的立足点,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对高职院校考核的重要标准。不过在高校扩招的大势所趋之下,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心态驱动之下,在大专院校组织结构一统天下的示范效应之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难脱一般大专院校的窠臼,理论灌输为主仍然是学生培养的不二法门。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时间、金钱,建造了不少实训基地、实训大楼,甚至将企业纳入到实验实训的接收者系列中,但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水准在与企业、市场接轨方面仍然差强人意。原因何在?有中国教育体制的因素,有高职院校考核标准的因素,有高职院校教师的水平因素,也有企业的人才观因素……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却常常为人所忽视,那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边缘化倾向
在全国的大专院校中普遍要求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并且规定了应当达到的学时数。这个规定无疑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安身立命的“尚方宝剑”。否则,在学校课程繁多,实训紧张的情况之下,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会逐渐减少,甚至取消。既然国家教育部门规定,思想政治课程就成为“鸡肋”。尽管各高职院校在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配备方面都中规中矩,但思政老师的地位明显不足为重。在学校的各项课题申报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评比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很难得到学院管理层的重视。
不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专业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课程看似与此无关。而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程序化、表面化、教条化,也使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两种情况形成不良循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令人忧思。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再认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向在校大学生宣传讲授党和政府在特定时期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对大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要求。这是该课程的一般功能,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和习以为常的。在这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基本发挥现了它的功能。不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另一重要功能却为人们所长期忽视,那就是它的精神塑造功能。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各种课程都致力于培养这种专业素质,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比喻成一个坚果的话,那么专业素质就相当于这个坚果的果壳。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信息更新越来越密集,今天还被大家奉为圭臬的新技术,不久就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职业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即使高职院校在新技术的更新方面与时俱进,也不能保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成为永不落伍的技术人才。如何才能敏感地捕捉新技术的气息、更新自己的知识,长期保持一种谦逊的、乐观的、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坚果的内核,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而这些,是专业教育很难解决的问题。现代社会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放在流水线上去考虑能不能大批量生产,人才的培养也受到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事实上,掌握技术、生产产品绝不是一件仅仅凭借机械化生产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市场不断变化、顾客需求多样,生产条件不断分化组合的情况下,一个能够主动思考、冷静处理、果敢坚毅的技术人才远比一个只会机械化操作的人重要得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要塑造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窃以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做人第一、做事第二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是为大学生普遍接收的价值观念,也是思品课的价值倡导之一。从社会的角度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值,是值得肯定的正能量。从个人幸福的角度看,以人生价值来鼓励学生,容易形成一种错觉,只要个体的知识能力甚至潜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生就没有虚度。由此产生的焦虑、急切、躁动以及自卑、无耻、虚荣等不良情绪,往往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忽视做人的重要性。人生追求的幸福除了做事,还有做人,除了事功,还有道德。一个道德情操卑下的人在人生幸福的路途中很难获得收获。思政老师可以把这样的思考结合行业或产业的实际带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厘清这一重大的伦理问题。
2、能力第一、成绩第二
成绩第二并不意味着成绩不重要。尽管现代社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规律、定律还是必要的基础,可以为后续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确实更为重要。如何在企业中把握好与上下级的关系,如何合理调动企业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向业绩良好的企业学习生产管理经验,如何向技术高于自己的同事学习,如何捕捉行业内技术更新的最新动向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思品课中人际交往的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讲肯定受益匪浅。
3、梦想是人生的翅膀。职业生涯充满了竞争、拼搏和无穷无尽的挑战。如果以应付挑战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那么人生的苦恼多于幸福。人生的无奈是不可回避的,既然必须面对,那么我们选择以追求梦想的姿态来面对。追求梦想会给人以无穷的精力和巨大的毅力。高职学生在学历不高、就业不易的压力下特别需要梦想的力量。思政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梦想。
很多企业对人才的评价虽然有学历的因素,但更注重品德和能力,而这才是高职学生应该着力去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精神塑造功能的发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精神塑造功能的发挥,除了厘清认识上的误区之外,主要的责任还是需要思政老师承担起来,根据学院、行业或产业、教师及学生等不同主体的在精神塑造功能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作出比较科学的定位和安排。
1、行业调查。各高职院校都有一个或几个依托的行业、产业,这些行业、产业各有自身的特色,对人才的需要也相应的各有重点。思政教师应深入行业、产业一线,认真调查、体验,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将自己参与工作时获得的对专业人才必备素质的理性思考总结出来,召开教研室研讨会,对大家的成果集思广益进一步论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意见。
2、学生情况摸底。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在中国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一般被大家公认是较差的。不过这种评定主要是以分数为准,而大家公认的另一公理是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在技能学习方面也差。因此,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大可不必过于忧心。不过,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却是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对思政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学历是普高、还是职高,比重多少,生源地、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年龄、爱好、家庭普遍情况等等,获得这些细节,对授课的针对性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不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说学逗唱,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双方没有互动是很难有成效的。真正能打动学生的一定是贴近学生实际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学生情况的收集。
3、争取学院领导的支持。学生的精神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在经费、场地、人员、文化氛围、校园环境等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仅凭教研室或系部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与相关领导沟通陈情,获得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
4、课程建设。思想政治课程固然要向学生传达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但这并不排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在某些方面适当加强,比如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等,完全可以结合行业内的情况来深度展开。这就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出来,集合教研室全体之力,在相关问题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懈努力。不可顾及教师面子等个体因素,任其自行设计授课。也可变通行事,请教师在小范围内试讲,大家一起来讨论完善。切忌将课程设计做成万花筒、一盘棋,要将共性和个性科学结合,既要在提纲挈领的重点方面统一,又要为教师个人的发挥留有余地。
5、课程讲授。注重结合行业特点讲授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宣讲的弱化,关键是授课教师能否把这种讲授转化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政策的背景到提出的过程以及内容的阐释,实际都反映了政府对国际时势、国内情况,以及政策实施会遇到的阻力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考虑,对这些决策过程的分析往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因为行业领域、企业内部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国家小政府,由此及彼,如果你能把握国家大事,那你也能了解企业或行业的真正内情。在结合行业情况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时,还要避免口号式灌输,可以用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现场讨论、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只要教师在这方面多留心、多关注,一定可以找到更多适合的教学形式。
6、考评模式。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表面化,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道德素质。建议以心理学的方法,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以及行业的特色,设计调查问卷,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状态,为学生就业、企业选聘打下良好基础。这种调查问卷不易暴露设计者的真实意图,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政治选项的机械性回答,反映出真实的思想水平。
7、对思政教师的考评设计。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需要教师花费巨大的心血去做课程的设计、讲授以及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而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的比重越来越大,迫使教师需要腾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学院的各种考核,教学的精益求精难免会受到影响。回想启功先生五十多岁才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而我们却是一年几篇论文,甚至几部专著,真是感概颇多。(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精神塑造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地位逐步奠定,市场对专业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强。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
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一直是各高职院校关注的核心问题,这既是学校存在的立足点,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对高职院校考核的重要标准。不过在高校扩招的大势所趋之下,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心态驱动之下,在大专院校组织结构一统天下的示范效应之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难脱一般大专院校的窠臼,理论灌输为主仍然是学生培养的不二法门。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时间、金钱,建造了不少实训基地、实训大楼,甚至将企业纳入到实验实训的接收者系列中,但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水准在与企业、市场接轨方面仍然差强人意。原因何在?有中国教育体制的因素,有高职院校考核标准的因素,有高职院校教师的水平因素,也有企业的人才观因素……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却常常为人所忽视,那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边缘化倾向
在全国的大专院校中普遍要求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并且规定了应当达到的学时数。这个规定无疑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安身立命的“尚方宝剑”。否则,在学校课程繁多,实训紧张的情况之下,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会逐渐减少,甚至取消。既然国家教育部门规定,思想政治课程就成为“鸡肋”。尽管各高职院校在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配备方面都中规中矩,但思政老师的地位明显不足为重。在学校的各项课题申报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评比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很难得到学院管理层的重视。
不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专业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课程看似与此无关。而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程序化、表面化、教条化,也使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两种情况形成不良循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令人忧思。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再认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向在校大学生宣传讲授党和政府在特定时期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对大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要求。这是该课程的一般功能,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和习以为常的。在这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基本发挥现了它的功能。不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另一重要功能却为人们所长期忽视,那就是它的精神塑造功能。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各种课程都致力于培养这种专业素质,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比喻成一个坚果的话,那么专业素质就相当于这个坚果的果壳。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信息更新越来越密集,今天还被大家奉为圭臬的新技术,不久就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职业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即使高职院校在新技术的更新方面与时俱进,也不能保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成为永不落伍的技术人才。如何才能敏感地捕捉新技术的气息、更新自己的知识,长期保持一种谦逊的、乐观的、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坚果的内核,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而这些,是专业教育很难解决的问题。现代社会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放在流水线上去考虑能不能大批量生产,人才的培养也受到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事实上,掌握技术、生产产品绝不是一件仅仅凭借机械化生产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市场不断变化、顾客需求多样,生产条件不断分化组合的情况下,一个能够主动思考、冷静处理、果敢坚毅的技术人才远比一个只会机械化操作的人重要得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要塑造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窃以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做人第一、做事第二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是为大学生普遍接收的价值观念,也是思品课的价值倡导之一。从社会的角度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值,是值得肯定的正能量。从个人幸福的角度看,以人生价值来鼓励学生,容易形成一种错觉,只要个体的知识能力甚至潜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生就没有虚度。由此产生的焦虑、急切、躁动以及自卑、无耻、虚荣等不良情绪,往往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忽视做人的重要性。人生追求的幸福除了做事,还有做人,除了事功,还有道德。一个道德情操卑下的人在人生幸福的路途中很难获得收获。思政老师可以把这样的思考结合行业或产业的实际带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厘清这一重大的伦理问题。
2、能力第一、成绩第二
成绩第二并不意味着成绩不重要。尽管现代社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规律、定律还是必要的基础,可以为后续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确实更为重要。如何在企业中把握好与上下级的关系,如何合理调动企业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向业绩良好的企业学习生产管理经验,如何向技术高于自己的同事学习,如何捕捉行业内技术更新的最新动向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思品课中人际交往的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讲肯定受益匪浅。
3、梦想是人生的翅膀。职业生涯充满了竞争、拼搏和无穷无尽的挑战。如果以应付挑战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那么人生的苦恼多于幸福。人生的无奈是不可回避的,既然必须面对,那么我们选择以追求梦想的姿态来面对。追求梦想会给人以无穷的精力和巨大的毅力。高职学生在学历不高、就业不易的压力下特别需要梦想的力量。思政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梦想。
很多企业对人才的评价虽然有学历的因素,但更注重品德和能力,而这才是高职学生应该着力去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精神塑造功能的发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精神塑造功能的发挥,除了厘清认识上的误区之外,主要的责任还是需要思政老师承担起来,根据学院、行业或产业、教师及学生等不同主体的在精神塑造功能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作出比较科学的定位和安排。
1、行业调查。各高职院校都有一个或几个依托的行业、产业,这些行业、产业各有自身的特色,对人才的需要也相应的各有重点。思政教师应深入行业、产业一线,认真调查、体验,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将自己参与工作时获得的对专业人才必备素质的理性思考总结出来,召开教研室研讨会,对大家的成果集思广益进一步论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意见。
2、学生情况摸底。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在中国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一般被大家公认是较差的。不过这种评定主要是以分数为准,而大家公认的另一公理是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在技能学习方面也差。因此,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大可不必过于忧心。不过,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却是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对思政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学历是普高、还是职高,比重多少,生源地、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年龄、爱好、家庭普遍情况等等,获得这些细节,对授课的针对性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不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说学逗唱,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双方没有互动是很难有成效的。真正能打动学生的一定是贴近学生实际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学生情况的收集。
3、争取学院领导的支持。学生的精神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在经费、场地、人员、文化氛围、校园环境等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仅凭教研室或系部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与相关领导沟通陈情,获得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
4、课程建设。思想政治课程固然要向学生传达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但这并不排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在某些方面适当加强,比如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等,完全可以结合行业内的情况来深度展开。这就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出来,集合教研室全体之力,在相关问题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懈努力。不可顾及教师面子等个体因素,任其自行设计授课。也可变通行事,请教师在小范围内试讲,大家一起来讨论完善。切忌将课程设计做成万花筒、一盘棋,要将共性和个性科学结合,既要在提纲挈领的重点方面统一,又要为教师个人的发挥留有余地。
5、课程讲授。注重结合行业特点讲授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宣讲的弱化,关键是授课教师能否把这种讲授转化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政策的背景到提出的过程以及内容的阐释,实际都反映了政府对国际时势、国内情况,以及政策实施会遇到的阻力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考虑,对这些决策过程的分析往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因为行业领域、企业内部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国家小政府,由此及彼,如果你能把握国家大事,那你也能了解企业或行业的真正内情。在结合行业情况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时,还要避免口号式灌输,可以用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现场讨论、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只要教师在这方面多留心、多关注,一定可以找到更多适合的教学形式。
6、考评模式。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表面化,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道德素质。建议以心理学的方法,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以及行业的特色,设计调查问卷,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状态,为学生就业、企业选聘打下良好基础。这种调查问卷不易暴露设计者的真实意图,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政治选项的机械性回答,反映出真实的思想水平。
7、对思政教师的考评设计。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需要教师花费巨大的心血去做课程的设计、讲授以及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而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的比重越来越大,迫使教师需要腾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学院的各种考核,教学的精益求精难免会受到影响。回想启功先生五十多岁才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而我们却是一年几篇论文,甚至几部专著,真是感概颇多。(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