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英语教育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把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
  一、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如Go for it student’s Book 九年级unit 1 How I learned to English,在做doing lots of Listening practice 时,教师就应该深挖教材,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当地把握语言材料中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情感,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英语,帮助学生认识到:If we study hard ,We will find it easy to write our own sentences。這样就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掌握道德知识、树立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形成诚实、正直、勇敢和坚韧不拨的品质。
  现行教材中活鲜鲜的思想教育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要看教师如何去把握,不能因为要进行思想教育而使之教条化,成为政治课的翻版,也不能只顾灌输语言知识而忽视其潜在的思想性,两者不可割裂。
  二、在英语教学中重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许多由科学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网络世界等不断涌现,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包括知识,而且还应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换言之,学校教育应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且更重要的是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英语教学必须要与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现行教材十分注重这一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语言学习与科学文化相结合。如在Go for it student’s Book八年级unit 1,学习earthquake时,教师就可通过介绍中国唐山、四川汶川、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等地震多发区,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均是在环太平洋一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板块结构理论。再如Go for it student’s Book九年级unit 15中的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这一单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但可以被人类科学利用,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导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逐步提高跨学科创造性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常常看到一些智商并不低的人却难有作为于社会,学生中心理障碍患者也呈上升趋势。他们要么孤芳自赏,不愿与他人交流,要么自暴自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英语教学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教师可根据有声语言这一特性,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或简或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沟通。二是充分选用教材中有关方面的素材,如Go for it 学习 robot 一词时,讲述中国将来的家庭会拥有robot,还可讲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实验,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的道路上都没有什么坦途可走,从而教育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三是改革考试方法,建立规范的口试制度,并把平时的口头表达能力评分汇入总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分数的心理,又迫使他们为了高分数不得不常开口与人交流,客观上促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四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即要贴近学生,与学生实现心理认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要在平等互动中体现教师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认为在治学方面教师是严师,在生活中教师是朋友。
  四、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具有积极探求、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努力探索其中的基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创新精神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具有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重组性、迁移性、逆向性和质疑性。这些都有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极力诱导和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过程始终离不开思维和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语法规则和词汇,而是要能够运用语言去进行交际,进行创造。为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摸索创新英语教学法。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对客观世界能力的反映,即主动积极地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理解被认知对象,形成具有自己认知结构特点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力戒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一味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学生去学习的做法。要像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所说的:"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如何突破既有的体制、既成的发展模式,响应国家号召,解国家“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英语自然拼读教学逐渐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且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客观来讲这一教学方法在应用
伴随蓝色经济的崛起,海洋生态保护逐渐成为了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海洋领土广阔,发展海洋经济兼具良好的先天条件和潜力,但长久以来,以“利本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海洋生态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相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从而将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海洋生态文明
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原因在于CAI(即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按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设计的,它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问题多余、即时反馈等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英语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解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班主任作为一个独特的教师群体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却往往不为人重视。实际上,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方面起着其它教育者无法替代的作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示范
期刊
大数据时代,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完善丰富了量化投资领域的分析方法,在众多量化投资策略中,多因子选股策略因其稳定的收益而备受投资者青睐.本文借助Tushare Pro金融大数据平
【 摘要】:在以往的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沦为说教,课堂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图片演示和学生的思考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突破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和教师的分析讲解,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溶入情景进而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欣赏水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幻象的空间,没有幻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幻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幻想插上翅膀,又把幻想变为现实。对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具有一定的知识更重要。  一、幻想是童心天真的智慧窗  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
期刊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