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及学生个体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努力开发调动多种教育资源,讲究方法落实过程,必须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方面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学校、努力构建起家庭、社会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责任意识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途径;
中图分类号:TP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006-01
引言:
高校作为责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要把责任意识的培养书写在育人的旗帜上,要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家长是责任意识培育的中坚力量,要充分激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深沉思考和固有热情;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归宿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对大学生应当在肯定的同时不忘鞭策;大学生也应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可以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多层次、多 角度地进行意识教育。
1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1.1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担负着增强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使命。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责任心的大学生来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生有着多种角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传统美德的实践者等,国家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中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稳定,社会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就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必须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到增强自己的社会意识的重要性,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1.2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質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当代大学生处于身心正在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灵还有很多的自由,“三观”还处于动态中,这个时候他们能接受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就能够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要从思想上充分调动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1.3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鼓励人们创造财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取得成功。在市场经济下,我国的“诚信”、“礼义”作为行为准则依然存在,还成为人们从事经济行为的重要准则。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市场经济更加持久地发展。因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做好个人行为,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2学校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阵地
2.1将责任意识教育放在德育的核心位置
高校教育应把培养有责任意识与创造精神的人才摆在突出的位置, 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生会做人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重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实际上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秩序。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保护环境、忠 于祖国、 献身社会、关心他人、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大学生只有首先学会负责,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才会想到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责任意识。
2.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和自由
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要围绕以学生、情境、实践为中心,区别于传统德育活动的以教师、以教材、课堂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为性、自主性与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应避免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须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真实地感受,使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意义。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更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作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强化人文氛围,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因为只有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下和浸润中,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积极组织以道德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或座谈会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并有效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阵地营造责任文化,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 宽阔,灵魂的触动空间更加广阔,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顺利养成以及责任行为的真正落实。
2.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励着无数的爱国人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促进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第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光荣历史,真真正正地从内心上热爱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祖国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要培养热爱祖国之情,立志报效祖国,把自己锻炼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第二,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以课堂教育为主,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可以增加国情、党史、革命传统等多种课程内容,通过老师主讲、师生共同讨论、观看革命片段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张莉.“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6 (2).
[2]徐丽.基于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33(2):70-7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途径;
中图分类号:TP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006-01
引言:
高校作为责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要把责任意识的培养书写在育人的旗帜上,要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家长是责任意识培育的中坚力量,要充分激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深沉思考和固有热情;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归宿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对大学生应当在肯定的同时不忘鞭策;大学生也应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可以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多层次、多 角度地进行意识教育。
1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1.1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担负着增强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使命。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责任心的大学生来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生有着多种角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传统美德的实践者等,国家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中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稳定,社会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就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必须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到增强自己的社会意识的重要性,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1.2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質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当代大学生处于身心正在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灵还有很多的自由,“三观”还处于动态中,这个时候他们能接受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就能够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要从思想上充分调动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1.3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鼓励人们创造财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取得成功。在市场经济下,我国的“诚信”、“礼义”作为行为准则依然存在,还成为人们从事经济行为的重要准则。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市场经济更加持久地发展。因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做好个人行为,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2学校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阵地
2.1将责任意识教育放在德育的核心位置
高校教育应把培养有责任意识与创造精神的人才摆在突出的位置, 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生会做人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重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实际上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秩序。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保护环境、忠 于祖国、 献身社会、关心他人、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大学生只有首先学会负责,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才会想到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责任意识。
2.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和自由
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要围绕以学生、情境、实践为中心,区别于传统德育活动的以教师、以教材、课堂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为性、自主性与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应避免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须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真实地感受,使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意义。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更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作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强化人文氛围,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因为只有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下和浸润中,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积极组织以道德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或座谈会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并有效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阵地营造责任文化,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 宽阔,灵魂的触动空间更加广阔,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顺利养成以及责任行为的真正落实。
2.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励着无数的爱国人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促进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第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光荣历史,真真正正地从内心上热爱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祖国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要培养热爱祖国之情,立志报效祖国,把自己锻炼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第二,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以课堂教育为主,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可以增加国情、党史、革命传统等多种课程内容,通过老师主讲、师生共同讨论、观看革命片段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张莉.“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6 (2).
[2]徐丽.基于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3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