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是护理医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知识预习程度差,再加上课时量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感觉吃力。为此,构建有效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适时配合多媒体软件及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生物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多有畏难情绪。我在教学中经常被学生问道:“老师,我初中的生物和化学学的都不好,现在生物化学能学会吗?”我每次都肯定地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一定会学好。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专业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学生知识准备程度,将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探索构建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构建生物化学框架,树立整体观念
1.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我们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依大纲要求,是每学期72课时,包括实验。但是实际执行的是36课时,包括实验。要在36学时内完成72学时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计划是课程的纲领,是对课程总体学时的分配与规划。针对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进行了调整,通过合理地分配章节,在总体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保留课程的主要内容,保证这门课程的系统完整性。
2.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授课方法
除了绪论以外,我将人体化学组成分为六个主题进行讲授。绪论是课程研究内容的总体概括,是一门学科的入口,这个入口非常关键。在绪论的教学中我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应用一些新的、有趣的技术方法、新名词,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来探索。
在后续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书涩抄照搬。在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如在讲解蛋白质部分时,我给学生布置的问题是:蛋白质对人体有多重要?多了好不好?少了行不行?怎样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均衡状态?学生可以带着对这些问题进入专题进行内容的学习。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也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适合使用多媒体展现的内容才用,绝不滥用。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我尽量创设一种有利的思维情境,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课程内容、情境、教师、学生、计算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编制口诀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来实现。如在讲解2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时,我把非极性R基氨基酸、不带电极性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编成了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我还给学生讲了一个叫“甘苏”的人的故事:写一两本甲丙色谱(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脯氨酸——非极性R基氨基酸);四班老天雇甘苏(丝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不带电极性R基氨基酸);捡赖精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碱性氨基酸);算天谷(天冬氨酸、谷氨酸——酸性氨基酸)。虽然口诀有它的局限性,较容易犯不科学的错误,但起码能使学生易懂、易记。但注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切记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2.引入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化学的知识更新较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吸取学科的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同时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新知识、新进展渗透给学生,避免刚毕业知识就老化的弊病。同时还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想保持知识的领先性,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淘汰。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要素就是动手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践观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实验我在讲明实验目的、任务、要求后都先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心,再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最后师生总结分析。实验课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巩固了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晏廷亮.生理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职业技术,2010(12).
[2]袁丽丽,孙革新,赵霞.高专护理《生物化学》30学时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2011(8).
[3]何凤田.运用中英文双语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生命的化学,2012,32(6).
关键词:生物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多有畏难情绪。我在教学中经常被学生问道:“老师,我初中的生物和化学学的都不好,现在生物化学能学会吗?”我每次都肯定地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一定会学好。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专业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学生知识准备程度,将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探索构建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构建生物化学框架,树立整体观念
1.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我们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依大纲要求,是每学期72课时,包括实验。但是实际执行的是36课时,包括实验。要在36学时内完成72学时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计划是课程的纲领,是对课程总体学时的分配与规划。针对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进行了调整,通过合理地分配章节,在总体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保留课程的主要内容,保证这门课程的系统完整性。
2.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授课方法
除了绪论以外,我将人体化学组成分为六个主题进行讲授。绪论是课程研究内容的总体概括,是一门学科的入口,这个入口非常关键。在绪论的教学中我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应用一些新的、有趣的技术方法、新名词,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来探索。
在后续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书涩抄照搬。在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如在讲解蛋白质部分时,我给学生布置的问题是:蛋白质对人体有多重要?多了好不好?少了行不行?怎样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均衡状态?学生可以带着对这些问题进入专题进行内容的学习。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也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适合使用多媒体展现的内容才用,绝不滥用。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我尽量创设一种有利的思维情境,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课程内容、情境、教师、学生、计算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编制口诀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来实现。如在讲解2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时,我把非极性R基氨基酸、不带电极性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编成了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我还给学生讲了一个叫“甘苏”的人的故事:写一两本甲丙色谱(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脯氨酸——非极性R基氨基酸);四班老天雇甘苏(丝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不带电极性R基氨基酸);捡赖精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碱性氨基酸);算天谷(天冬氨酸、谷氨酸——酸性氨基酸)。虽然口诀有它的局限性,较容易犯不科学的错误,但起码能使学生易懂、易记。但注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切记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2.引入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化学的知识更新较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吸取学科的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同时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新知识、新进展渗透给学生,避免刚毕业知识就老化的弊病。同时还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想保持知识的领先性,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淘汰。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要素就是动手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践观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实验我在讲明实验目的、任务、要求后都先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心,再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最后师生总结分析。实验课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巩固了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晏廷亮.生理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职业技术,2010(12).
[2]袁丽丽,孙革新,赵霞.高专护理《生物化学》30学时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2011(8).
[3]何凤田.运用中英文双语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生命的化学,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