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的人,什么都不晓得去想,恐怕比动物都还要傻,就像个虫一样地活着。越穷的人就越是愚昧,越是愚昧就越是穷,要不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这个穷和蠢就会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的循环下去。
我脑海中最早的记忆就是放牛,我的父母不怎么称呼我,我甚至不记得他们到底叫我什么 了,几乎永远都是这几句话萦绕着我:“你同我克放牛”、“你同我克剁柴”……
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一间房一个卧室,四个小孩就像猪崽一样挤在一张床,十多岁后就在楼上阁楼又开了一个铺。有点稍微好点的家当,棉被什么的,全都被大头叫花(土匪)抢去了,只剩下一床破烂棉被,烂了好多大洞,十二月也只能睡在篾(竹片织成的)垫子上,垫了两根稻草,铺了一个破垫单,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娘就拿打鱼时穿的蓑衣把棉被上的洞盖住。我们四个小孩挤在一起睡,我觉得好像也暖和。
而我娘,有几个晚上,我朦朦胧胧的半梦半醒中见到她坐在火柜旁,火柜里烧了点火,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总是这样坐着烤火过夜,看我们什么时候蓑衣掉了下来又给我们盖上。她没有地方睡,也没有被窝盖。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她和我说:“我们家里,对联子可就是贴不起哟,别人家里对子贴在门上,我们屋里对子贴在我这个腿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长时间烤火导致双腿前侧的皮肤烧伤,形容这种双腿前面部分全都是红肿的干干的疤痕,当时有个专门的词,叫“对子花”,形容那红红花花的伤疤,像红对联一样。 现在医学上叫做“火激红斑”。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不知道她在火柜边上度过了多少个那样的夜晚才把腿烤成那样。
那时的衣服是宝贵而脆弱的东西,基本上每个人都只有那么一件衣服,所以我爹总是晚上洗衣服洗,为了有一整夜的时间晾干,早上起来才有得穿。农村人总是不停地做着粗重活,磨烂一件衣服是很快的事。为了减少衣服的磨损,就不会经常洗,但就算是不洗的时候也是脱下来放着绝不穿它睡觉的。
我爸说:“那个衣服穿在身上如果在床上睡觉,睡一晚的磨损程度相当于你白天穿了十天,睡觉的时候你在床上会蹭来蹭去,衣服会被粗糙的床单磨损,你自己的肉和床单磨就没有关系,那个肉是磨不烂的。”
我在古村读小学,十二月最冷的时候,天上总是飘着细细碎碎的冻雨沫子,我永远是穿着一条单裤,裤脚很宽,一扇一扇的。我已经无法想象那样的寒冬我是如何光着脚度过的,四肢永远是冻的麻木,浑身只有肚子里有一点点热气。到了中午,自己打包了一碗冰冷的饭吃进去,连肚子都变冰了,整个人直打颤,熬着这样的日子度过整个冬天,让冬天显得格外漫长。 大冬天冷得受不了,我就抱着我妈妈哭。 她自己有一件结婚时的外套,已经被补丁盖得看不出原样了,只好脱下来给我穿上。
童年基本上没见过鞋子,仅仅有一年,不知哪里来的一双鞋,我娘还用映山红把一小块白布染红了剪了一朵花贴在我的鞋子上,那次真是把我高兴坏了,一天到晚都只盯着我自己那双脚看,格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双鞋。
即使是这样,我还不算最苦的,还有更苦的人家的小孩整个冬天都没有衣服裤子穿,连单衣都没得穿,冷得不行了就挖个坑烧火,烧过的灰烬留在坑里,小孩就在火坑烧过的灰烬里躺着,裹着灰烬取暖睡觉,比现在电视上说的非洲难民还要惨。
缺衣自然伴随着少食,一天总共两顿,中午是稀饭,晚上就是剩下的稀饭再放一锅水煮稀饭汤,童年的记忆很多时候都是伴随着饥饿。我到现在也想不太明白的是,好像那个时候的人也比现在的人傻很多,大概就是现在人说的“被自己蠢死”,因为这些饥饿现在看来大抵是可以避免的。
在帮地主种田的同时,我们每个农户自家总会有点旱地可以用来种一些自己需要的作物,然而我印象中包括我娘在内的这一方的农民有一个奇怪的共识,就是大面积种绿豆。如果说是那时候绿豆值钱,种来卖钱倒也能理解,但大家都是种来自己吃,种出来一棵只有筷子那么大一根,里面仅仅只有几颗豆子,收起来就吃那么一餐两餐,大家都一个劲地种那玩意。
更奇怪的是大家同时也都种了红薯,但好像都是种那么两三棵来尝一尝似的,收了还不舍得拿来吃,还要用来做种。但凡只要多种点红薯,我们都不至于长期过着挨饿的日子了。不晓得多种点能吃饱的东西,眼里只有那几颗绿豆子。那时候的人,想都不晓得去想,恐怕比动物都还要傻,就像个虫一样地活着。越穷的人就越是愚昧,越是愚昧就越是穷,若不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这个穷和蠢 就会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的循环下去了。
饭都吃不饱的时代,就更别提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吃了,我小时候从来没得吃过鸡,平日里最好的东西就是豆腐,豆腐都很少能吃,过年才能看到一点点肉。我要想吃点荤的就自己去找细鱼仔,去大河里敲石头,敲一下鱼就受惊跑出来,有时候我打一天也能打出来好大一碗,要么就是到田里去撵那个芒动鱼,还有就是田里拿稻草翻泥鳅,或者晚上去装钓竿,早上天还没亮就去收钓…… 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去做这些,所以并不是总能捞着。
想吃点零食就只有自己去山上摘野果,山枣子、沙栗子、称柑子,哪个季节有什么东西就自己去山上找,印象中吃过最好的东西就是现在这种冰糖柑,那个时候不叫冰糖柑,叫密罐,从这个名字就知道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它有多甜美。当然那时我们自己是不知道怎么种的,有钱的人家才会吃,或者买了拿去送礼,去拜访别人家的时候就会带上三四个,我家偶尔有次有客人带来几个过来给我们吃,大人拿刀子切得薄薄的,一个蜜罐要切成十几片。那时候觉得简直好吃得要了命,也就是很偶尔那些有钱的来我家我们才得吃点这好东西。
那时候我家有个笑话,有天我小叔叔他跟我说:
-“煌兰 ,你家的伙食可是开得很好哦,你娘炒个菜要放五两五油。”
-“你说鬼话,哪里有那么多油放?”
-“你去看你娘炒嘛,她要放的。”
我就真的去看我娘炒菜,终于领悟了其实她是怎么个五两五呢,炒菜的时候拿个杯子在锅里舞两舞,就兩滴油在杯子里舞,这个笑话把我逗得乐了好一阵,也真是能苦中作乐。油和盐都是珍贵的东西,好在那时候自己有点山,山上有几棵茶油树,一年到头还能榨得一点油,但是糖和盐就完全没有了,盐有多珍贵呢,一斤盐的价钱是一块光洋,一块光洋能买一百二十多斤米。但凡能买那么多米吃饱肚子的话谁会去买个盐的味道呢,所以那时候人们没有盐吃,也没有人知道盐这东西对身体有什么必要,几乎人人都缺碘,好多人都甲状腺肿大,我们叫大脖子病,我自己也不能幸免。后来政府宣传吃海带花能医这个病,我们才都去买来吃,还真就吃海带花吃好了。当时的人基本没有渠道获取知识,什么都要政府号召才晓得去做,吃海带花也要政府号召,后来种红薯种洋芋也要政府号召,生活的改变全靠政府推一下才往前走一步。
传主张奶奶,1937年生于湖南靖州的金滩村,16岁参加革命,18岁当妇女主任,反右倾期间受牵连回农村,苦耕二十余年后得到平反。在艰苦的条件下倾尽所有供子女读书,六位子女分别成长为局长、医生、人民教师、总经理、留美博士后、纪检书记。已退休,现居湖南靖州县。
我脑海中最早的记忆就是放牛,我的父母不怎么称呼我,我甚至不记得他们到底叫我什么 了,几乎永远都是这几句话萦绕着我:“你同我克放牛”、“你同我克剁柴”……
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一间房一个卧室,四个小孩就像猪崽一样挤在一张床,十多岁后就在楼上阁楼又开了一个铺。有点稍微好点的家当,棉被什么的,全都被大头叫花(土匪)抢去了,只剩下一床破烂棉被,烂了好多大洞,十二月也只能睡在篾(竹片织成的)垫子上,垫了两根稻草,铺了一个破垫单,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娘就拿打鱼时穿的蓑衣把棉被上的洞盖住。我们四个小孩挤在一起睡,我觉得好像也暖和。
而我娘,有几个晚上,我朦朦胧胧的半梦半醒中见到她坐在火柜旁,火柜里烧了点火,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总是这样坐着烤火过夜,看我们什么时候蓑衣掉了下来又给我们盖上。她没有地方睡,也没有被窝盖。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她和我说:“我们家里,对联子可就是贴不起哟,别人家里对子贴在门上,我们屋里对子贴在我这个腿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长时间烤火导致双腿前侧的皮肤烧伤,形容这种双腿前面部分全都是红肿的干干的疤痕,当时有个专门的词,叫“对子花”,形容那红红花花的伤疤,像红对联一样。 现在医学上叫做“火激红斑”。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不知道她在火柜边上度过了多少个那样的夜晚才把腿烤成那样。
那时的衣服是宝贵而脆弱的东西,基本上每个人都只有那么一件衣服,所以我爹总是晚上洗衣服洗,为了有一整夜的时间晾干,早上起来才有得穿。农村人总是不停地做着粗重活,磨烂一件衣服是很快的事。为了减少衣服的磨损,就不会经常洗,但就算是不洗的时候也是脱下来放着绝不穿它睡觉的。
我爸说:“那个衣服穿在身上如果在床上睡觉,睡一晚的磨损程度相当于你白天穿了十天,睡觉的时候你在床上会蹭来蹭去,衣服会被粗糙的床单磨损,你自己的肉和床单磨就没有关系,那个肉是磨不烂的。”
我在古村读小学,十二月最冷的时候,天上总是飘着细细碎碎的冻雨沫子,我永远是穿着一条单裤,裤脚很宽,一扇一扇的。我已经无法想象那样的寒冬我是如何光着脚度过的,四肢永远是冻的麻木,浑身只有肚子里有一点点热气。到了中午,自己打包了一碗冰冷的饭吃进去,连肚子都变冰了,整个人直打颤,熬着这样的日子度过整个冬天,让冬天显得格外漫长。 大冬天冷得受不了,我就抱着我妈妈哭。 她自己有一件结婚时的外套,已经被补丁盖得看不出原样了,只好脱下来给我穿上。
童年基本上没见过鞋子,仅仅有一年,不知哪里来的一双鞋,我娘还用映山红把一小块白布染红了剪了一朵花贴在我的鞋子上,那次真是把我高兴坏了,一天到晚都只盯着我自己那双脚看,格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双鞋。
即使是这样,我还不算最苦的,还有更苦的人家的小孩整个冬天都没有衣服裤子穿,连单衣都没得穿,冷得不行了就挖个坑烧火,烧过的灰烬留在坑里,小孩就在火坑烧过的灰烬里躺着,裹着灰烬取暖睡觉,比现在电视上说的非洲难民还要惨。
缺衣自然伴随着少食,一天总共两顿,中午是稀饭,晚上就是剩下的稀饭再放一锅水煮稀饭汤,童年的记忆很多时候都是伴随着饥饿。我到现在也想不太明白的是,好像那个时候的人也比现在的人傻很多,大概就是现在人说的“被自己蠢死”,因为这些饥饿现在看来大抵是可以避免的。
在帮地主种田的同时,我们每个农户自家总会有点旱地可以用来种一些自己需要的作物,然而我印象中包括我娘在内的这一方的农民有一个奇怪的共识,就是大面积种绿豆。如果说是那时候绿豆值钱,种来卖钱倒也能理解,但大家都是种来自己吃,种出来一棵只有筷子那么大一根,里面仅仅只有几颗豆子,收起来就吃那么一餐两餐,大家都一个劲地种那玩意。
更奇怪的是大家同时也都种了红薯,但好像都是种那么两三棵来尝一尝似的,收了还不舍得拿来吃,还要用来做种。但凡只要多种点红薯,我们都不至于长期过着挨饿的日子了。不晓得多种点能吃饱的东西,眼里只有那几颗绿豆子。那时候的人,想都不晓得去想,恐怕比动物都还要傻,就像个虫一样地活着。越穷的人就越是愚昧,越是愚昧就越是穷,若不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这个穷和蠢 就会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的循环下去了。
饭都吃不饱的时代,就更别提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吃了,我小时候从来没得吃过鸡,平日里最好的东西就是豆腐,豆腐都很少能吃,过年才能看到一点点肉。我要想吃点荤的就自己去找细鱼仔,去大河里敲石头,敲一下鱼就受惊跑出来,有时候我打一天也能打出来好大一碗,要么就是到田里去撵那个芒动鱼,还有就是田里拿稻草翻泥鳅,或者晚上去装钓竿,早上天还没亮就去收钓…… 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去做这些,所以并不是总能捞着。
想吃点零食就只有自己去山上摘野果,山枣子、沙栗子、称柑子,哪个季节有什么东西就自己去山上找,印象中吃过最好的东西就是现在这种冰糖柑,那个时候不叫冰糖柑,叫密罐,从这个名字就知道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它有多甜美。当然那时我们自己是不知道怎么种的,有钱的人家才会吃,或者买了拿去送礼,去拜访别人家的时候就会带上三四个,我家偶尔有次有客人带来几个过来给我们吃,大人拿刀子切得薄薄的,一个蜜罐要切成十几片。那时候觉得简直好吃得要了命,也就是很偶尔那些有钱的来我家我们才得吃点这好东西。
那时候我家有个笑话,有天我小叔叔他跟我说:
-“煌兰 ,你家的伙食可是开得很好哦,你娘炒个菜要放五两五油。”
-“你说鬼话,哪里有那么多油放?”
-“你去看你娘炒嘛,她要放的。”
我就真的去看我娘炒菜,终于领悟了其实她是怎么个五两五呢,炒菜的时候拿个杯子在锅里舞两舞,就兩滴油在杯子里舞,这个笑话把我逗得乐了好一阵,也真是能苦中作乐。油和盐都是珍贵的东西,好在那时候自己有点山,山上有几棵茶油树,一年到头还能榨得一点油,但是糖和盐就完全没有了,盐有多珍贵呢,一斤盐的价钱是一块光洋,一块光洋能买一百二十多斤米。但凡能买那么多米吃饱肚子的话谁会去买个盐的味道呢,所以那时候人们没有盐吃,也没有人知道盐这东西对身体有什么必要,几乎人人都缺碘,好多人都甲状腺肿大,我们叫大脖子病,我自己也不能幸免。后来政府宣传吃海带花能医这个病,我们才都去买来吃,还真就吃海带花吃好了。当时的人基本没有渠道获取知识,什么都要政府号召才晓得去做,吃海带花也要政府号召,后来种红薯种洋芋也要政府号召,生活的改变全靠政府推一下才往前走一步。
传主张奶奶,1937年生于湖南靖州的金滩村,16岁参加革命,18岁当妇女主任,反右倾期间受牵连回农村,苦耕二十余年后得到平反。在艰苦的条件下倾尽所有供子女读书,六位子女分别成长为局长、医生、人民教师、总经理、留美博士后、纪检书记。已退休,现居湖南靖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