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在奈达形式对等理论下对有关it的翻译进行探讨,总结出了it的四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法,还原译法,转换译法和省略译法。
关键词:奈达;“形式对等”;it;翻译策略
一、引言
奈达对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关系,得出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还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的不同类型有两种: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要求:译者根据译语读者对源语语言风格和文化特点的研究需要,注意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域性。(Nida,1964)形式对等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提出要求:译文在结构上要贴近原文。形式对等包括三方面,1、语法的一致性,即译语语法成分应与源语语法成分尽可能保持一致;2、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即译语的单词和短语尽可能地保留单词和源语内在的含义;3、源语语境中意思的一致性,即译语应保留源语营造的语境。
二、形式对等理论下it的翻译策略
基于奈达的形式对等翻译理论以及对it的语法语用的深入探讨,对it在不同语法语用情境下可以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不同的翻译。
1.直译法
it的原本意思为“它”,所以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其所在具体句子的具体情况,将其直译为“它”。
例如:
(1)Look at that cat.It’s running too fast.
译文:看那只猫,它跑得太快了。
it指前面提到的cat,因此采用直译较为妥当。
(2)The students went up to the dog and patted it.
译文:学生们走到狗跟前,拍了拍它。
在2句中,it指前面提到的dog,因此也采用直译的方法。
2.还原译法
it当用作指示代词指代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时,有时可以根据翻译句子需要,明确其指代对象,将其指代的具体事物翻译出来。
例如:
(1)She could,if she wanted,compel him through a court law to support the child after it was born.
译文:如果她愿意,她可以通过法庭强制在孩子出生以后抚养孩子。
it指代前面所提到过的child,在翻译时,宜将其采用还原译法,译出其具体指代对象,即译为“孩子”。若是将it译为“他”或“她”,毫无疑问,会产生歧义,因为句子里包含了三个人物,she,he,it。译为“他”或“她”,就造成翻译中指代不明,让读者感觉困惑。
(2)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much and I play it everyday afternoon.
译文:我非常喜欢打篮球,因此每天下午我都会去打篮球。
it指代前面所提到的playing basketball,在翻译时,宜将对其指代对象指明,还原翻译为“打篮球”。若将it省略不译,后半句就成了“因此每天下午我都会去”,这就会让人觉得话没有说完。
3.转换译法
由于it的用法比较多,在有些情况下诸如表示某种情境、强调句或是作形式主语、宾语时需要对其进行转换翻译,通常将it翻译为“这”,“这个”等表达心理上的近指,或是“那”,“那个”等表达心理上的远指。因为根据汉语的行文习惯和倾向于使用近指表达心理上的近,所以相比较而言,把it翻译为“这”,“这个”的情况会多一些。当然,具体翻译必须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
(1)We are busy in finishing our work,so we have no time to do your program.So you had better find someone else to help you with it.
译文:我们忙于完成我们的工作,没有时间做你的项目。所以你最好还是请其他人帮你把这个项目做完。
it此处无法根据其原意翻译为“它”,只好对其转换翻译为“这个项目”。
(2)It is no use telling grown-up not to make mistakes,both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lieve you,and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
译文:告诫已成年的儿女别犯错误,这可是毫无用处:一来他们不会认同你的告诫,二来错误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处it就翻译为“这”,以表示心理上的近指。当然,还可以翻译为“那”,但是“那”体现出一种莫名的距离感,好像“告诫已成年的儿女别犯错误”这件事情离父母长辈们很远一样,故与“这”相比,“那”稍欠妥一些。
4.省略译法
It在各种语法情境下省略译法是最多见的。由于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突出点不同(英语主语突出,汉语主题突出),很多时候英语句子需要用it来突出其主语,所以这种情况下的it翻译为汉语时,考虑到汉语的主题突出特点,通常采用省略不译的翻译策略。若是非要对其进行翻译,恐怕会使得汉语不地道,显得十分生硬不自然。
三、结语
从语法分析来看,it在英语句子结构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且它在句子当中是不能省略不能被其他词所替换的,或者说省略和被替换之后,英语句子就会不自然不完整。与此大相径庭的是,在奈达形式对等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在翻译中把it翻译为汉语时,有时会把其原来意思“它”直译出来,有时会把其所指代的对象采用还原译法进行翻译,有时还会把其转换翻译为近指的“这”,“这个”和远指的“那”,“那个”,有时甚至是在翻译时对其省略不译。由英汉各自的语言特点可以看出,在翻译it时它在汉语当中的角色并不是像在英语里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Brill Academic,1964.
[2]Nida.Eugene A.
关键词:奈达;“形式对等”;it;翻译策略
一、引言
奈达对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关系,得出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还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的不同类型有两种: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要求:译者根据译语读者对源语语言风格和文化特点的研究需要,注意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域性。(Nida,1964)形式对等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提出要求:译文在结构上要贴近原文。形式对等包括三方面,1、语法的一致性,即译语语法成分应与源语语法成分尽可能保持一致;2、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即译语的单词和短语尽可能地保留单词和源语内在的含义;3、源语语境中意思的一致性,即译语应保留源语营造的语境。
二、形式对等理论下it的翻译策略
基于奈达的形式对等翻译理论以及对it的语法语用的深入探讨,对it在不同语法语用情境下可以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不同的翻译。
1.直译法
it的原本意思为“它”,所以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其所在具体句子的具体情况,将其直译为“它”。
例如:
(1)Look at that cat.It’s running too fast.
译文:看那只猫,它跑得太快了。
it指前面提到的cat,因此采用直译较为妥当。
(2)The students went up to the dog and patted it.
译文:学生们走到狗跟前,拍了拍它。
在2句中,it指前面提到的dog,因此也采用直译的方法。
2.还原译法
it当用作指示代词指代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时,有时可以根据翻译句子需要,明确其指代对象,将其指代的具体事物翻译出来。
例如:
(1)She could,if she wanted,compel him through a court law to support the child after it was born.
译文:如果她愿意,她可以通过法庭强制在孩子出生以后抚养孩子。
it指代前面所提到过的child,在翻译时,宜将其采用还原译法,译出其具体指代对象,即译为“孩子”。若是将it译为“他”或“她”,毫无疑问,会产生歧义,因为句子里包含了三个人物,she,he,it。译为“他”或“她”,就造成翻译中指代不明,让读者感觉困惑。
(2)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much and I play it everyday afternoon.
译文:我非常喜欢打篮球,因此每天下午我都会去打篮球。
it指代前面所提到的playing basketball,在翻译时,宜将对其指代对象指明,还原翻译为“打篮球”。若将it省略不译,后半句就成了“因此每天下午我都会去”,这就会让人觉得话没有说完。
3.转换译法
由于it的用法比较多,在有些情况下诸如表示某种情境、强调句或是作形式主语、宾语时需要对其进行转换翻译,通常将it翻译为“这”,“这个”等表达心理上的近指,或是“那”,“那个”等表达心理上的远指。因为根据汉语的行文习惯和倾向于使用近指表达心理上的近,所以相比较而言,把it翻译为“这”,“这个”的情况会多一些。当然,具体翻译必须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
(1)We are busy in finishing our work,so we have no time to do your program.So you had better find someone else to help you with it.
译文:我们忙于完成我们的工作,没有时间做你的项目。所以你最好还是请其他人帮你把这个项目做完。
it此处无法根据其原意翻译为“它”,只好对其转换翻译为“这个项目”。
(2)It is no use telling grown-up not to make mistakes,both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lieve you,and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
译文:告诫已成年的儿女别犯错误,这可是毫无用处:一来他们不会认同你的告诫,二来错误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处it就翻译为“这”,以表示心理上的近指。当然,还可以翻译为“那”,但是“那”体现出一种莫名的距离感,好像“告诫已成年的儿女别犯错误”这件事情离父母长辈们很远一样,故与“这”相比,“那”稍欠妥一些。
4.省略译法
It在各种语法情境下省略译法是最多见的。由于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突出点不同(英语主语突出,汉语主题突出),很多时候英语句子需要用it来突出其主语,所以这种情况下的it翻译为汉语时,考虑到汉语的主题突出特点,通常采用省略不译的翻译策略。若是非要对其进行翻译,恐怕会使得汉语不地道,显得十分生硬不自然。
三、结语
从语法分析来看,it在英语句子结构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且它在句子当中是不能省略不能被其他词所替换的,或者说省略和被替换之后,英语句子就会不自然不完整。与此大相径庭的是,在奈达形式对等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在翻译中把it翻译为汉语时,有时会把其原来意思“它”直译出来,有时会把其所指代的对象采用还原译法进行翻译,有时还会把其转换翻译为近指的“这”,“这个”和远指的“那”,“那个”,有时甚至是在翻译时对其省略不译。由英汉各自的语言特点可以看出,在翻译it时它在汉语当中的角色并不是像在英语里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Brill Academic,1964.
[2]Nida.Euge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