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赢得了长足的发展的机会。但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以及就业变化和挑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片面追求招生规模和就业率,忽视了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降低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强跟”而没能“适应”,课程、教材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三是“固守”而不是“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僵化,丧失了发展空间。
二、走出发展误区,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发展优势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定位时瞄准市场,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依照社会需求和实际可能,加强优势专业的发展,办出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结合学校专业优势,进一步充实、优化优势专业;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敏锐察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有过硬的技术、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改变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实践课程为主,提高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理论,从实践中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作用,对讲授的关键、难点心中有数,论证举例也比较灵活自如。在此基础上,追求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素质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同时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的配备,保证学生有实验可做,有资料可查,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校企合作,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十一五”期间,培养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可以说,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瓶颈。中高级技工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高技能人才频频告急。我们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为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
4.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仍有欠缺。有些学生文化素养低,文字表达能力差,精神空虚,没有远大志向,欠缺团结合作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和融入社会,更不用说大的发展了。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问题的源头在于,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上,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毕业之后将生活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环境中,若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职业教育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不仅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赢的未来要抓住机遇。在保持和办好优势专业的同时,关注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方向,依靠政策支持,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赢得了长足的发展的机会。但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以及就业变化和挑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片面追求招生规模和就业率,忽视了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降低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强跟”而没能“适应”,课程、教材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三是“固守”而不是“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僵化,丧失了发展空间。
二、走出发展误区,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发展优势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定位时瞄准市场,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依照社会需求和实际可能,加强优势专业的发展,办出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结合学校专业优势,进一步充实、优化优势专业;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敏锐察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有过硬的技术、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改变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实践课程为主,提高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理论,从实践中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作用,对讲授的关键、难点心中有数,论证举例也比较灵活自如。在此基础上,追求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素质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同时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的配备,保证学生有实验可做,有资料可查,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校企合作,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十一五”期间,培养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可以说,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瓶颈。中高级技工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高技能人才频频告急。我们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为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
4.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仍有欠缺。有些学生文化素养低,文字表达能力差,精神空虚,没有远大志向,欠缺团结合作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和融入社会,更不用说大的发展了。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问题的源头在于,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上,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毕业之后将生活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环境中,若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职业教育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不仅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赢的未来要抓住机遇。在保持和办好优势专业的同时,关注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方向,依靠政策支持,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