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ika Dammann:用对的方法成长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以至于每天都能看到这个行业的变革。作为IT企业,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人才发展能够赶得上行业趋势;与此同时,作为IT行业从业者,也需要保持自己的持续成长潜力。在这里。我所说的潜力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满足客户需求始终是一家公司首要强调的。
  第二,他能够驱动创新。
  第三,他应该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
  第四,他的价值理念和我们公司的价值理念是高度契合的。而且他应该有企业家的精神。这也就意味着他愿意使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其他人不同。他愿意创新。
  另外,大部分IT企业对新员工也有一些基本的技能要求:首先,这些员工应该对他所专注的业务有一个大致性的了解;同时。他应该是一个“职业人”。在IT方面需要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则。他完全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也就是说,对于这些IT人士而言,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第一,他有胜任培训工作的能力;第二,他有在业务中作为一个协调者的能力;第三,他也要有一个职业人的能力。这也是对每一个渴望得到发展的IT人士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IT人士若要发展,需要一个好的平台——选择一家愿意对培养人才投入力量的公司,愿意把每一个人都当做公司顶级的人才和顶级的资源。
  拿SAP举例,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SAP对本地人才进行全球化的投资:把来自全世界的最好的经验和实践,与本地的员工进行分享。
  对IT人来说,选择一家公司,不仅仅要看业务的机会,也要看公司给员工规划的提升空间。真正的好公司是愿意与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客户以及自己的业务一起成长的,并且好公司会体现出对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说,SAP认为其所有的资产就是它的人力资源,这样的价值观和我的价值观非常契合。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员工进到一个好公司就一定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这还需要用对方法。一个人才的素质不仅包括技能,还有他自己的视角。他来自于哪个种族或者哪个国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抓住成长的机会——不仅是在中国成长的机会,还有在世界成长的机会;不仅是技术的成长。还有个人经验的成长。
  比如,公司把员工派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其实是在给予他更多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有的员工会认为。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愿去,其实这就意味着放弃了一个扩大自己视野的机会。另外,还有员工会抱怨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多,只盯着一些课程的培训或者是专门项的培训。但事实上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一个是工作当中的学习;其次是专门的课程培训;再则是从世界上其他的工作场所得到的工作经验。
  不管是IT人还是从事别的行业的人员,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享受自己的工作,当你特别享受一份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做得非常好。你如果做得非常好,就会有人发现你,这样你就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其他文献
这期我们说点儿八卦,说说性骚扰。  最近惠普的总裁马克·郝德(MarkVHurd)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先是把惠普在任期内推上了顶峰,然后又因为性骚扰和报销不实被董事会开除。在抛售了惠普3000万美元的股票后,他又成为了如日中天的甲骨文的联合总裁,给埃里森打上了工。在众人看来,这似乎是因色得福。  大部分人的职场性骚扰就没这么惊天动地了。我最近身边听闻的性骚扰,不外乎是以前的老东家公司。某对男女在
期刊
没有不散的宴席    吴昊  景观设计师28岁  原则上,上下级之间不要交朋友,但交了朋友不一定就不能成为上下级。如果他是上级,我会支持他,给他很好的建议,同时理解他由于职位原因有些信息不能跟我共享。如果自己有幸升职,也不会觉得管理以前的同事有什么尴尬,既然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就要利用这个优势,争取在短时间内创建团结默契的工作团队。这些都是我们在位置变化后所要做出的努力。但如果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工作的价值以其产生愉悦经验的能力来判断。”也许很多人会同意这句话。我某种程度上也是类似观点的拥护者。不过。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讲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个他认同的论断,这只是他一系列围绕工作与消费讨论中的一句话而已。当反复读了鲍曼薄薄的小书《工作、消费、新穷人》之后,我对工作这件事没了绝对的判断,但多了些在更宏大背景下的理解。  对许多人来说,真正美好的工作有下面两层含义:一是理查德·桑内
期刊
本月Q乐工作人    吴飞烨  1981年出生,中国台湾人。15岁入行,从面包学徒工做起,22岁拿下国际糕点大赛金奖,之后又在各类国际和台湾省大赛中拿下八金一银一铜。2007年,他随85度C来内地拓展事业。身为五大主厨之一,85度C近三分之一的蛋糕品种出自他的手。  爱好:做糕点、睡觉  喜欢睡觉是因为工作后实在太累了。偶尔看看片子,记得最牢的是韩剧《我叫金三顺》,因为很多女孩先是哈韩。看了金三顺
期刊
看到一篇有趣的报道,先来分享一下:美国职棒的匹兹堡海盗队(PittsburghPirates)。这支球队长期处在最后一名的状态,他们在球季上的成绩是43胜85负。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已经没有再进入过季后赛。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银行存款却多得超乎人们的想象。海盗队的财务报表显示,在2007-2008年间。扣除一切成本,其净赚了至少2900万美元。一位来自南犹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拿到这份财务报表
期刊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为年轻人开启了机遇的大门。那些担当重任的年轻人可能没有多少经验,却有机会参与公司的重要项目。但是随着公司的进一步扩张,问题也随之显现,微软的一位高管曾抱怨:“限制我们公司发展的因素并不是中国的市场,而是如何才能招募到集业务开发、人际关系和管理技能于一身的令客户满意的员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人才与跨国公司的需求如此脱节?在不断与年轻候选人进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
期刊
Q 什么年龄段的人,最容易遇到职业规划的困惑?  A 第一次遇到职业困惑是在入职1~3年左右。这时的人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盲目,在工作世界中慢慢认清了自我,体验过认同感以及团队合作是怎么一回事,已经大概知道进外企需要什么条件,知道做公务员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对职业有了合理的认知。在这基础上再去做下一步的选择和规划,是明智和必要的。  我经常强调“自由”和“由自”的区别。“自由”就好比先熟悉水性,再学蛙
期刊
郑匡宇的梦想    告诉人们,搭讪是“爱人必先爱己”的信念、赢得他人信任的说话术以及面对挫折时调适心情的能力。让大家学会搭讪,具备这种人格特质,让每个人都能过得自信而开心。    郑匡宇的梦想时间轴    1998年  在大学参加海量的社会活动,面试时遇到参加活动时认识的贵人,考上公费留学奖学金的舞蹈理论博士。    2000年  偶然听了安东尼·罗宾斯的讲座,定下自我激励的梦想。    2005
期刊
为薪酬而战    对出生于1980年的郑一伟来说,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今年他30岁。都说三十而立。他不知道自己“立”在哪里。已经毕业5年多了。除了每年一次跳槽的资历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什么房子、车子、婚姻、孩子好像都还离自己那么遥远。2010年的年末又快要到来了,已习惯了每年年末跳槽的他又在犹豫,是不是又要找“下家”。  在郑一伟看来,他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一直没有找到能给自己一份满意薪水
期刊
1996年我大学毕业时,有两份Offer可以选择,一份是广州宝洁的生产管理培训生,月薪3900元;一份是广东顺德美的提供的类似岗位。月薪1500元。毫无疑问,我选择了宝洁。6年后,我离开宝洁的时候,职位是宝洁广州人力资源经理,薪水大约10000多元,公司还提供了一套房子,看上去不错。但是同期毕业进入美的的同学,彼时年薪加上公司业绩分享计划早已超过100万元,并且还有股票分红。  这样巨大的差异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