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q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它的重点在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激励的一种工具,从而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点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作者从一个高中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结合教学理论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对整合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方式 创新人才
  近年来,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极其迅速,而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教育界关于该论题的观点、看法铺天盖地,但要真正弄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来龙去脉及未来发展方向,首先要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涵;其次透析过去,立足现状,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沿着整合目标走下去,那么未来之路必将是宽广的。
  一、回归原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而整合的目标就可以定义为:通过整合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方式,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上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能深刻、透彻领会到整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追溯过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
  追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源应该是随着“计算机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就兴起了“计算机文化”这一说法,随即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到了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文化”这一说法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信息文化”、“信息技术”等说法相继兴起,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健康发展。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纵观整个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初雏形只是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机技术。在这个阶段,人们重视的只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计算机辅助学习),办公自动化等都是这个阶段炙手可热的。但此时只是简单技能的应用,改变的只是教学的一些手段和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根本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只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延伸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中,众多教育者对计算机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探究,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此,文化素养论逐渐兴起,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运而生。
  三、立足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到今天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种种误区。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理解不透彻。
  现在仍然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所谓的“整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就拿我所教的高中信息技术来说,在讲授信息查找的章节时,信息技术教师通常只是把搜索的任务设为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搜索某一句古诗的详细信息;搜索某一处旅游胜地的相关情况等。这样就认为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地理等其他学科的整合了。其实整合的内涵根本不在于此处流于表面的任务内容,而是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是如何主动探究任务的,完成任务的,有时候甚至没有完成任务也无所谓,关键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分析,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到了方法,知道了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方法,促使以后更主动、更好地学习,这才是整合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抱有悲观论调,认为其实际效果不大。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与其花时间搞这么多技术、工具、课件,不如在教学中多讲,学生多练的效率高。而且有时候整合会把教学内容表现得太形象、太直观,学生就不需要通过思维和想象等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反而使得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学生思维的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就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只是表面漂亮,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在现实的教学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整合是把“双刃剑”,但不能因此而有悲观、极端的论调,从此就否决整合之路,这样整合就会有“因噎废食”的感觉。
  (三)理解整合的内涵,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阻力而妥协、将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阻力、困难。很多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反映由于平时工作量比较大,在教学中根本没有余力每一节课中都进行整合,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有搞科研活动,或者开公开课的时候才会花大量的时间做一个漂亮的课件,考虑到教学活动中的整合意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要加强教育者的整合观念,让广大教育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对整合充满希望,并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地走下去。
  四、仰望未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未来之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是一条光明之路,但从当前整合的现状看,走好这条路还需要付出诸多的努力,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反思,寻求整合的正确途径。
  (一)改变传统观念,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
  既然整合是一场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多年的实践使得教育者习惯了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接受,这与整合的目标是相悖的。我们的整合强调的是高层次的融合,也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运用于教学。整合之路要走下去,就一定要改变观念,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环境。   (二)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整合是否有功效关键是看施教者如何进行整合,换句话说整合的效果直接受施教者自身素质的影响。只有教育者工夫深,整合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呢?关键是学习。让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高水平信息技术技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发整合的人力资源。例如,在校,很多教师都参加网上的在线培训,PS、Flash、PPT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学习使得教师的技术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很多其他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使我们提高了素养。
  (三)提高教育物质条件,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改善现代教育环境。
  软硬件的完善,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些物质支撑,整合就是“无米之炊”,纸上谈兵。所以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软硬件的建设,创造现代化高水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必能使整合锦上添花。物质条件改善后,整合还要注重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教师的优秀教案、课件、珍贵的资源都集合在一起,要知道整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多媒体课件,写出与众不同的教案,而是要对众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利用,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物质条件提高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环境就会得到大大改善,整合就又向前迈了一步。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未来之路,我们充满希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整合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强调的是一种观念、方式的变革、融合。在整合之路上,我们既需要仰望星空,同时又需要脚踏实地。只要自信地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上,我们必将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3]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4]鲍海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11(8).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4).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期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塑造完整人格(王彦波,2006)①。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多处提到了“利用、借助故事和图书”的教育建议。目
摘 要: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阶段教育,是一个人从“原始家庭”进入“复合家庭”最后迈向“社会家庭”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4~6周岁幼儿的心理可塑性极强,此时正处于教育启蒙的第一黄金期。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家庭甚至幼教工作者为了赢得孩子在未来学习上的起步优势,往往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如儿歌、古诗词等)和素质技能(如音体美等)的引导灌输,而普遍忽视了对其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研究新的教材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科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点亮精彩、留住精彩、呈现精彩,使课堂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借鉴参考重庆部分地区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方面实施的一些先进做法,针对现状,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重庆地区 
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教材简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介绍了的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非凡的科学家霍金及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人物——顽强不屈、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善于创造性劳动的鲁滨逊。这一单元的课文既让学生识名人、塑品格、传精神,又给予了学生更多写作方法的指导。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事例,通过典型事例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人人成才、一次满足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若与企业结合则必须以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立足企业的需求。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思路都需要企业参与,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设计。  一、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的教育,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直接面向企业的工作岗位,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企业资深人士共同参与的原则,由工作任
摘 要: 高中物理学习要联系实际生活,把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转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物理现象,解释物理规律,为今后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生活化 实践活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观察
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厚重的积淀,同时也给我们戴上了千年的枷锁,思维的惯性,求同的潜意识,让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归于平庸,最终沉寂于苟同。古时的科举,如今的应试,无疑都以权威的姿态加速了我们这个民族思维的固化。在与世界对话的当今,我们惊觉自身的缺憾:十四亿人口的思维模式是如此缺乏创新,不敢突破,漠视求异,自觉中庸。我们被这千年的文化滋养着,也被这千年的文化定势固化着。应试教育延续了几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继
摘 要: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内、课外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试卷,信息题大量增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所给信
德育教育是奠基工程,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德育重在打好做人的基础,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工作主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文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以“开展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强调德育渗透,形成教学特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