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在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既往以手术行胆道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胆道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恶性胆道狭窄及53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将2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RDW与胆道狭窄的部位、具体病因的关系,并与传统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进行相关性检测分析。结果胆道恶性狭窄组54.1%的患者RDW升高,明显高于良性狭窄组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RDW
目的探讨胆汁肿瘤标志物对胆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60例因胆道疾病需要ERCP治疗者,ERCP时取胆汁检测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242)和细菌培养。结果恶性狭窄组与良性疾病组间胆汁和血清CA19-9、CEA、CA24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制定恶性狭窄的胆汁肿瘤标志物界限值:CA19-9239ku/L,CEA40ng/ml,CA24260k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胆囊结石病的治疗状况.LC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高,处理不当可致复发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不良后果.我院自2000年10月开始对LC中暴露胆囊三角区不理想的19例患者行术中急诊ER-CP,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
期刊
目的探讨采取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应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能否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8位病理医师对70份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进行两轮读片,第一轮结束后接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的培训,并在第二轮读片过程中运用直观模拟评分法。8位病理医师按工作年限和所在医院进行分组,采用Kappa分析两轮读片的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并
误服是造成儿童消化道腐蚀性损伤导致食管狭窄的最主要原因,患儿可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后反复呕吐、胸痛等,最终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体格矮小及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是治疗成人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儿童食管狭窄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不多。
期刊
患者女,46岁,左上腹间歇性痛4个月,伴发热,黄疸1周。体检:体温38.5℃,血压120/80mmHg,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左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WBC1.52×10^9/L,中性粒细胞88%,总胆红素131.7μmol/L,直接胆红素100.9μmol/L,丙氨酸转氨酶157u/L,天冬氨酸转氨酶213/L;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于依从性较差及症状持续患者来说,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是另一种替代疗法。尽管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明确,但在美国过去10年的手术量明显下降,可能与其术后长期存在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