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近两年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除了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探究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开辟了“佳作赏析”课,即从语文教学课时中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进行“佳作赏析”。这种课型的学习内容由学生搜集、学生选定,上课的方式方法也由学生选择,课堂的具体操作主要由学生掌控,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些合理化建议。在赏析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赏析,发现分析不透彻或出现偏差及时点拨即可。
与传统教学相比,这种课型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学生开辟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还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学生开辟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所选材料进入课堂是有原则的:首先应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二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三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的。学生选一篇文章要符合这三个条件需要读很多书,翻阅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的从网上下载,有的从学院图书馆查阅,有的充分利用家中藏书,还有的同学为此订阅了刊物。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学习方式由学生确定,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文章入选后,谁先讲、谁后讲则由学生讨论,并遵守“团结协作,生手优先”的原则。所谓“生手”就是没讲过或讲得少的学生。他们如果准备了材料的话就优先讲。学生采取的各种新颖的形式教师不干涉,教师则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材料需要多媒体教室,教师就提前为他们做好准备,有的同学想用配乐的形式,教师便为他们准备好录音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同学间合作非常融洽,一个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另一个学生为其负责音乐控制,同样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也会配合得天衣无缝。基础差些的同学分析遇到困难时,会有同学马上起来帮他一把。同学们除了采用朗诵、分析、讨论、探究等形式外,有的还抓住自己选文中的争论点采用辩论形式。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人人乐于参与。学习在此变成了一种愉快享受,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华和智慧的舞台。
三、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之中。”学完《斑羚飞渡》等文后,学生们对动物的处境,对人与动物能否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探讨意犹未尽,他们找来《狼的另一面》《海豚救人》《珍珠鸟》等文章在赏析课上讨论分析狼和海豚的行为,小珍珠鸟与作者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同学们深深领悟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人起着决定作用。此时老师因势利导:“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热烈的讨论,当堂起草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针对学院内树多鸟多,有人逮鸟的情况,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保护鸟类,发现有人逮鸟及时制止;面向全校学生发起“争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他们毕业离校。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实践证明,这种课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结果。欣赏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辐射到其他各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增强;表现在课内学习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踊跃与老师探讨、甚至争论问题,体会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子弟校)
作者除了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探究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开辟了“佳作赏析”课,即从语文教学课时中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进行“佳作赏析”。这种课型的学习内容由学生搜集、学生选定,上课的方式方法也由学生选择,课堂的具体操作主要由学生掌控,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些合理化建议。在赏析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赏析,发现分析不透彻或出现偏差及时点拨即可。
与传统教学相比,这种课型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学生开辟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还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学生开辟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所选材料进入课堂是有原则的:首先应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二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三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的。学生选一篇文章要符合这三个条件需要读很多书,翻阅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的从网上下载,有的从学院图书馆查阅,有的充分利用家中藏书,还有的同学为此订阅了刊物。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学习方式由学生确定,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文章入选后,谁先讲、谁后讲则由学生讨论,并遵守“团结协作,生手优先”的原则。所谓“生手”就是没讲过或讲得少的学生。他们如果准备了材料的话就优先讲。学生采取的各种新颖的形式教师不干涉,教师则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材料需要多媒体教室,教师就提前为他们做好准备,有的同学想用配乐的形式,教师便为他们准备好录音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同学间合作非常融洽,一个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另一个学生为其负责音乐控制,同样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也会配合得天衣无缝。基础差些的同学分析遇到困难时,会有同学马上起来帮他一把。同学们除了采用朗诵、分析、讨论、探究等形式外,有的还抓住自己选文中的争论点采用辩论形式。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人人乐于参与。学习在此变成了一种愉快享受,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华和智慧的舞台。
三、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之中。”学完《斑羚飞渡》等文后,学生们对动物的处境,对人与动物能否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探讨意犹未尽,他们找来《狼的另一面》《海豚救人》《珍珠鸟》等文章在赏析课上讨论分析狼和海豚的行为,小珍珠鸟与作者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同学们深深领悟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人起着决定作用。此时老师因势利导:“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热烈的讨论,当堂起草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针对学院内树多鸟多,有人逮鸟的情况,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保护鸟类,发现有人逮鸟及时制止;面向全校学生发起“争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他们毕业离校。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实践证明,这种课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结果。欣赏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辐射到其他各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增强;表现在课内学习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踊跃与老师探讨、甚至争论问题,体会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子弟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