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其主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这会导致教学信息的逆向选择及课堂的败德行为。本文提出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探究及分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和成因,并有效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益”处,改善其“弊”处,来指导课堂教学,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等诸多的信息不对称,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这些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认识,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尽量改善因信息不对称给教学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不对称概述
信息是人们对于知识、思想、情感、新闻、事实、数据等的总称,是关于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信息本身是可以传递、扩散、复制、共享、增值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George Arthur Akerlof提出来的,它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获得信息的能力有关,也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分工有极大的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在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和分析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不对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而设立。它不仅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拓展视野,扩大知识广度的一门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强对这种不对称现象的认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这里传递的信息即教学知识点(U表示)是教学大纲限制的内容,是特定的、有限的。教师对知识点掌握(T表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S表示)。师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不对称状态存在四种基本形式如图:图1表示教师掌握的信息与学生掌握信息没有任何重叠。图2表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集完全包括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知识共有的部分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没有掌握的知识,对于教学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不对称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如果教师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建立在教师积极敬业的基础之上。图3表示的是教师掌握信息包含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基本不会出现。图4表示教师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既有重叠部分,又各自拥有一些对方所不拥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利用“不重叠部分”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优势,这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前提,然后利用重叠部分的知识信息作为知识交流的基础平台,来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利用自己独有的知识与老师反馈和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也有利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因为教师利用共有的知识平台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没有掌握的知识部分,这就是教学相长。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首先,在大学英语知识信息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处于绝对的优势和主导地位,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内容,这种不对称知识信息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前提,是由他们各自所受教育程度和经历不同所造成的,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是学生相对教师所独有的信息,这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反馈。再次,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认识和了解很清楚,但是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所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系列的信息不对称都限制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1.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消除师生間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在上课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上课模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和素质目标。然后根据班级人数的学生成绩进行分组,使每个组的成员在英语素质方面基本一致,组间差异尽量减小。
2.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话题场景,抛出任务或问题。依据以往讲过或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单词、看过的电影和熟悉的话题等,或者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的时事及故事引入本节大学英语上课的内容和话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一些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立刻想去解决问题和找到答案的冲动。
3.组内讨论,各抒己见,适时引导。在抛出任务或问题后,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答案,然后进行组内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组内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和见解。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每个同学的注意力,让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教材中的内容,使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参与。当然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堂纪律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维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要对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
4.组间交流,教师评价教学目标,并进行对应讲解。教师在每组得到最终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和答案评析,指出每组答案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同时补充每组答案的不足,使之知道自己的差距。此时教师已经知道每组答案的亮点和不足,这时教师应该反馈出自己设置的问题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教师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讲解和训练,同时对学生新的观点和见解进行表扬。
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需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也利于学生掌握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控制课堂的技能,不断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绝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获得教学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知识信息中对称的部分来引导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信息中不对称的部分,使教师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缩小教师和学生间的知识信息不对称。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部分知识信息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共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集方面的差距。这对教师讲课时话题的引入提供了广泛的材料,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相对于学生在保持知识集信息处于优势的同时,对某些问题和知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并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去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这些是教师本身所独有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小平.论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和谐高校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0):31-32.
[2]http://wiki.mbalib.com/wiki/信息不对称理论.
[3]张炳林,杨改学.教育传播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21):107-111.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等诸多的信息不对称,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这些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认识,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尽量改善因信息不对称给教学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不对称概述
信息是人们对于知识、思想、情感、新闻、事实、数据等的总称,是关于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信息本身是可以传递、扩散、复制、共享、增值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George Arthur Akerlof提出来的,它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获得信息的能力有关,也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分工有极大的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在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和分析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不对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而设立。它不仅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拓展视野,扩大知识广度的一门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强对这种不对称现象的认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这里传递的信息即教学知识点(U表示)是教学大纲限制的内容,是特定的、有限的。教师对知识点掌握(T表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S表示)。师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不对称状态存在四种基本形式如图:图1表示教师掌握的信息与学生掌握信息没有任何重叠。图2表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集完全包括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知识共有的部分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没有掌握的知识,对于教学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不对称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如果教师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建立在教师积极敬业的基础之上。图3表示的是教师掌握信息包含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基本不会出现。图4表示教师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既有重叠部分,又各自拥有一些对方所不拥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利用“不重叠部分”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优势,这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前提,然后利用重叠部分的知识信息作为知识交流的基础平台,来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利用自己独有的知识与老师反馈和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信息不对称模式也有利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因为教师利用共有的知识平台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没有掌握的知识部分,这就是教学相长。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首先,在大学英语知识信息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处于绝对的优势和主导地位,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内容,这种不对称知识信息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前提,是由他们各自所受教育程度和经历不同所造成的,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是学生相对教师所独有的信息,这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反馈。再次,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认识和了解很清楚,但是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所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系列的信息不对称都限制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1.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消除师生間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在上课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上课模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和素质目标。然后根据班级人数的学生成绩进行分组,使每个组的成员在英语素质方面基本一致,组间差异尽量减小。
2.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话题场景,抛出任务或问题。依据以往讲过或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单词、看过的电影和熟悉的话题等,或者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的时事及故事引入本节大学英语上课的内容和话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一些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立刻想去解决问题和找到答案的冲动。
3.组内讨论,各抒己见,适时引导。在抛出任务或问题后,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答案,然后进行组内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组内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和见解。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每个同学的注意力,让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教材中的内容,使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参与。当然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堂纪律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维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要对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
4.组间交流,教师评价教学目标,并进行对应讲解。教师在每组得到最终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和答案评析,指出每组答案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同时补充每组答案的不足,使之知道自己的差距。此时教师已经知道每组答案的亮点和不足,这时教师应该反馈出自己设置的问题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教师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讲解和训练,同时对学生新的观点和见解进行表扬。
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需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也利于学生掌握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控制课堂的技能,不断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绝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获得教学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知识信息中对称的部分来引导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信息中不对称的部分,使教师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缩小教师和学生间的知识信息不对称。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部分知识信息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共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集方面的差距。这对教师讲课时话题的引入提供了广泛的材料,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相对于学生在保持知识集信息处于优势的同时,对某些问题和知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并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去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这些是教师本身所独有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小平.论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和谐高校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0):31-32.
[2]http://wiki.mbalib.com/wiki/信息不对称理论.
[3]张炳林,杨改学.教育传播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21):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