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翁源县周陂镇陈村村,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宽敞平整的村中道路,一排一排路灯矗立在路旁,光伏发电为村民送去光明,文体广场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重修后的义举祠焕发光彩……
自2016年4月以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选派3批6名干部进驻陈村村开展帮扶,筹措帮扶资金近600万元,如今,全村5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陈村村也实现脱贫摘帽。
“广东有积淀深厚的岭南文化,但农耕文化创新不足。这就说明,广东的扶贫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提升文化,扶志和扶智要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陈先哲教授在2019年曾带着学生做过《何以解困:农村教育贫困的文化根源与精准扶贫》课题,对此深有感触。
一条乡村的文旅融合扶贫路
5月18日,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举行“乡村记忆馆”揭幕仪式。经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精准帮扶,省定相对贫困村安庆村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变身。截至2019年底,安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万元,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该村还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我住芝二村,上班地点就在村口的兴农乐,相隔2公里。”顺着村里的“绿道”,贫困户练月友每日骑着自行车前往村口上班。安庆村打造兴农乐乡村旅游综合体以来,努力将农村转变为景区、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驻村第一书记陈万钊表示,在共建乡村旅游综合项目中,20%收益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红,社会资本和扶贫资金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三年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带来就近务工岗位,同时也为村民带来37万元的保底分红,保障村民收益。
“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我们也将推出现代民宿和乡村微型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村干部温海锋介绍,如今综合体内的9间民宿已经完成布置;乡村微型博物馆,则引入省流动博物馆巡回展览。
陈万钊认为,省定贫困村变身“网红村”,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扶贫单位参与。一方面,省旅游局开展扶贫村试点编制规划,设计师对安庆村在内的14个村小组连片统一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有助于提升乡村魅力和旅游吸引力,让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主要产业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陈先哲说:“文旅产业、乡村旅游将为我省的脫贫攻坚工作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如宅基地、房屋等,这些资产活了,就能为乡村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而乡村旅游是重要的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好旅游产业对群众致富有重要作用。”
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样本
9月13日下午,在紫金县的凤安镇佛岭小学,一所深圳河源两地共同组织建设的图书馆开馆了。该馆由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河源市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市谐和医调中心承建,人人阅、阅读榜、读联体等提供技术支持。
在佛岭小学这100平米的图书馆里,摆满了从深圳直接运送过来的5000多册图书,一排排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童书,图画书、文化类、知识类……各类童书应有尽有。每一本童书都经过了精心挑选。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专业团队分析了此前在全国援建的农村少儿图书馆数据,从建设一座专业少儿图书馆的角度,选出孩子们最喜欢的书目进行调配、置换、新购补充,最终精选出5000册童书送入校园,为的就是确保让佛岭小学7个年纪的130名孩子都能看到自己年龄段合适的、喜欢的童书。
去年发布的《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指出,河源的全民阅读指数进步明显,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比2018年上升了3位,从广东省阅读领先的发展类迈入了潜力类。
河源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河源市全面实施市“四馆”(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社会化运营改革,以“政府主导+购买服务”为主要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河源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已经成为展示河源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市民群众文化消遣的重要阵地。
陈先哲认为:“广大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末梢。当城市里的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成为新地标,当城市居民坐在剧场欣赏文艺演出、逛图书馆就像逛公园一样方便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在贫困地区,有的村民连在家门口的广场上看场大戏、借本书都还是奢望。贫困户一样有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需求包含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中。”
在这方面,河源先行一步,再次发力。今年暑期,由河源市图书馆牵头的“关爱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走进龙川县铁场文化站,河源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引导当地60余名小朋友一起进行你说我猜、看图读书、手工制作,让小朋友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开口和倾听,通过“五官”阅读的形式,帮助孩子完成一场沉浸式阅读,充分感知阅读的丰富乐趣,为孩子们带去精神食粮。
龙川县铁场文化站站长戴剑辉说:“寓教于乐的阅读,有效激发了孩子对读书、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放下了手机,离开电脑、电视,在书香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河源市的公共文化服务遍及了每一个角落,河源市图书馆在紫金县、连平县、东源县和市区共授牌6个分馆,并通过建立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不断缩短群众与书本的距离,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使无论是在山区里的学生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文化熏陶,共享知识成果。
广东省扶贫办负责人说,河源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极具典型意义,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文化,公共文化在扶贫方面责任重大。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一项非遗文化的产业振兴路
在和平县林寨镇楼镇村福楼醒狮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一个狮头的制作要分几十个步骤,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流水作业。竹做骨,纸做皮,油墨添神采,绒毛显威风,在大家的协作下,一个个细腻逼真的狮头送到了成品区。
福楼醒狮文化公司由村集体、全体村民和传统手作艺人陈金明家族共同出资,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楼镇村村民成为公司股东,享受公司盈利分红,在公司扶贫车间工作还可获得工资收入。该公司在全县12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车间,共吸纳近200人就业。扶贫车间在楼镇村就吸纳28名贫困劳动力,还有残疾人和老年人。
“我们和平县的这家醒狮文化公司是由300多名村民组成的村集体企业,一套衣服会拆解成很多部分由不同村民完成,他们在务农的间隙可以增加收入。”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与非遗科科长张辉德说,福楼醒狮公司2019年营业额达1140万元,实现盈利247万元,楼镇村村集体获得41万元的分红,全村61户贫困户获得分红36万余元。扶贫车间工人平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高者可以达到近8000元。
陈金明说:“以前多数非遗传承人和贫困群众往往只擅长埋头做事,缺乏市场开拓、产品宣传、品牌运作的意识和能力,手中的产品无法变现,制约了非遗扶贫的开展。通过有关部门的文化扶贫搭起了平台以后,大大提升了提升非遗衍生品市场竞争力。”
挖掘非遗文化潜力,另辟文化扶贫新径,已经让广东许多贫困地区尝到了甜头。
在潮州凤凰山嘉茗茶业的茶园里,春茶采摘正紧锣密鼓、井然有序地进行,来自凤凰镇南溪村农户林泰山、李娇容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小生意做不下去的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合适工作,解决了困难。
潮州市茶艺协会会长王泽英介绍,近年来,协会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嘉茗茶业一起,组织茶农参加广东省茶叶产业大会、潮州工夫茶茶艺大赛以及开展凤凰单丛有机茶种植、制作技术和潮州工夫茶茶艺的培训工作,为当地茶农提高技艺,提供就业机会。成功举办了“2019年潮州市‘涌泉古岩’杯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促成135名参赛者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在保护、传承和弘揚“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潮州工夫茶艺”和乡村振兴、扶贫事业方面作出了贡献。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键锋说,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多样、类型各异,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等各种带有潮味的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潮州乡村大地。潮州市着力打造单丛茶优势品牌,提升茶叶企业带贫益贫能力,共联结带动农户和贫困户7万多人,辐射带动92个村贫困群众增收。
广东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化扶贫在广东正蓬勃发展,省文旅厅正在开展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认定工作,夯实助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着力点。潮州古城、梅州平远县“曼陀山庄”等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项目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茂名市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梅州市大埔陶瓷创意产业园、汕头市欧美文化小镇获列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获得资金补助、专家帮扶、动员优秀企业对接等方面支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扶持粤东西北地区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等会展平台,宣传本地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支持和指导云浮石文化节、英德红茶英石旅游文化节、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等地方特色文化会展活动。与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信银行等联合召开文化产业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座谈会,通过文化金融合作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加大对粤东西北的支持,推动形成以当地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
自2016年4月以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选派3批6名干部进驻陈村村开展帮扶,筹措帮扶资金近600万元,如今,全村5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陈村村也实现脱贫摘帽。
“广东有积淀深厚的岭南文化,但农耕文化创新不足。这就说明,广东的扶贫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提升文化,扶志和扶智要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陈先哲教授在2019年曾带着学生做过《何以解困:农村教育贫困的文化根源与精准扶贫》课题,对此深有感触。
一条乡村的文旅融合扶贫路
5月18日,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举行“乡村记忆馆”揭幕仪式。经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精准帮扶,省定相对贫困村安庆村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变身。截至2019年底,安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万元,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该村还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我住芝二村,上班地点就在村口的兴农乐,相隔2公里。”顺着村里的“绿道”,贫困户练月友每日骑着自行车前往村口上班。安庆村打造兴农乐乡村旅游综合体以来,努力将农村转变为景区、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驻村第一书记陈万钊表示,在共建乡村旅游综合项目中,20%收益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红,社会资本和扶贫资金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三年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带来就近务工岗位,同时也为村民带来37万元的保底分红,保障村民收益。
“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我们也将推出现代民宿和乡村微型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村干部温海锋介绍,如今综合体内的9间民宿已经完成布置;乡村微型博物馆,则引入省流动博物馆巡回展览。
陈万钊认为,省定贫困村变身“网红村”,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扶贫单位参与。一方面,省旅游局开展扶贫村试点编制规划,设计师对安庆村在内的14个村小组连片统一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有助于提升乡村魅力和旅游吸引力,让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主要产业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陈先哲说:“文旅产业、乡村旅游将为我省的脫贫攻坚工作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如宅基地、房屋等,这些资产活了,就能为乡村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而乡村旅游是重要的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好旅游产业对群众致富有重要作用。”
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样本
9月13日下午,在紫金县的凤安镇佛岭小学,一所深圳河源两地共同组织建设的图书馆开馆了。该馆由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河源市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市谐和医调中心承建,人人阅、阅读榜、读联体等提供技术支持。
在佛岭小学这100平米的图书馆里,摆满了从深圳直接运送过来的5000多册图书,一排排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童书,图画书、文化类、知识类……各类童书应有尽有。每一本童书都经过了精心挑选。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专业团队分析了此前在全国援建的农村少儿图书馆数据,从建设一座专业少儿图书馆的角度,选出孩子们最喜欢的书目进行调配、置换、新购补充,最终精选出5000册童书送入校园,为的就是确保让佛岭小学7个年纪的130名孩子都能看到自己年龄段合适的、喜欢的童书。
去年发布的《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指出,河源的全民阅读指数进步明显,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比2018年上升了3位,从广东省阅读领先的发展类迈入了潜力类。
河源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河源市全面实施市“四馆”(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社会化运营改革,以“政府主导+购买服务”为主要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河源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已经成为展示河源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市民群众文化消遣的重要阵地。
陈先哲认为:“广大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末梢。当城市里的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成为新地标,当城市居民坐在剧场欣赏文艺演出、逛图书馆就像逛公园一样方便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在贫困地区,有的村民连在家门口的广场上看场大戏、借本书都还是奢望。贫困户一样有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需求包含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中。”
在这方面,河源先行一步,再次发力。今年暑期,由河源市图书馆牵头的“关爱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走进龙川县铁场文化站,河源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引导当地60余名小朋友一起进行你说我猜、看图读书、手工制作,让小朋友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开口和倾听,通过“五官”阅读的形式,帮助孩子完成一场沉浸式阅读,充分感知阅读的丰富乐趣,为孩子们带去精神食粮。
龙川县铁场文化站站长戴剑辉说:“寓教于乐的阅读,有效激发了孩子对读书、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放下了手机,离开电脑、电视,在书香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河源市的公共文化服务遍及了每一个角落,河源市图书馆在紫金县、连平县、东源县和市区共授牌6个分馆,并通过建立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不断缩短群众与书本的距离,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使无论是在山区里的学生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文化熏陶,共享知识成果。
广东省扶贫办负责人说,河源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极具典型意义,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文化,公共文化在扶贫方面责任重大。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一项非遗文化的产业振兴路
在和平县林寨镇楼镇村福楼醒狮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一个狮头的制作要分几十个步骤,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流水作业。竹做骨,纸做皮,油墨添神采,绒毛显威风,在大家的协作下,一个个细腻逼真的狮头送到了成品区。
福楼醒狮文化公司由村集体、全体村民和传统手作艺人陈金明家族共同出资,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楼镇村村民成为公司股东,享受公司盈利分红,在公司扶贫车间工作还可获得工资收入。该公司在全县12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车间,共吸纳近200人就业。扶贫车间在楼镇村就吸纳28名贫困劳动力,还有残疾人和老年人。
“我们和平县的这家醒狮文化公司是由300多名村民组成的村集体企业,一套衣服会拆解成很多部分由不同村民完成,他们在务农的间隙可以增加收入。”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与非遗科科长张辉德说,福楼醒狮公司2019年营业额达1140万元,实现盈利247万元,楼镇村村集体获得41万元的分红,全村61户贫困户获得分红36万余元。扶贫车间工人平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高者可以达到近8000元。
陈金明说:“以前多数非遗传承人和贫困群众往往只擅长埋头做事,缺乏市场开拓、产品宣传、品牌运作的意识和能力,手中的产品无法变现,制约了非遗扶贫的开展。通过有关部门的文化扶贫搭起了平台以后,大大提升了提升非遗衍生品市场竞争力。”
挖掘非遗文化潜力,另辟文化扶贫新径,已经让广东许多贫困地区尝到了甜头。
在潮州凤凰山嘉茗茶业的茶园里,春茶采摘正紧锣密鼓、井然有序地进行,来自凤凰镇南溪村农户林泰山、李娇容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小生意做不下去的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合适工作,解决了困难。
潮州市茶艺协会会长王泽英介绍,近年来,协会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嘉茗茶业一起,组织茶农参加广东省茶叶产业大会、潮州工夫茶茶艺大赛以及开展凤凰单丛有机茶种植、制作技术和潮州工夫茶茶艺的培训工作,为当地茶农提高技艺,提供就业机会。成功举办了“2019年潮州市‘涌泉古岩’杯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促成135名参赛者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在保护、传承和弘揚“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潮州工夫茶艺”和乡村振兴、扶贫事业方面作出了贡献。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键锋说,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多样、类型各异,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等各种带有潮味的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潮州乡村大地。潮州市着力打造单丛茶优势品牌,提升茶叶企业带贫益贫能力,共联结带动农户和贫困户7万多人,辐射带动92个村贫困群众增收。
广东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化扶贫在广东正蓬勃发展,省文旅厅正在开展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认定工作,夯实助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着力点。潮州古城、梅州平远县“曼陀山庄”等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项目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茂名市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梅州市大埔陶瓷创意产业园、汕头市欧美文化小镇获列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获得资金补助、专家帮扶、动员优秀企业对接等方面支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扶持粤东西北地区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等会展平台,宣传本地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支持和指导云浮石文化节、英德红茶英石旅游文化节、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等地方特色文化会展活动。与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信银行等联合召开文化产业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座谈会,通过文化金融合作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加大对粤东西北的支持,推动形成以当地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