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及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具有的重大意义。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本文就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展开了一点论述,引导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学会选择适合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多元文化;幼儿美术教育;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把美术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按照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在目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要关注幼儿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特长出发,通过拓展和优化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主动发展。
一、多元文化观
多元文化观表明的是对多元文化这种现象的认同,并主张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多元文化观对文化生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在当代社会被广泛赋予了教育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已经成为许多教育门类或课程的共同任务。作为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其具有多元文化观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多元文化观可以使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又或者是不认同的文化,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承认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具有自身的价值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除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行为以外,还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把握好幼儿的审美特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也就是教学目标应该以幼儿审美心理结构的建造为主,教学的内容应该负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审美环境的创造。美术的审美功能是美术其他社会功能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从幼儿本身来看,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不具备生命力的无极世界充满活力,显示出一种审美意境。美术教学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这种特点,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与陶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审美性原则应贯穿美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感受的同时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教师还要用正确的审美眼光看待幼儿,美术的创作过程和结果。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可持续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是由低到高呈阶段性规律发展的,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幼儿视觉理解力的增长,他们对自己初级阶段上造型事业产生不满,于是,向着更加高级的阶段探索。作为美术教师,不论是从全体考虑,还是从关注个体考虑,都需要关注幼儿表达方式和表达水平的不同,在接纳、尊重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在实施发展性原则时要处理好情感和技能的关系,坚持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也就是说,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创作性,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引导幼儿去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且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以幼儿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幼儿们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出现的一些打破成人美术创造的不符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不合逻辑的构思、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即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另一类是审美心理意向的创造,他既出现在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中,又出现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从构思的新颖性、手段的创新性、选择材料及其综合运用的创造性的三个方面加以引导,让每个幼儿自由创造。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或鼓励其想法的价值。以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立个性。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引导幼儿积极的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幼儿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是依赖于自己的感官知觉的,他们在探究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更加倾向于以动作和形象来直接的达到目的。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在画画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或者手舞足蹈的借助语言、动作、表情等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的一种感受。实施实践性原则时必须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美术活动。而幼儿的美术体验和实践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实践是美术体验产生的前提,体验是实践的必然结果,没有实践就不会有体验。所以幼儿的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在“看看、想想、动动、说说、画画、玩玩”中保持兴趣,是他们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以上四个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原则只是给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提出一般的线索,教师应该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加以运用,不能孤立的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从而忽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学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朱玉.幼儿早期教育体系的政策研究[C].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喻本伐.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史[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彩凤.学前幼儿美术教育[D].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蔡鲁方(1989-),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美术教育。
关键词:多元文化;幼儿美术教育;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把美术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按照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在目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要关注幼儿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特长出发,通过拓展和优化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主动发展。
一、多元文化观
多元文化观表明的是对多元文化这种现象的认同,并主张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多元文化观对文化生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在当代社会被广泛赋予了教育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已经成为许多教育门类或课程的共同任务。作为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其具有多元文化观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多元文化观可以使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又或者是不认同的文化,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承认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具有自身的价值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除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行为以外,还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把握好幼儿的审美特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也就是教学目标应该以幼儿审美心理结构的建造为主,教学的内容应该负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审美环境的创造。美术的审美功能是美术其他社会功能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从幼儿本身来看,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不具备生命力的无极世界充满活力,显示出一种审美意境。美术教学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这种特点,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与陶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审美性原则应贯穿美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感受的同时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教师还要用正确的审美眼光看待幼儿,美术的创作过程和结果。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可持续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是由低到高呈阶段性规律发展的,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幼儿视觉理解力的增长,他们对自己初级阶段上造型事业产生不满,于是,向着更加高级的阶段探索。作为美术教师,不论是从全体考虑,还是从关注个体考虑,都需要关注幼儿表达方式和表达水平的不同,在接纳、尊重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在实施发展性原则时要处理好情感和技能的关系,坚持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也就是说,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创作性,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引导幼儿去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且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以幼儿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幼儿们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出现的一些打破成人美术创造的不符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不合逻辑的构思、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即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另一类是审美心理意向的创造,他既出现在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中,又出现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从构思的新颖性、手段的创新性、选择材料及其综合运用的创造性的三个方面加以引导,让每个幼儿自由创造。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或鼓励其想法的价值。以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立个性。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引导幼儿积极的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幼儿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是依赖于自己的感官知觉的,他们在探究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更加倾向于以动作和形象来直接的达到目的。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在画画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或者手舞足蹈的借助语言、动作、表情等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的一种感受。实施实践性原则时必须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美术活动。而幼儿的美术体验和实践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实践是美术体验产生的前提,体验是实践的必然结果,没有实践就不会有体验。所以幼儿的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在“看看、想想、动动、说说、画画、玩玩”中保持兴趣,是他们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以上四个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原则只是给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提出一般的线索,教师应该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加以运用,不能孤立的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从而忽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学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朱玉.幼儿早期教育体系的政策研究[C].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喻本伐.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史[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彩凤.学前幼儿美术教育[D].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蔡鲁方(1989-),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