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本文从学生学习过程多元化、学生平时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活动、师生评价相结合等方面对如何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做了一些探索,对全面、公平评价一个学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针对性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多年来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逐渐远离了学生本身和真实的地理教学情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热衷于唯一的纸笔考试,非常单一;仅注重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方法非常不重视,严重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课程评价理念:“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要求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必须变结果式的评价为过程式的评价。笔者认为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应除了包括阶段性的笔试成绩、作业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情况、地理观察事件探究活动的表现等方面,这样才能以评价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
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学会对自己的表现给出评价话语权。如,讲到“地质构造”时,教师演示沉积岩地层的形成过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向斜、背斜、褶曲、断层的概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岩层受到内力作用时的情况,如果背斜、向斜受到外力侵蚀作用,会形成什么地貌类型呢?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拿出细竹竿,手握竹竿两端向里不断弯曲,直致竹竿从中部折断。以此说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由此得出,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反而形成山岭,从而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学生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的方法,在同学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给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进行评价。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达到了“能学”、“会学”、“想学”的目标。
二、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突出小组互相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做到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因此,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合作的成效。
例如,讲到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时,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开源与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师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担任一个角色(如农业部门、企业老板、政府部门、普通市民等),通过小组的交流与研讨后,各小组发言人代表不同的角色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各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評,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对出现的错误或不足,给予小组互相研讨的机会,逐步将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总结升华,并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记录表中给予评价记录。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问题,并利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看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表现出探索欲和投入程度如何。
三、关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突出教师指导性评价
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注重“研”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一个亮点。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如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这又是摆在我们教学和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们的实践看,体现评价的发展性、主体性、多元化是搞好探究活动评价的关键。探究活动学习方式、内容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我们认为,评价一般可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导师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开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法。还可以通过校内外的主题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展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放性地展开探究过程及成果,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性、激励性、主体性、实效性。下面是我们研制的“地理探究学习活动评价表”:
班级学生姓名评价者
注:1.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1分B.0.5分C.0.25分。
2.评价者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各占13比分。
四、关注学生体验活动,注重针对性评价
高中地理新课程重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强调体验,同时也不能忽视结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应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教师的适时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活动的收获,特别是地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原理等,对不同程度的体验内容和体验结果给出不同的评价。如在25个同学做“时区”演示游戏中,教师在固定一位同学所处的位置后,请其他同学说出此时自已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时区,并总结出计算地方时及区时的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对活动后感悟的提升。
综上所述,不管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探究活动和平时学习活动的评价,都必须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思想,关注评价的教育和正确导向功能,发展和发现学习者身上多方面潜能。
总之,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采取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检查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课本学习的考察,还应考察学生从事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才能学以致用,地理知识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派上用场。
【参考书目】
[1]程丹萍.《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2]王秀秀,陈琲,吴洁,陶晓静,高鹏.《安徽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3]《高中地理课改:过程性评价的几点认识》.中华教育学习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针对性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多年来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逐渐远离了学生本身和真实的地理教学情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热衷于唯一的纸笔考试,非常单一;仅注重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方法非常不重视,严重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课程评价理念:“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要求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必须变结果式的评价为过程式的评价。笔者认为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应除了包括阶段性的笔试成绩、作业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情况、地理观察事件探究活动的表现等方面,这样才能以评价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
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学会对自己的表现给出评价话语权。如,讲到“地质构造”时,教师演示沉积岩地层的形成过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向斜、背斜、褶曲、断层的概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岩层受到内力作用时的情况,如果背斜、向斜受到外力侵蚀作用,会形成什么地貌类型呢?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拿出细竹竿,手握竹竿两端向里不断弯曲,直致竹竿从中部折断。以此说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由此得出,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反而形成山岭,从而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学生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的方法,在同学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给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进行评价。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达到了“能学”、“会学”、“想学”的目标。
二、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突出小组互相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做到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因此,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合作的成效。
例如,讲到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时,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开源与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师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担任一个角色(如农业部门、企业老板、政府部门、普通市民等),通过小组的交流与研讨后,各小组发言人代表不同的角色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各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評,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对出现的错误或不足,给予小组互相研讨的机会,逐步将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总结升华,并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记录表中给予评价记录。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问题,并利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看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表现出探索欲和投入程度如何。
三、关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突出教师指导性评价
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注重“研”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一个亮点。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如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这又是摆在我们教学和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们的实践看,体现评价的发展性、主体性、多元化是搞好探究活动评价的关键。探究活动学习方式、内容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我们认为,评价一般可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导师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开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法。还可以通过校内外的主题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展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放性地展开探究过程及成果,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性、激励性、主体性、实效性。下面是我们研制的“地理探究学习活动评价表”:
班级学生姓名评价者
注:1.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1分B.0.5分C.0.25分。
2.评价者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各占13比分。
四、关注学生体验活动,注重针对性评价
高中地理新课程重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强调体验,同时也不能忽视结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应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教师的适时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活动的收获,特别是地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原理等,对不同程度的体验内容和体验结果给出不同的评价。如在25个同学做“时区”演示游戏中,教师在固定一位同学所处的位置后,请其他同学说出此时自已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时区,并总结出计算地方时及区时的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对活动后感悟的提升。
综上所述,不管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探究活动和平时学习活动的评价,都必须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思想,关注评价的教育和正确导向功能,发展和发现学习者身上多方面潜能。
总之,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采取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检查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课本学习的考察,还应考察学生从事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才能学以致用,地理知识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派上用场。
【参考书目】
[1]程丹萍.《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2]王秀秀,陈琲,吴洁,陶晓静,高鹏.《安徽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3]《高中地理课改:过程性评价的几点认识》.中华教育学习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