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业界打拼了20余年之后,任勇终于可以说出对未来的打算:在自己做得很成功的时候选择退休,然后开着车到处旅行。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勇迄今已在东风汽车服务了20多年。与通用cEo瓦格纳相似,两人都是业界为数不多的财务出身的高管。
打造风神
任勇的童年在湖北十堰度过。在这个中国特有的汽车城里,任勇对“东风”的感情与生俱来。1981年,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回东风总部财务处工作,在这家庞大国企里,为人中规中矩,业务认认真真的任勇,5年后,升任科长。
这种没有风险“让你慢慢熬”的日子在1993年发生了变化。深山里的东风汽车,急切地想在开放前沿的广东有所作为,计划在广东建立整车生产基地。1992年,东风在深圳成立了南方事业部,派出周文杰担任总经理。次年,任勇走出十堰,被委任南方事业部总会计师、东风车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1993年到1999年,尽管南方事业部在开拓新业务方面有所起色,但远离总部,业绩并不突出。因此,这个作为东风改革试验性质的“事业部”在东风体系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些年,任勇的方向模糊,常有失落之感。
但在1997年,一个练兵的机会到了。任勇接管了南方事业部下属一家亏损公司——东风置业公司,第二年,公司赢利千万,任勇的财务专长开始“显山露水”。
在当时众多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严重的逆境下。任勇整合了汽车产销的供应链,凭借企业信誉,通过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用一笔远期还款的资金,做成了进口化工原料、帘子布、轮胎、汽车销售4笔生意。之后,任勇不断向上游扩展业务,使得公司连年赢利。
2000年3月,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任勇担任总经理。这家公司的创办之因,要追溯到1999年。
1999年8月下旬,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东风集团调研大型国企的“债转股”问题,其间,他给东风现场办公,做了两件实事:一是下达该厂2万辆的军车采购计划;二是批准一个2.0排量的轿车生产目录。
当时,东风总部身陷困境,无暇顾及远在广东的南方事业部,事业部数千人不知路在何方,这些利弊并存的因素反而给了周文杰、任勇他们“放手一搏”的机会。然而,当时的“广州风神”是一个没有资金、没有产品、没有生产基地、没有品牌的项目,谁也不知道结局将会怎样。“反正是豁出去干一把,也没有想那么多。”任勇回忆当年,言语平静。
那时,东风对风神的支持,一是划拨资金2300万,二是把2.0L的轿车目录给风神使用。当时一个整车项目动辄耗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2300万真是杯水车薪。
以东风置业优良运作取得的信用,风神获得了部分贷款,注册资金凑到了1.3亿元。也在此时,总部在台湾、日产公司占25%股份的台湾裕隆汽车股份公司对中国大陆的汽车市场关注已久。任勇获此信息,即与对方接洽,双方一拍即合。对任勇而言,直接引进裕隆的人才、研发、营销、供应商网络等,不仅弥补了当时风神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还促使裕隆掏出上亿现金用于生产和开发。而此举亦为日后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搭桥铺路。
产品方面,周文杰和任勇依据当时的市场状况,决定引入2.0L排量的中档轿车,借助裕隆的关系,与日产签定二代蓝鸟的转让协议。生产基地方面,任勇盘活了隶属于公安部的广州京安云豹公司,双方同意委托加工。
让任勇“背水一战”的风神公司,在挂牌成立的次月,首辆新车下线,当年产车2000辆,赢利5000万,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的业迹。
次年,风神又以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32%和680%,净利上亿的业绩再次令同行瞩目;2002年,连续10个月成为2.0L以上中高档轿车单月销售冠军。短短3年间,任勇领导的风神公司的总资产从1.3亿元飙升到70亿元,增长近40倍,累计利润超过45亿元。排居全行业利润第六,连续3年占东风当年利润近一半,成为东风最重要的财源。
了解风神发展的人还都知道,公司资产的剧增,也源于周文杰、任勇主导的对云豹的重组。
当风神与云豹合作到第二个年头,任勇提出了对该公司的重组计划。当时,云豹公司已经身陷债务的海洋,公司对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海关、税务、供应商、地方政府以及员工工资等欠债高达20多亿,已是资不抵债,走到破产边缘。但任勇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土地、厂房和四大工艺齐全的生产能力。为此,他们成立了重组小组,与几百个债权人进行艰难细致的一对一谈判,扎实的财务知识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任勇,各方于2002年4月在广州芙蓉镇召开了一场“债权人和解大会”。
最后,风神承担了6亿多的债务,但却赢回了云豹公司近30亿的资产。
重组的“炼狱”
为东风与日产合资牵线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
那是2001年7月,吴邦国在北京接见日产全球CEO卡洛斯·戈恩时,表示希望日产进来,对东风进行重组,帮助中国大型国企走出困境。他同时交待在场的时任东风集团总经理,现为武汉市委书记的苗圩要“多沟通,多配合”。
两年之后,由苗圩和戈恩共同主导,东风和日产分别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次跨国重组涉及近10万人、注册资本167亿人民币。
在中国的车界,尽管合资合作的道路已经走了20多年,但同以往业内盛行的通过子公司合资以点带面的企业变革模式不同,东风的重组进行的是从上至下的升级换代。日产与东风的合作,看中的并非东风卡车而是乘用车这块市场,即任勇麾下的“风神”。双方全面合资,风神汽车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任勇从“风神”总经理转为这家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是日产派出的吉田卫。
然而,尽管双方就经营目标达成了_一致,但彼此都力图沿袭各自以往的成功模式。而50:50的股权比例意味着双方都拥有同等的决策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使得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首当其冲的是人员安排问题。也许是日产方面太急于进入中国市场,日方派出吉田卫担任东风日产总经理的同时,对采购、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部门的正职也由日方强势派驻。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中文并不很流畅,对中国的汽车生产和汽车市场也不甚熟悉。本来,中方在市场营销上有优势,却让中方的总经理去管生产;日方在研发、生产上有优势,却让日方的总经理去管营销,最终不仅无法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将各自的长处抹杀殆尽。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东风日产决策缓慢,中日双方各为其主,不以合资公司利益为重,彼此不信任。合资后的业绩比风神还要差许多,“同一件事情需要在不同的会议上向不同的人解释,根本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在2004年,我们遭遇了一个寒冬。”任勇告知记者,“这年,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同比下降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勇迄今已在东风汽车服务了20多年。与通用cEo瓦格纳相似,两人都是业界为数不多的财务出身的高管。
打造风神
任勇的童年在湖北十堰度过。在这个中国特有的汽车城里,任勇对“东风”的感情与生俱来。1981年,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回东风总部财务处工作,在这家庞大国企里,为人中规中矩,业务认认真真的任勇,5年后,升任科长。
这种没有风险“让你慢慢熬”的日子在1993年发生了变化。深山里的东风汽车,急切地想在开放前沿的广东有所作为,计划在广东建立整车生产基地。1992年,东风在深圳成立了南方事业部,派出周文杰担任总经理。次年,任勇走出十堰,被委任南方事业部总会计师、东风车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1993年到1999年,尽管南方事业部在开拓新业务方面有所起色,但远离总部,业绩并不突出。因此,这个作为东风改革试验性质的“事业部”在东风体系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些年,任勇的方向模糊,常有失落之感。
但在1997年,一个练兵的机会到了。任勇接管了南方事业部下属一家亏损公司——东风置业公司,第二年,公司赢利千万,任勇的财务专长开始“显山露水”。
在当时众多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严重的逆境下。任勇整合了汽车产销的供应链,凭借企业信誉,通过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用一笔远期还款的资金,做成了进口化工原料、帘子布、轮胎、汽车销售4笔生意。之后,任勇不断向上游扩展业务,使得公司连年赢利。
2000年3月,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任勇担任总经理。这家公司的创办之因,要追溯到1999年。
1999年8月下旬,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东风集团调研大型国企的“债转股”问题,其间,他给东风现场办公,做了两件实事:一是下达该厂2万辆的军车采购计划;二是批准一个2.0排量的轿车生产目录。
当时,东风总部身陷困境,无暇顾及远在广东的南方事业部,事业部数千人不知路在何方,这些利弊并存的因素反而给了周文杰、任勇他们“放手一搏”的机会。然而,当时的“广州风神”是一个没有资金、没有产品、没有生产基地、没有品牌的项目,谁也不知道结局将会怎样。“反正是豁出去干一把,也没有想那么多。”任勇回忆当年,言语平静。
那时,东风对风神的支持,一是划拨资金2300万,二是把2.0L的轿车目录给风神使用。当时一个整车项目动辄耗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2300万真是杯水车薪。
以东风置业优良运作取得的信用,风神获得了部分贷款,注册资金凑到了1.3亿元。也在此时,总部在台湾、日产公司占25%股份的台湾裕隆汽车股份公司对中国大陆的汽车市场关注已久。任勇获此信息,即与对方接洽,双方一拍即合。对任勇而言,直接引进裕隆的人才、研发、营销、供应商网络等,不仅弥补了当时风神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还促使裕隆掏出上亿现金用于生产和开发。而此举亦为日后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搭桥铺路。
产品方面,周文杰和任勇依据当时的市场状况,决定引入2.0L排量的中档轿车,借助裕隆的关系,与日产签定二代蓝鸟的转让协议。生产基地方面,任勇盘活了隶属于公安部的广州京安云豹公司,双方同意委托加工。
让任勇“背水一战”的风神公司,在挂牌成立的次月,首辆新车下线,当年产车2000辆,赢利5000万,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的业迹。
次年,风神又以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32%和680%,净利上亿的业绩再次令同行瞩目;2002年,连续10个月成为2.0L以上中高档轿车单月销售冠军。短短3年间,任勇领导的风神公司的总资产从1.3亿元飙升到70亿元,增长近40倍,累计利润超过45亿元。排居全行业利润第六,连续3年占东风当年利润近一半,成为东风最重要的财源。
了解风神发展的人还都知道,公司资产的剧增,也源于周文杰、任勇主导的对云豹的重组。
当风神与云豹合作到第二个年头,任勇提出了对该公司的重组计划。当时,云豹公司已经身陷债务的海洋,公司对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海关、税务、供应商、地方政府以及员工工资等欠债高达20多亿,已是资不抵债,走到破产边缘。但任勇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土地、厂房和四大工艺齐全的生产能力。为此,他们成立了重组小组,与几百个债权人进行艰难细致的一对一谈判,扎实的财务知识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任勇,各方于2002年4月在广州芙蓉镇召开了一场“债权人和解大会”。
最后,风神承担了6亿多的债务,但却赢回了云豹公司近30亿的资产。
重组的“炼狱”
为东风与日产合资牵线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
那是2001年7月,吴邦国在北京接见日产全球CEO卡洛斯·戈恩时,表示希望日产进来,对东风进行重组,帮助中国大型国企走出困境。他同时交待在场的时任东风集团总经理,现为武汉市委书记的苗圩要“多沟通,多配合”。
两年之后,由苗圩和戈恩共同主导,东风和日产分别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次跨国重组涉及近10万人、注册资本167亿人民币。
在中国的车界,尽管合资合作的道路已经走了20多年,但同以往业内盛行的通过子公司合资以点带面的企业变革模式不同,东风的重组进行的是从上至下的升级换代。日产与东风的合作,看中的并非东风卡车而是乘用车这块市场,即任勇麾下的“风神”。双方全面合资,风神汽车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任勇从“风神”总经理转为这家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是日产派出的吉田卫。
然而,尽管双方就经营目标达成了_一致,但彼此都力图沿袭各自以往的成功模式。而50:50的股权比例意味着双方都拥有同等的决策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使得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首当其冲的是人员安排问题。也许是日产方面太急于进入中国市场,日方派出吉田卫担任东风日产总经理的同时,对采购、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部门的正职也由日方强势派驻。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中文并不很流畅,对中国的汽车生产和汽车市场也不甚熟悉。本来,中方在市场营销上有优势,却让中方的总经理去管生产;日方在研发、生产上有优势,却让日方的总经理去管营销,最终不仅无法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将各自的长处抹杀殆尽。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东风日产决策缓慢,中日双方各为其主,不以合资公司利益为重,彼此不信任。合资后的业绩比风神还要差许多,“同一件事情需要在不同的会议上向不同的人解释,根本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在2004年,我们遭遇了一个寒冬。”任勇告知记者,“这年,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