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的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它充分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种与英雄史观根本对立的观念,是一种群众史观。而这种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群众史观;作用;当代分析
1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过程。人民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他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最多、作出的贡献最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无数人民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才构成了历史的多姿多彩。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行动,它强调人类整体地参与历史的创造。但是,人类群众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个人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而历史正是由无数的普通个人和众多的历史人物活动的总和构成的。
历史人物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属于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迟历史的进程,而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方向和运动轨迹,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作为整体参与生产的结果。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之中,不仅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彩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自然资源只不过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的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在现实生活中,土地里生长着嫩叶成片的庄稼;商场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城市中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大厦;街道上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资料,离开了这些,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终将会走向灭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在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出满足自己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并且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物质财富。
3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手段,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式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虽然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继续前进。2016年7月18日,(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习近平到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精神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励着自己不断的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作为人民群众主体部分的劳动群众,在生产和再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生产和再生产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体。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能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直至社会形态的全面变革。历史上的人民群众即使是处于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思想束缚之下,依然通过世代相续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历史的进程。因而人民群众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马克思说过:“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 的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变革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在2004年10月31日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由于没有任何选手达到法律规定的50%的多数,因此在同年11月21日,从得票最多的两名选手维克托·尤先科和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之间举行重选。但是众多乌克兰国内外观察员报道说官方宣布的亚努科维奇获胜的结果是舞弊导致的,同时这也是公众普遍感觉到的。这个选举舞弊导致了严重的抗议。迫于这些抗议运动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这次重选的结果无效,并规定在同年12月26日重复重选。这次第二次重选受到严厉的观察。乌克兰国内和国际的观察员均确认这第二次重选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维克托·尤先科在这次重选中明显以52%的结果获胜。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获44%。2005年1月23日维克托·尤先科入职,标志着橙色革命的最终胜利。
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乌克兰的第一次重选不得不被逼取消,而第二次重选不得不进行,在人们群众面前,个人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在人民群众面前,国家最高执法机关也别无他法,因为人民群众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民群众决定着历史的未来。
结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掌握着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不断增加,世界还很不和平。中国面临着这样的国际形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仍需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保障人民各项的权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的客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积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EB/OL].http//www.people.com.cn /GB/shizheng/1024/2267174 html.[2010-07-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533.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作者简介:刘爽,1990年1月,女,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学生兼教学秘书,党建。
【关键词】群众史观;作用;当代分析
1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过程。人民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他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最多、作出的贡献最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无数人民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才构成了历史的多姿多彩。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行动,它强调人类整体地参与历史的创造。但是,人类群众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个人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而历史正是由无数的普通个人和众多的历史人物活动的总和构成的。
历史人物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属于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迟历史的进程,而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方向和运动轨迹,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作为整体参与生产的结果。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之中,不仅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彩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自然资源只不过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的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在现实生活中,土地里生长着嫩叶成片的庄稼;商场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城市中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大厦;街道上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资料,离开了这些,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终将会走向灭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在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出满足自己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并且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物质财富。
3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手段,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式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虽然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继续前进。2016年7月18日,(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习近平到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精神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励着自己不断的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作为人民群众主体部分的劳动群众,在生产和再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生产和再生产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体。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能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直至社会形态的全面变革。历史上的人民群众即使是处于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思想束缚之下,依然通过世代相续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历史的进程。因而人民群众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马克思说过:“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 的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变革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在2004年10月31日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由于没有任何选手达到法律规定的50%的多数,因此在同年11月21日,从得票最多的两名选手维克托·尤先科和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之间举行重选。但是众多乌克兰国内外观察员报道说官方宣布的亚努科维奇获胜的结果是舞弊导致的,同时这也是公众普遍感觉到的。这个选举舞弊导致了严重的抗议。迫于这些抗议运动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这次重选的结果无效,并规定在同年12月26日重复重选。这次第二次重选受到严厉的观察。乌克兰国内和国际的观察员均确认这第二次重选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维克托·尤先科在这次重选中明显以52%的结果获胜。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获44%。2005年1月23日维克托·尤先科入职,标志着橙色革命的最终胜利。
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乌克兰的第一次重选不得不被逼取消,而第二次重选不得不进行,在人们群众面前,个人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在人民群众面前,国家最高执法机关也别无他法,因为人民群众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民群众决定着历史的未来。
结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掌握着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不断增加,世界还很不和平。中国面临着这样的国际形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仍需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保障人民各项的权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的客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积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EB/OL].http//www.people.com.cn /GB/shizheng/1024/2267174 html.[2010-07-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533.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作者简介:刘爽,1990年1月,女,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学生兼教学秘书,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