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几步的选择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应导演黄一鹤邀请,阎肃去央视排练一期娱乐节目。出了门,阎肃坐上了一辆公交车。陪同阎肃前往的,还有一位他的学生。
  阎肃是在第一站上的车,刚开始人不是很多,还有许多空座位,学生坐在前门处,阎肃则坐到了第四排。等到了第二站,一下子上来很多乘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到阎肃面前,她四下里望了望,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了。见此情景,阎肃站了起来,伸手对老太太说:“老人家,您坐我这里!”老太太看了看阎肃:“你年纪也不小,还是你坐吧。”阎肃笑了笑,拍了拍自己的双腿说:“我腿脚利索,站得住,您来吧。”说完,阎肅走到了公交车的后门处。
  到了第三站,阎肃和学生下了车。一边走,学生一边问他:“老师,我看见您给老人家让座以后,为什么不站在她旁边,还要一直往后走呢?”
  阎肃解释道:“我给她让座,她心里本来就过意不去,总感觉亏欠什么。如果我一直站在她的旁边,她的压力就会更大。只有当我远离她的视线,她才会心安理得一些。”说完,阎肃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以后,只要是我们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给了别人方便,这是好事,但不能因此给别人增加压力呀。”
  人际交往中的每一件小事里,都有一个善意的选择。譬如阎肃,让座以后离开原地,多走几步,就是一种利他的选择。比起轰轰烈烈的壮举,善良更多时候是不动声色,是恰到好处,是不让他人为难和尴尬。
  适合话题:
  善举;谦让;选择;压力;换位思考
其他文献
适合话题:  向美;追求;  选择;影响  深秋霜降,朋友送来一篮柿子,一个个如小灯笼似的,喜气诱人。我收下后,在客厅、书房和房间都放了一些,全当是摆设,感受秋的浓郁气息。  同事来串门,问我这么多柿子为何不吃,我说怕涩,觉得锁口。同事笑著说:“不吃实在太可惜了,把柿子和苹果、梨放到一起,密封一个星期,涩味就没了。”  我将信将疑,买来新鲜的苹果和梨,加上柿子一起放到空米桶里,盖好盖子,然后静待奇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然而高一时的我却经常将时间挥霍在了幻想上——如果我现在起早贪黑,那我三个月以后一定可以挺进年级前10名;如果我把这本教辅书做完,那我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后来,这些幻想转换成一次又一次的海啸,一次次将我拍倒在地。我曾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天生就不适合和学习打交道?每天看着身边的同学上课积极、认真听讲的模样,我就忍不住在内心发出阵阵的号叫,那是
适合话题:伤害;警醒;养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就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的榆树存活了下来。  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組织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因为从锈蚀的铁圈里
内容提要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至善”。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与感性幸福无关而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    关键词“至善”康德朱熹    “至善”是伦理学中
1  李小渔是憋着一肚子的气出门的,脚上穿的红皮鞋踩到地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如戏台上催人行军的鼓点一样急促。  真不明白,老妈当初怎么会看上他?李小渔经常在心里暗暗地称呼老爸为“他”,有时候,跟老妈说话,也会不自觉地说出“他他他”。这时,老妈就会批评道:“什么他他他,他是你爸!”可一年之中,老爸有十多个月都不在家,偶尔在家一两个月,就跟硬生生闯入这个家一样,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几天老爸在家
早起的我,晚睡的我,望向窗外,整座城好像都凝固在这点点的星光里,有时心底会蓦地升腾起一种孤独感。但只要一想到远方的你,此刻一定也在认真地背书、做题,便不再觉得孤立无援。在高考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全力以赴的人。加油!  今天真幸运,让我见到了高三的跑操。从学姐学长们的口号声中,我知道他们喊出了对于高考必胜的决心。高三加油,高三必胜!祝愿学姐学长们高考必胜,所有努力的尽头,都是不请自来的幸福。祝愿梦想成
课間十分钟,来折个蝴蝶结吧
相交八年的好友劝我“别回头”,她说过去的就过去了。  但我实在死心眼,喜欢盯着过去的苦痛、喜乐和辉煌。  我曾无畏无惧地独自做出了许多选择,有些选择产生的后果,说完全不会失落,不会感到挫败,那肯定是假的。  小升初时,我拒绝了父母的建议,执意去了一所“升学八连霸”的中学。离家千里又无依无靠的我,刚到学校那一晚就躲在墙角暗自流泪。忽然想起母亲那句“你到时候别哭着要转学”的话,又感觉自己没脸哭下去,把
内容提要 徐复观和余英时对清代汉学具有明显不同的解释方向:徐复观认为,清代汉学逃避对现实人生的责任,以“汉学”为名,攻击宋学,失去了儒学的根本生命,而且对近现代学术贻害甚烈,因而发愤研究两汉思想史,重塑汉代学术的精神面目。余英时则认为,清代汉学由“尊德性”转进到“道问学”,代表了儒学智识主义的新阶段。他遵循其师钱穆晚年的学术方向,试图在儒学与现代科学之间找出通道,进献新解。徐复观和余英时对中国学术
内容提要   政治距离是政治人的关系状态描述,意指每个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之间必然存在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结构,这一结构内含着空间的要素,即政治距离。政治距离可以从物理学和哲学心理学层面来认识,物理层面的距离是指可见的空间关系,而心理层面的距离则是指互相的认同、信任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两种最典型的政治模式古代希腊城邦和现代民族—国家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希腊城邦的共在性公共空间表现了一种高度团结的政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