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視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数学老师将如何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中。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遵循的原则入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与之呼应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教学原则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93-02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创新,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生活中,创新运用在各大领域。而作为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应作为数学老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只有老师本身了解什么是创新、怎样才能创新,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与目标。
二、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1.质疑性原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追求更多的知识,第一步要进行质疑,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对教学任务设置提问环节,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与质疑的意识。学生发现问题,为了追求真知,会积极探索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顺利开展数学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会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主体性原则,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中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而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太过于被动,教师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并且知识机械的在传授知识,不管学生们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只是像和尚念经般的传到学生耳朵里,学生们大多呈现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掌握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善教学方式,积极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想问题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性原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学,难免会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呆板理论,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性操作。这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要用活泼生动的言语去传授知识,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有趣快乐的游乐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知识性原则,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知识时一切的来源,是一切之本,基本技能、活动、经验与思想是知识所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说知识是基础,那么创新是基本的升华。在哲学上讲,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反映,是一种精神支柱。都说创新开始于问题的发掘,人们在带着问题出发,去思考问题,在强烈的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去推动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产生创新的欲望,梳理积极的创新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最基本的知识点讲清楚,是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发散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1.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花一样的年龄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讨厌呆板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更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设置有趣的环节,提出有趣的疑问,活跃好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激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的渴望,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将一些新鲜事物带入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几个”和“第几”之间的区别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说一说动画中都有那几个小动物,谁在赛跑中取得了第一名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创造和谐的教学模式
单方面的教学、解答疑惑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显然已不受用,要想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思维,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新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还可以设置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主表达权,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应用解题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其实际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设计生活卖水果的情境,让两个个学生进行苹果贩卖,不同的苹果促销,而多个同学对其进行购买,每个学生有的钱数相同,让他们进行自由购买,看谁购买的苹果最多。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知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其实际应用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发展求异思维的思考模式
求异思维,顾名思义,追求不同寻常的思维模式,又称为发散思维,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与思考问题,其中灵活性、变通性特征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与众不同的问题,凭借着学生们掌握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求异思维解决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找准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发散思维,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近些年来,创新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本文而言,想要达到完美的、一蹴而就的创新模式是近乎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实施质疑性、主体性、实践性等创新意识的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造和谐的课堂,创造积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教育版.2013(1):17.
[2]周鸿主.创新教育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55-178.
[3]赵光礼.数学素养新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3.13.
[4]王新民,曹一鸣.“认真听讲”的功能特点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4.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教学原则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93-02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创新,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生活中,创新运用在各大领域。而作为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应作为数学老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只有老师本身了解什么是创新、怎样才能创新,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与目标。
二、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1.质疑性原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追求更多的知识,第一步要进行质疑,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对教学任务设置提问环节,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与质疑的意识。学生发现问题,为了追求真知,会积极探索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顺利开展数学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会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主体性原则,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中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而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太过于被动,教师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并且知识机械的在传授知识,不管学生们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只是像和尚念经般的传到学生耳朵里,学生们大多呈现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掌握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善教学方式,积极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想问题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性原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学,难免会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呆板理论,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性操作。这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要用活泼生动的言语去传授知识,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有趣快乐的游乐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知识性原则,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知识时一切的来源,是一切之本,基本技能、活动、经验与思想是知识所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说知识是基础,那么创新是基本的升华。在哲学上讲,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反映,是一种精神支柱。都说创新开始于问题的发掘,人们在带着问题出发,去思考问题,在强烈的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去推动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产生创新的欲望,梳理积极的创新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最基本的知识点讲清楚,是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发散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1.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花一样的年龄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讨厌呆板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更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设置有趣的环节,提出有趣的疑问,活跃好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激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的渴望,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将一些新鲜事物带入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几个”和“第几”之间的区别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说一说动画中都有那几个小动物,谁在赛跑中取得了第一名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创造和谐的教学模式
单方面的教学、解答疑惑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显然已不受用,要想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思维,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新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还可以设置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主表达权,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应用解题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其实际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设计生活卖水果的情境,让两个个学生进行苹果贩卖,不同的苹果促销,而多个同学对其进行购买,每个学生有的钱数相同,让他们进行自由购买,看谁购买的苹果最多。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知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其实际应用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发展求异思维的思考模式
求异思维,顾名思义,追求不同寻常的思维模式,又称为发散思维,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与思考问题,其中灵活性、变通性特征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与众不同的问题,凭借着学生们掌握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求异思维解决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找准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发散思维,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近些年来,创新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本文而言,想要达到完美的、一蹴而就的创新模式是近乎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实施质疑性、主体性、实践性等创新意识的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造和谐的课堂,创造积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教育版.2013(1):17.
[2]周鸿主.创新教育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55-178.
[3]赵光礼.数学素养新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3.13.
[4]王新民,曹一鸣.“认真听讲”的功能特点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