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声乐的钢琴伴奏者、艺术指导应该是一个什么职业概念?他们具有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职责应该是什么?在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中,许多正在从事这门专业学习和教学的师生都难以回答。由于长期对这门专业缺乏系统、完整的定义、规范和要求,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指导”少之又少。
带着一系列问题,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马金泉(以下简称马)走访了钢琴演奏家、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师张佳林(以下简称张),展开了一次专业对话。
马:您在钢琴伴奏领域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请先谈一下声乐钢琴伴奏和艺术指导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张:声乐钢琴伴奏的概念一目了然。容易使人产生朦胧感的是“艺术指导”。实际上声乐伴奏和艺术指导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来说,声乐艺术指导都有进行声乐钢琴伴奏(或歌剧乐队指挥)的能力,但他们还有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对声乐家或声乐学生在作品风格、音乐处理、语言掌握、声音运用等等方面进行指导。
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欧美声乐发达国家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前半叶单纯的舞台演出及日常教学钢琴伴奏,逐渐发展、分科为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和音乐会伴奏家等有所关联但目标不同的专业。
马:歌剧排练伴奏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他们经常代替乐队为歌剧演员作业。当然,作为歌剧排练教练比一般的歌剧排练伴奏还要具备更多、更全面的能力。
张:正如您了解的那样,歌剧排练教练是在欧美成熟、相对广泛的歌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歌剧制作成本而应运而生的一门专业。其工作内容相当于指挥助理,主要是在歌剧正式排练前,指导各位歌唱演员熟悉作品、把握风格、纠正语言,从而极大地提高歌剧制作的效率。也有一些独立的歌剧教练开办的工作室,为竞争某一角色的年轻演员准备音乐作业,他们通常是某几部歌剧或某一语种歌剧的高级专家。他们读谱(特别是乐队总谱)能力极强,善于用钢琴模仿乐队的效果,并且对歌剧作品烂熟于心,通常都精通两种以上的语言。
马:人们常说:“艺术歌曲是歌声与钢琴的二重奏”,这说明了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与歌者的创作力度应该是对等的。我总觉得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应该说是比歌剧伴奏或歌剧排练教练时的演奏更是细腻,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演奏技术和钢琴部分的二度创作的能力之外,还要建立一种与歌者合作完成声乐作品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
张:是的。艺术歌曲演奏在国外属于室内乐范畴,钢琴与声乐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伴奏”的概念。对艺术歌曲演奏家有一项特别的要求:对作品中的诗歌有很深的理解和感受力,这就需要钢琴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极高的外语阅读能力。
马:你是怎样理解“声乐艺术指导”这一概念的呢?
张:我认为,“声乐艺术指导”主要工作在音乐学院和歌剧院的学员班,除了为学生伴奏外,还要负责学生的音乐处理、风格把握、语言等等方面,并从适应音乐表现的角度(绝非从发声技巧的角度)调整学生声音的运用。
马:那么“音乐会钢琴伴奏家”是否是各方面能力最全面的艺术指导和钢琴家呢?
张:音乐会伴奏家应该是钢琴技术最全面、舞台经验最丰富的,但并不一定是最渊博的,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并不一定非要精通,但至少也要一知半解。他们的工作就是和成熟的歌唱家一起合作准备并完成音乐会演出,既可以是艺术歌曲演奏,也可以是咏叹调、民间歌曲伴奏,或者与器乐演奏家一起组织综合性室内乐音乐会。
马:1997年我去意大利,在那里见到了很多从事声乐伴奏的钢琴家和我一样远渡重洋到米兰、罗马等地上声乐课,无论那些钢琴家的歌唱能力或者声音有多么不好听,但他(她)们知道,如果不上声乐课便不知道发声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上声乐课便不知道声乐作品中语言、风格、技术乃至每一个乐句或每一条旋律正确的气口在哪里。如果对上述所说的东西全然不知,那么,你在为声乐者伴奏或者说合作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歌者应有的状态。而在我国,有不少钢琴伴奏目前具备的功能只不过是“给歌者提供提示音”。由于目前我国音乐院校对钢琴伴奏应有的能力、工作权限、进修与提高等都没有明文规定或要求,导致了声乐钢琴伴奏者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音乐会钢琴伴奏”。
张:您说的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不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音乐院校中,其声乐伴奏及艺术指导水平均是和声乐学科的水平成正比的,两个专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或者互相适应。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洋声乐传入我国仅有80年左右,发展曲折。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涌现出一批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并登上世界顶级歌剧院舞台的知名歌唱家,但整体实力与西方歌剧、艺术歌曲发源地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作为声乐演出、教学的辅助学科,声乐伴奏与艺术指导专业的水平相应的也与国际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马:中国的美声声乐市场对这门专业的影响如何?
张:国内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市场,更没有符合商业规律的歌剧制作和营销。因此不存在“提高排练效率”的需求,也就暂时基本不需要真正意义上歌剧排练教练团队。艺术歌曲的情况更为糟糕,不仅完全没有市场,连纯学术性的演出都十分罕见。国内声乐水平地区差异极大,地方院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的现状是,对于钢琴伴奏的审美认识仍停留在“人工卡拉OK机”的程度,很多学校没有伴奏教师编制,声乐伴奏一般由钢琴专业学生临时帮忙,艺术指导则完全没有。
马:现在,经常有这种情况,歌唱者经常不得不与许多懂得不够多、又缺乏学习,但却常常摆出一副“声乐艺术指导”样子的钢琴伴奏“合作”。这些人有时说的学生都不会唱了,给声乐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张: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出判断。如果确实发现学生的演唱有问题,则首先应该先询问学生的声乐指导老师就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搞清楚是学生领会错了还是声乐老师就这么要求的。如果艺术指导的意见与声乐老师不同,应该先和专业老师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去要求学生,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也会造成老师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带着一系列问题,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马金泉(以下简称马)走访了钢琴演奏家、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师张佳林(以下简称张),展开了一次专业对话。
马:您在钢琴伴奏领域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请先谈一下声乐钢琴伴奏和艺术指导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张:声乐钢琴伴奏的概念一目了然。容易使人产生朦胧感的是“艺术指导”。实际上声乐伴奏和艺术指导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来说,声乐艺术指导都有进行声乐钢琴伴奏(或歌剧乐队指挥)的能力,但他们还有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对声乐家或声乐学生在作品风格、音乐处理、语言掌握、声音运用等等方面进行指导。
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欧美声乐发达国家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前半叶单纯的舞台演出及日常教学钢琴伴奏,逐渐发展、分科为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和音乐会伴奏家等有所关联但目标不同的专业。
马:歌剧排练伴奏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他们经常代替乐队为歌剧演员作业。当然,作为歌剧排练教练比一般的歌剧排练伴奏还要具备更多、更全面的能力。
张:正如您了解的那样,歌剧排练教练是在欧美成熟、相对广泛的歌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歌剧制作成本而应运而生的一门专业。其工作内容相当于指挥助理,主要是在歌剧正式排练前,指导各位歌唱演员熟悉作品、把握风格、纠正语言,从而极大地提高歌剧制作的效率。也有一些独立的歌剧教练开办的工作室,为竞争某一角色的年轻演员准备音乐作业,他们通常是某几部歌剧或某一语种歌剧的高级专家。他们读谱(特别是乐队总谱)能力极强,善于用钢琴模仿乐队的效果,并且对歌剧作品烂熟于心,通常都精通两种以上的语言。
马:人们常说:“艺术歌曲是歌声与钢琴的二重奏”,这说明了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与歌者的创作力度应该是对等的。我总觉得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应该说是比歌剧伴奏或歌剧排练教练时的演奏更是细腻,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演奏技术和钢琴部分的二度创作的能力之外,还要建立一种与歌者合作完成声乐作品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
张:是的。艺术歌曲演奏在国外属于室内乐范畴,钢琴与声乐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伴奏”的概念。对艺术歌曲演奏家有一项特别的要求:对作品中的诗歌有很深的理解和感受力,这就需要钢琴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极高的外语阅读能力。
马:你是怎样理解“声乐艺术指导”这一概念的呢?
张:我认为,“声乐艺术指导”主要工作在音乐学院和歌剧院的学员班,除了为学生伴奏外,还要负责学生的音乐处理、风格把握、语言等等方面,并从适应音乐表现的角度(绝非从发声技巧的角度)调整学生声音的运用。
马:那么“音乐会钢琴伴奏家”是否是各方面能力最全面的艺术指导和钢琴家呢?
张:音乐会伴奏家应该是钢琴技术最全面、舞台经验最丰富的,但并不一定是最渊博的,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并不一定非要精通,但至少也要一知半解。他们的工作就是和成熟的歌唱家一起合作准备并完成音乐会演出,既可以是艺术歌曲演奏,也可以是咏叹调、民间歌曲伴奏,或者与器乐演奏家一起组织综合性室内乐音乐会。
马:1997年我去意大利,在那里见到了很多从事声乐伴奏的钢琴家和我一样远渡重洋到米兰、罗马等地上声乐课,无论那些钢琴家的歌唱能力或者声音有多么不好听,但他(她)们知道,如果不上声乐课便不知道发声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上声乐课便不知道声乐作品中语言、风格、技术乃至每一个乐句或每一条旋律正确的气口在哪里。如果对上述所说的东西全然不知,那么,你在为声乐者伴奏或者说合作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歌者应有的状态。而在我国,有不少钢琴伴奏目前具备的功能只不过是“给歌者提供提示音”。由于目前我国音乐院校对钢琴伴奏应有的能力、工作权限、进修与提高等都没有明文规定或要求,导致了声乐钢琴伴奏者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音乐会钢琴伴奏”。
张:您说的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不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音乐院校中,其声乐伴奏及艺术指导水平均是和声乐学科的水平成正比的,两个专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或者互相适应。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洋声乐传入我国仅有80年左右,发展曲折。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涌现出一批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并登上世界顶级歌剧院舞台的知名歌唱家,但整体实力与西方歌剧、艺术歌曲发源地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作为声乐演出、教学的辅助学科,声乐伴奏与艺术指导专业的水平相应的也与国际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马:中国的美声声乐市场对这门专业的影响如何?
张:国内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市场,更没有符合商业规律的歌剧制作和营销。因此不存在“提高排练效率”的需求,也就暂时基本不需要真正意义上歌剧排练教练团队。艺术歌曲的情况更为糟糕,不仅完全没有市场,连纯学术性的演出都十分罕见。国内声乐水平地区差异极大,地方院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的现状是,对于钢琴伴奏的审美认识仍停留在“人工卡拉OK机”的程度,很多学校没有伴奏教师编制,声乐伴奏一般由钢琴专业学生临时帮忙,艺术指导则完全没有。
马:现在,经常有这种情况,歌唱者经常不得不与许多懂得不够多、又缺乏学习,但却常常摆出一副“声乐艺术指导”样子的钢琴伴奏“合作”。这些人有时说的学生都不会唱了,给声乐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张: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出判断。如果确实发现学生的演唱有问题,则首先应该先询问学生的声乐指导老师就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搞清楚是学生领会错了还是声乐老师就这么要求的。如果艺术指导的意见与声乐老师不同,应该先和专业老师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去要求学生,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也会造成老师之间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