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曲县罗玛镇基础教育的实地田野调查充分证实了,本世纪头十年西藏全面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这一偏远牧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牧区家长无论是在对待子女上学的观念上,还是在送子女上学的行动上,都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体现了新形势下西藏牧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红军长征时经过苗、瑶、壮、彝、藏、羌、回等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的地区,在滇、川、康、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红军经过这些藏区时,对藏族上层人士开展了细致入微的统战工作,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后来新中国巩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顺利解放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
学者在研究九世班禅返藏时多采纳档案材料,大都忽略了传媒中的各类资料。班禅返藏作为国际热点问题《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日报,《东方杂志》《蒙藏月报》《蒙藏旬刊》《康藏前锋》《开发西北》《边事研究》《海潮音》等期刊都及时跟踪报道,报道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宗教人士对班禅返藏的策略和态度,并介绍了达赖与班禅、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中国政府与英政府之间的交流与斗争。通过这些报刊我们可以了解九世班禅准备返藏的复杂过程,及其返藏失败的原因,把握当时的舆论导向和达赖班禅两个系统利用报刊进行斗争的情况。
2016年9月17—18日,第十二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承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杭州佛学院协办,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广东和台湾等地科研机构、高校及寺院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汉、藏僧人参加了研讨会。
2016年8月2—4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共计325位学者出席本届研讨会,其中国内学者216人,海外学者10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6篇,选定308篇。
2016年10月10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协办,中国藏学杂志社、金川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红军长征在藏区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召开。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四川省党史办、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民族学院等国内十五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文博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军长征在藏区的历史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该文为《俄国与西藏——俄国档案汇编(1900—1914)》的序言。首先简要介绍了20世纪初以来俄国(沙俄、苏联、当今的俄罗斯)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中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对西藏问题的研究情况;继而介绍了本档案汇编所收文件,以及文件所反映的事件,诸如,沙俄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非法来往;英军入侵西藏;达赖喇嘛出逃外蒙古,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达赖喇嘛是移居俄国,还是返回中国做出的安排;英、俄背着中国签订侵犯中国主权的《西藏协定》;俄国干涉中国清政府废黜达赖喇嘛名号;达赖喇嘛出逃印度;辛亥革命爆发后的西藏局
文章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未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 ,《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