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王尧先生不幸于2015年12月17日下午6时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囊索是藏族传统的一个职务名词,囊索官职,至少可追溯到萨迦时期的朗钦和囊索官职体系。从萨迦到帕竹、甘丹颇章政权,无论政权怎样更迭,囊索在藏区一直存在。囊索的身份和功能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尤其到甘丹颇章初期,根据各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特殊需要,甘丹颇章仿照萨迦政权组织中的朗钦和囊索官职,加强管家囊索及其权力,广泛授予管家囊索之名号,囊索的含义再次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道"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首先引用《大般若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其合理性和经典性。最后以《大涅槃经》等经论相关话语为取向,提出中道佛性论与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他空见"的最高境界和最后归趣。由此观之,笃补巴既尊《般若经》为最有理,又推《涅槃经》为最高。两经成为觉囊派的理论源头和思想库藏。
本文以课题组2008年7月在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三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本依据,从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收入、婚姻、居住时间和条件等方面揭示了流动人口的生活状态,对流动人口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提出了建议。
1911年10月,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动荡的局势再一次掀起侵华浪潮。沙俄首先借机将中国外蒙古地方分裂出去,并通过逼签《俄蒙协约》和《中俄声明文件》,使外蒙古在名义上获得"自治",而实际上将其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和殖民地。英国也借机图谋将中国西藏地方分裂出去。为此目的,英国政府一方面胁迫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举行西姆拉三方会议,逼签由其炮制的所谓"西姆拉条约"(于1914年4月27日草签),为其分裂西藏制造"条约依据";另一方面,因草签的"西姆拉条约"违背了1907年英俄《西藏协定》,为使
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和现代的录音、录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是一种将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史学形式。口述史学(Oral History)发端于海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海外一直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在国内也处于方兴未艾之势。有鉴于此,本刊拟自本期起开设藏学口述专栏,以推动藏学口述史学的发展。刊发内容不限主题,既可以是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对某一涉藏历史事件的口述,也可以是藏学研究者的治学经历与学术心得。本刊
对那曲县罗玛镇基础教育的实地田野调查充分证实了,本世纪头十年西藏全面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这一偏远牧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牧区家长无论是在对待子女上学的观念上,还是在送子女上学的行动上,都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体现了新形势下西藏牧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红军长征时经过苗、瑶、壮、彝、藏、羌、回等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的地区,在滇、川、康、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红军经过这些藏区时,对藏族上层人士开展了细致入微的统战工作,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后来新中国巩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顺利解放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