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文献阅读与分析,对国内外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得出国内研究对国外研究既有学习借鉴与融会贯通,更有创新与发展。希望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进行综述,促进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 中介语石化现象 成因分析 解释模型 解释假说
一、引言
石化现象自其概念于1972年由Selinker提出以来,因其复杂性及涵盖面之广,深受广大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青睐,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第二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学习效果(杨连瑞,纪璐,李绍鹏,2015),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研究的难点,是第二语言构建不容回避的中心问题(杨连瑞,张德禄,2007)。笔者于2009年开始学习接触中介语石化现象,研读了许多相关文献,对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归纳(胡会丽,李丽霞,2010)。
近年来,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热度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其研究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上(杨连瑞,刘汝山,2006)。随着其研究深度与维度的不断扩展,新理论、新视角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研究更是有了新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研究进行综述,十分有必要。
二、国外研究
刘建辉总结归纳出国外对石化成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刘建辉,2007)。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立各种理论模式解释中介语石化;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个案、纵向等实证性研究,在证明石化存在的同时,观察和调查了石化形成的原因(文秋芳,2010)。
Lenneberg和Lamendella为代表提出“生物解释论”,认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功能的侧化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关键期或敏感期之前没有发展相应的二语次系统,那么语言学习就很难有新的进步,所得的结果就是不完善的语言系统,即部分石化,“生物论”常用于解释语音石化。Scovel认为发音中的本土口音主要是由于大脑双侧分工已经完成,因此很难改变。Brown则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口腔肌肉失去弹性。Lamendella从神经系统中的边缘结构失去发展动力进行解释,认为已经成熟的“低层次话语系统”无法再建立新的发音“次系统”。所有这些解释都是在力图说明成人外语学习中较普遍的语音石化现象。
Vigil和Oller提出交互作用说理论,主要探讨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如何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认为语音的石化不仅包括错误的语言形式,而且包括正确的语言形式,对石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语用问题而不是句法方面的问题(陈慧媛,1999)。
Schumann提出文化适应模式,强调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即社会观念与心理观念的适应程度,决定语言学习是否成功及能达到的水平。二语学习的水平由学习者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决定:距离越大,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越多的限制,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者只能依靠母语和自己的中介语处理语言。由于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导致了中介语的石化;Stauble也认为二语学习者受到学习者周围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影响体现在对目的语文化不同程度的社会和心理距离:社会心理距离越大,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些主要解释模型之外,还有语言学家从“可学性”角度解释(Yip,1990),也有语言学家从参数角度解释(Thep-Ackropong,1990),还有的研究者(例如Lyster,1987)认为石化形成与缺乏反馈和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关。
社会文化理论的创始人Vygotsky认为石化是自动化了或机制化了的心理过程,并提出可以使用“动态分析”,即通过实验来回溯源头或过程的研究方法。Washburn以Vygotsky的理论为基础设计了针对石化的实验。她用Vygotsky“临近发展区”的概念分析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是石化了还是处于可发展的状态,采用的方法是把学习者放入对话或者语言交流的环境中考察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已经石化了的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通过观察学习者在与语言程度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的表现,可以确定其语言形式是否还处在发展中。不会改变的部分就是已经石化的部分,可以改变的部分就是“发展临近区”中仍处于活动状态的部分。
MacWhinney对过去十年涌现的至少十种解释到达年龄和石化成因的假说(大脑侧化假说、神经委任假说、参数设置假说、新陈代谢假说、再生拟和假说、衰老假说、脆弱的机械记忆假说、越早越好假说、多元影响原则、完全迁移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之后,构建了四个他认为能较好解释到达年龄及石化成因的假说,分别为牢固假说、牢固和平衡假说、社会分层假说和修补策略假说。牢固假说解释了二语学习中石化形成的内部生物原因,牢固和平衡假说解释了为什么儿童语言学习或者双语者的语言使用不容易石化,社会分层假说解释了石化形成的外部社会因素,而修补策略假说则从语用方面入手,认为学习者二语学习不能达到本族语水平的部分原因是他们采取了修补学习策略。
三、国内研究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多是基于国外研究的一些解释解说或模型,也有不少根据国内特有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甚至包含跨学科的研究。
戴炜栋、牛强认同Selinker归纳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母语迁移;2.培训策略;3.学习策略;4.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
陈亚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二年级现象”,认为“二年级现象”可以归于“高原期现象”,即学习者在学习初期能力曲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在能力曲线上呈现近乎平摊甚至下降趋势。并从技能学习的普遍规律、记忆的运作规律、知识结构、技能的发展角度、交际策略等方面分析“二年级现象”的成因。 陈慧媛将语言僵化起因氛围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说又称“生物论”,从生物成长的角度看待或解释语言问题和僵化现象;外因说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并讨论僵化现象交互作用说,探讨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怎样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的。张雪梅从学习者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李炯英认同Selinker和Lamendella提出的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杨连瑞、刘汝山从生物论、心理论、认知情感模式、文化适应模式、相互作用论/反馈模式等方面讨论了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杨连瑞、纪璐、李绍鹏从选择性石化假设、界面假设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李琳、但海剑通过实证研究归纳了独立学院学生外语僵化现象现状的原因:1.学习时间不能保证;2.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3.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4.外语学习环境更和学习氛围不理想;5.教材难易度不适合,教学方法单一。
张威、喻小继对专业英语学习者学习中停滞不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释因,任务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学习者的个人差异都会导致学习者学习僵化。
姜毓峰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网络环境因素(a.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们缺乏情感交流;b.学习中在学习平台上寻求信息资源时,往往会陷入困境;c.网络课程的学习容易产生疲劳;d.实验室的计算机本身会产生一些故障。);2.认知因素(a.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还会进入一种过度依赖网上信息而轻视实践操作的恶性状态,容易引发思维障碍;b.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无规划性无系统性;c.网络学习者普遍对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粗心的问题及困难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从而导致学习者心理问题的不时出现。);3.策略因素;4.情感因素;5.文化适应因素;6.教师因素。
张琪分析了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成因:1.片面的二语词汇知识习得认知观;2.母语翻译对等词的负迁移。
陈文存在肯定了之前各个研究中所归纳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后,认为人的惰性是引起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艳芬、窦伟伟创造性地将语言僵化与信熵理论结合在一起,认为信熵增加导致语言学习出现僵化。
四、结语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者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的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上文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由于石化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秘性的特点,人们对石化规律的认知仍十分有限(杨连瑞,尹洪山等,2014)。但是,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石化的成因,进一步研究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时的石化现象,探索为什么二语学习者不能达到其理想的外语能力,有助于外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邵朝霞,2006)。随着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内容越来越具体,对其成因分析也就越来越全面,希望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的研究有更加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连瑞,纪璐,李绍鹏.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1-7.
[2]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008重印):316.
[3]胡会丽,李丽霞.我国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分析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6-99.
[4]杨连瑞,刘汝山.第二语言习得石化现象的发生学研究[J].中国外语,2006(3):39-44.
[5]刘建辉.国内外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与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8-521.
[6]文秋芳,编著.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2013.4重印):102-109.
[7]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56-60.
[8]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10-15.
[9]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10]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18-23.
[11]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19-24.
[12]胡艳芬,窦伟伟.语言学习僵化期之信熵理论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31-33.
[13]李琳,但海剑.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中语言僵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16-117.
[14]张威,喻小继.专业英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3):99-103.
[15]姜毓峰.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石化现象分析[J].外语学刊,2011(1):94-98.
[16]张琪.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认知心理解读[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6):90-94.
[17]杨连瑞,尹洪山,赵昌芝,蒋慧.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进展,2014(1):36-40.
[18]邵朝霞.语音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6(5):75-76.
关键词: 中介语石化现象 成因分析 解释模型 解释假说
一、引言
石化现象自其概念于1972年由Selinker提出以来,因其复杂性及涵盖面之广,深受广大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青睐,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第二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学习效果(杨连瑞,纪璐,李绍鹏,2015),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研究的难点,是第二语言构建不容回避的中心问题(杨连瑞,张德禄,2007)。笔者于2009年开始学习接触中介语石化现象,研读了许多相关文献,对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归纳(胡会丽,李丽霞,2010)。
近年来,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热度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其研究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上(杨连瑞,刘汝山,2006)。随着其研究深度与维度的不断扩展,新理论、新视角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研究更是有了新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研究进行综述,十分有必要。
二、国外研究
刘建辉总结归纳出国外对石化成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刘建辉,2007)。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立各种理论模式解释中介语石化;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个案、纵向等实证性研究,在证明石化存在的同时,观察和调查了石化形成的原因(文秋芳,2010)。
Lenneberg和Lamendella为代表提出“生物解释论”,认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功能的侧化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关键期或敏感期之前没有发展相应的二语次系统,那么语言学习就很难有新的进步,所得的结果就是不完善的语言系统,即部分石化,“生物论”常用于解释语音石化。Scovel认为发音中的本土口音主要是由于大脑双侧分工已经完成,因此很难改变。Brown则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口腔肌肉失去弹性。Lamendella从神经系统中的边缘结构失去发展动力进行解释,认为已经成熟的“低层次话语系统”无法再建立新的发音“次系统”。所有这些解释都是在力图说明成人外语学习中较普遍的语音石化现象。
Vigil和Oller提出交互作用说理论,主要探讨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如何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认为语音的石化不仅包括错误的语言形式,而且包括正确的语言形式,对石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语用问题而不是句法方面的问题(陈慧媛,1999)。
Schumann提出文化适应模式,强调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即社会观念与心理观念的适应程度,决定语言学习是否成功及能达到的水平。二语学习的水平由学习者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决定:距离越大,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越多的限制,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者只能依靠母语和自己的中介语处理语言。由于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导致了中介语的石化;Stauble也认为二语学习者受到学习者周围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影响体现在对目的语文化不同程度的社会和心理距离:社会心理距离越大,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些主要解释模型之外,还有语言学家从“可学性”角度解释(Yip,1990),也有语言学家从参数角度解释(Thep-Ackropong,1990),还有的研究者(例如Lyster,1987)认为石化形成与缺乏反馈和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关。
社会文化理论的创始人Vygotsky认为石化是自动化了或机制化了的心理过程,并提出可以使用“动态分析”,即通过实验来回溯源头或过程的研究方法。Washburn以Vygotsky的理论为基础设计了针对石化的实验。她用Vygotsky“临近发展区”的概念分析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是石化了还是处于可发展的状态,采用的方法是把学习者放入对话或者语言交流的环境中考察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已经石化了的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通过观察学习者在与语言程度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的表现,可以确定其语言形式是否还处在发展中。不会改变的部分就是已经石化的部分,可以改变的部分就是“发展临近区”中仍处于活动状态的部分。
MacWhinney对过去十年涌现的至少十种解释到达年龄和石化成因的假说(大脑侧化假说、神经委任假说、参数设置假说、新陈代谢假说、再生拟和假说、衰老假说、脆弱的机械记忆假说、越早越好假说、多元影响原则、完全迁移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之后,构建了四个他认为能较好解释到达年龄及石化成因的假说,分别为牢固假说、牢固和平衡假说、社会分层假说和修补策略假说。牢固假说解释了二语学习中石化形成的内部生物原因,牢固和平衡假说解释了为什么儿童语言学习或者双语者的语言使用不容易石化,社会分层假说解释了石化形成的外部社会因素,而修补策略假说则从语用方面入手,认为学习者二语学习不能达到本族语水平的部分原因是他们采取了修补学习策略。
三、国内研究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多是基于国外研究的一些解释解说或模型,也有不少根据国内特有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甚至包含跨学科的研究。
戴炜栋、牛强认同Selinker归纳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母语迁移;2.培训策略;3.学习策略;4.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
陈亚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二年级现象”,认为“二年级现象”可以归于“高原期现象”,即学习者在学习初期能力曲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在能力曲线上呈现近乎平摊甚至下降趋势。并从技能学习的普遍规律、记忆的运作规律、知识结构、技能的发展角度、交际策略等方面分析“二年级现象”的成因。 陈慧媛将语言僵化起因氛围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说又称“生物论”,从生物成长的角度看待或解释语言问题和僵化现象;外因说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并讨论僵化现象交互作用说,探讨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怎样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的。张雪梅从学习者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李炯英认同Selinker和Lamendella提出的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杨连瑞、刘汝山从生物论、心理论、认知情感模式、文化适应模式、相互作用论/反馈模式等方面讨论了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杨连瑞、纪璐、李绍鹏从选择性石化假设、界面假设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李琳、但海剑通过实证研究归纳了独立学院学生外语僵化现象现状的原因:1.学习时间不能保证;2.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3.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4.外语学习环境更和学习氛围不理想;5.教材难易度不适合,教学方法单一。
张威、喻小继对专业英语学习者学习中停滞不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释因,任务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学习者的个人差异都会导致学习者学习僵化。
姜毓峰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网络环境因素(a.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们缺乏情感交流;b.学习中在学习平台上寻求信息资源时,往往会陷入困境;c.网络课程的学习容易产生疲劳;d.实验室的计算机本身会产生一些故障。);2.认知因素(a.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还会进入一种过度依赖网上信息而轻视实践操作的恶性状态,容易引发思维障碍;b.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无规划性无系统性;c.网络学习者普遍对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粗心的问题及困难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从而导致学习者心理问题的不时出现。);3.策略因素;4.情感因素;5.文化适应因素;6.教师因素。
张琪分析了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成因:1.片面的二语词汇知识习得认知观;2.母语翻译对等词的负迁移。
陈文存在肯定了之前各个研究中所归纳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后,认为人的惰性是引起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艳芬、窦伟伟创造性地将语言僵化与信熵理论结合在一起,认为信熵增加导致语言学习出现僵化。
四、结语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者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的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上文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由于石化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秘性的特点,人们对石化规律的认知仍十分有限(杨连瑞,尹洪山等,2014)。但是,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石化的成因,进一步研究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时的石化现象,探索为什么二语学习者不能达到其理想的外语能力,有助于外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邵朝霞,2006)。随着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内容越来越具体,对其成因分析也就越来越全面,希望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的研究有更加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连瑞,纪璐,李绍鹏.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1-7.
[2]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008重印):316.
[3]胡会丽,李丽霞.我国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分析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6-99.
[4]杨连瑞,刘汝山.第二语言习得石化现象的发生学研究[J].中国外语,2006(3):39-44.
[5]刘建辉.国内外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与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8-521.
[6]文秋芳,编著.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2013.4重印):102-109.
[7]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56-60.
[8]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10-15.
[9]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10]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18-23.
[11]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19-24.
[12]胡艳芬,窦伟伟.语言学习僵化期之信熵理论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31-33.
[13]李琳,但海剑.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中语言僵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16-117.
[14]张威,喻小继.专业英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3):99-103.
[15]姜毓峰.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石化现象分析[J].外语学刊,2011(1):94-98.
[16]张琪.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认知心理解读[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6):90-94.
[17]杨连瑞,尹洪山,赵昌芝,蒋慧.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进展,2014(1):36-40.
[18]邵朝霞.语音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6(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