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准备可能会出错的一定会出错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美公关顾问曾负责过新加坡节、惠普笔记本发布会等活动
  
  实际上,筹办活动更像在策划一场现场直播的表演。它是一场没有安全网的高空走钢丝表演,一旦开始就没有任何弥补的机会。你不能像拍电影一样,喊:“卡”。不过,你虽然无法通过剧本预知未来,不过,你还是能通过细密的思虑来做足准备工作,确保让突发降低到最低,至少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不要忘记墨菲法则:可能会出错的事情一定会出错。”这是Judy Allen 对所有活动策划和执行者的忠告,也是王楠多年来从事公关工作笃定的经验之谈。
  对于可以把活动中所有症结归结到前期准备上的王楠来说,活动中任何很难弥补的突发状况,一定是由于前期的准备不够充分。
  你经历过最匪夷所思的活动突发状况是什么?我比较幸运,虽然做活动多少都会有些意外,但是基本上都不影响大局,能很好地去解决。不过我倒是参加过业内一个朋友做的新车上市活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我挺震惊的。
  一般来说,新车上市发布会都非常盛大,汽车厂商会投入很多资金做宏大的场面,邀请来宾的等级也比较高。那个活动选在了北京798,一个既能出大场面又很雅致的地方。不过现在想起来,那个活动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首先,发布会有一部分安排在户外,活动公司还特制了一个很漂亮的玻璃签到板,来宾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新车和厂商的Logo。唯一的问题是,夏季天气变化大,突发的狂风暴雨几乎在一瞬间把那面玻璃板刮倒在地上,“啪”地一声全碎了,还好当时旁边没有人,否则后果就更严重了。
  然后就是室内的情况,由于798 场地的顶棚不是很严密,结果“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计划中最炫的环节——汽车揭幕中,还出现了这样的窘况:为了突出这款新车主打的户外和运动特性,策划团队专门在活动现场搭一个水池,让车缓缓开到水池里,再由池中央的平台把车托起来,营造一种从水中脱颖而出的感觉。创意很棒,作为一款国内外合作品牌的汽车,公司也特意邀请了重量级的外方和中方两位老板共同揭。但是当这两位老大走到水池边上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要掀开车上的绸布并和汽车合影,只能站到水池里!我眼睁睁看着那两位大老板站在水池犹豫了一下,然后对视,无可奈何地踩下了去——其中的一位还拎了一下裤角……
  发生这样的情况虽然有天灾因素,但是我觉得从职业公关角度来想,有80%以上的责任在人。夏天的活动首先就应该考虑到会下雨;在考察场地时,就应该想到顶棚是否防雨;如果不防雨,应该提前几天就关注天气预报,想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设计水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站在什么位置才能让人轻松并美观地把布掀开,什么角度能够让摄像机或照相机捕捉到完美的合影镜头,如何在水池里搭建人的通道……这种大型活动,最起码带客户走一遍场地,按真实的流程彩排一次,如果之前做过这些工作,我想这样灾难性的场景就不太可能出现了。在活动准备过程中,你如何避免同类状况的发生?
  做活动时,你经常会需要合作方给你支持,比如场地提供方、现场搭建公司、活动背板制作公司虽然你会经常通过打电话或者开会和他们反复确认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你没有办法以你的专业程度来要求供应商。比如你即使跟印刷供应商明确地说出你要什么样、多大、什么质地的背景板,可是最后拿到手里的,还有可能是一个因存放不当,有很多褶皱的背景板。另外还可能有一些供应商在完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私自更改原来的设计,常常当到了会场才能发现这些问题,这是我最头疼的。所以我的做法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供应商,亲自或安排团队中的同事到印厂盯样,直到确保纸张、颜色等没有问题才OK。或者要求提前比较长的时间看样品,总之不能等到进会场了,一切不能弥补后才发现问题。
  你觉得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活动现场遇到的突发状况?用
  不惊。和公关中著名的危机公关一样,不好的事情也有可能转化成机会,不一定是绝境。只要有这样的心态,很多东西都可以去克服。作为全场指挥,我们的压力是双重的,当现场出现意外时,你肯定会有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但想想看,如果你的客户觉得到目前为止这个活动还挺好,但是看到了你“狰狞”的表情,会怎么想?心一定一下子揪起来,觉得出事了。而且活动现场的总控就像球队教练一样,如果场上的球员已经打得很急躁了,你比他们还着急,他们又怎么能很好地工作呢?你觉得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什么?
  充分准备,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
  另外就是在活动现场,除了给每一个项目安排专门的固定负责人,同时还要安排灵活机动的自由人,千万不要临时说,让A组的人去B组帮忙,必须安排自由人去补缺口,这样才可以在处理很多机动小问题的同时,不引起更多问题。比较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让客户知道,有任何问题随时都能够找到你,这样他才不会满场乱抓人,让整个秩序变得混乱。
  
  “虽然无法通过剧本预知未来,你还是能做足准备工作。不要忘记墨菲法则:可能会出错的事情一定会出错。”
其他文献
俗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呃,不是说帝斯曼(DSM)是“魔鬼”,而是说,决定帝斯曼成为帝斯曼的,是那些藏匿于我们熟悉物件中的、肉眼不可视的帝斯曼。  你是否关注过美味食品色彩鲜艳的外包装?比如德芙巧克力(DOVE);你是否在意过那些美白产品里的添加成分?比如玉兰油(OLAY)含有的维生素E;你是否考虑过,在剧烈的奥运比赛中,那些大汗淋漓的运动员何以在37℃的高温下调节自己不断攀升的体温?你是否是一
期刊
在卡尔维诺写的《看不见的城市》里,忽必烈似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一样对马可· 波罗描述故乡威尼斯的叙述开始评头论足,他对马可· 波罗说,“从今往后,由我来描绘城市,而你则在你的旅行中验证它们是否存在。”  我们决定模仿忽必烈。尽管我们不是马可· 波罗,尽管我们描述的城市不是威尼斯,而是凯里尼亚,在这个城市,你能感受到一种惬意的关于夜色的描绘和讨论,似乎那些腥香甜湿的海风能够随着文字一同刮起嗅觉。 
期刊
2008年9月14日深夜,作为一家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行CEO, Dick Fuld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这位以好斗著称的华尔街著名人物,不停地在电话上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求别人(包括稍后也将陷入麻烦的摩根士丹利)出手帮助他那家脆弱的公司。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救世主。12个小时以后,雷曼兄弟全球25000名员工从新闻中得知自己的公司申请破产,这期间无论是Dick还是公司其他高层都没来得及给员工发任
期刊
出污泥而不染,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你要是说我连碰到别人做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忍受,那不可能。    “灰色”这个说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经济体中,是个显得颇为敏感的话题。一般在成熟的经济体中,灰色地带比较少,在国家非常贫穷的阶段,像改革开放之前或者计划经济时,灰色收入也鲜为人知。通常灰色地带比较多的时候,是在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  实际上,这种现象不光中国有,别的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早年间也都有
期刊
在澳大利亚,星巴克关闭70%多店面不是新闻,矿工坐直升飞机上下班也不是新闻, 新闻是他们做事没标准,这对于看起来“糙”的澳大利亚人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前一段,星巴克运营不佳,将关闭位于澳大利亚70%多店面的新闻占据了各媒体的版面,不过,在这个连工人坐直升飞机上下班都不是新闻的国家,这则消息恐怕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吧。    坐直升飞机上下班?别慌,你没看错。在澳洲最大的矿业基地、西部城市帕
期刊
有句名言是:“人们加入优秀的公司,却因为糟糕的管理者而离开”。可即便是离开,也请别空着手。因为我们知道“相对论”——就是    让坏上司变成好学校    什么样的上司够坏?暴戾、吝啬、严重偏心、欺软怕硬、朝令夕改、品质败坏、浅薄无知、挑剔指责、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怀恨在心、不懂赏识、不会感激……顿时间觉得词汇量丰富了许多。  近期,美国一家著名职业专业网站针对最伟大和最乖戾上司的特征做了一项网上调
期刊
想到萨拉·佩林(Sarah Palin)——麦凯恩提名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我脑中总是回转着“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关于一只经过文明教化的狗如何被卖到美国阿拉斯加拉雪橇,为了生存变得像野生动物一样凶悍、机智、狡诈,在狼群呼唤下重归荒野的故事。      佩林1964年出生于爱达荷州,出生3个月后,她随父母迁居阿拉斯加州——杰克·伦敦书中“主狗公”被卖到的地方,一方水土也许真的养一
期刊
最怕是骨架还没长好,外来的刺激干扰得乱长一通,结果搞得骨架歪散、血肉模糊,走起来不仅不流畅生风,还障碍重重怪异极了。    有很多人常问我,要不要对广告创意人员的创意设限,以免他们狂想得天花乱坠,偏离营销目的。我个人认为,答案可能根据他们是“广告新手”还是“广告熟手”有些差别:对于新进、没有经验、资浅的创意人而言,若他本身掌握商品精神的能力还不足,或是他的创意风格骨架还没长全,大量的外来信息,反倒
期刊
如何与职场“红人”相处    你怎么理解“职场红人”?恐怕见仁见智。但是一说起这个词儿,大家又似乎心照不宣:好像就是“那种”人吧。他们是个非官方说法,身上没有LOGO,老板没有任命,他们是大家私下聊天的话题。他/ 她可能是业绩好的红人,可能是业绩一般但老板喜欢的红人,更可能是业绩不是最好、老板不是最喜欢但人缘异常好的红人。你身边的红人是什么类型?你会跟他/ 她相处吗?      Julia Bou
期刊
隐藏在活动背后的策划执行者  ——无论取得10分还是5分,都是值得敬佩的。  他们不但要想:  如何执行出一场完美无暇的活动?  如何在和预算的斗争中引爆一个绝妙的创意?  如何在与人性的搏斗中杜绝一丝疏忽的可能?  如何在历经长久准备的短暂爆发之后重建对焦重点?  最重要的是,在谢幕之后他们还不得不追问:  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无瑕的活动吗?  世界上存在完美吗?  在完美和“这就是人生”的钢线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