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
1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1.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2熏陶作用。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不过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是健康情感的拥有者,因为低年级学牛的情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容易出现波动,或者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1.3审美作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2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创情和学生体情两个方面着手。
2.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打电话》表现了少儿的童真无瑕,《金色的秋天》表达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虽然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小读者感受并能使之体验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这是教出情感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最终激起情感的火焰。 用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学生心灵的情感火焰。
2.2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以及《画杨桃》这篇文章,教会学生是什么就画什么,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灌溉出一个更为绚烂的情感花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
1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1.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2熏陶作用。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不过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是健康情感的拥有者,因为低年级学牛的情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容易出现波动,或者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1.3审美作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2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创情和学生体情两个方面着手。
2.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打电话》表现了少儿的童真无瑕,《金色的秋天》表达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虽然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小读者感受并能使之体验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这是教出情感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最终激起情感的火焰。 用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学生心灵的情感火焰。
2.2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以及《画杨桃》这篇文章,教会学生是什么就画什么,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灌溉出一个更为绚烂的情感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