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在促进和发展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与古文字、图画、形体、流程图及实物等直观形象结合,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升语文知识和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形结合;培养;语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将当下的语言文字与古文字、图画、形体、流程图及实物等直观形象结合,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一、字图结合,使识字写字更有内涵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历经沧桑才一步一步地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它是有故事、有情感、有理念、有历史、有艺术性的。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将文字与图画、实物、古文字等结合,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字形,辨析字理,感受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1.字图结合,记忆字形
学生最初认识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常用的象形字,这些字也是古人最先创造的文字,所以在甲骨文、金文中都能找到这些字的最初写法。我们观察教材,发现教材在出示这些字的时候,都是先出现一幅实物图形或概括抽象图,然后配以相应的古文字,最后再引出楷体文字。这种字图结合、古今比照的编排方式能将学生带回到古人造字的情境中去,并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实物图、概括抽象图以及古文字,让它们为学生的识字服务。
我们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找一找图画、古文字与现在的“木”字之间外形上的共同点,思考“木”的每一笔画表示树的哪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画与古文字谈谈怎样记住“木”的写法。再如给“休”配一幅“人倚靠在树旁休息”的图,在“木”的主干的下方和上方分别画上一横表示“本”和“末”。这样,这些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字图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方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识记汉字。
2.字图结合,辨析字理
汉字的形体是因其意义而建构的,如果我们教学时字图结合,对一些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汉字与偏旁进行溯源、比照,找到与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就可以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构建科学的汉字体系,使学生明白汉字的内涵,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如“衤”和“礻”,一点之差,学生常常会因为形近而写错。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或古文字对这两个偏旁进行还原:“衤”原为“衣”,意为衣服;“礻”原为“示”,意为竖立的墓碑之形,是神仙灵魂托居之所。这样,学生写与人身上穿的衣服有关的“衬、衫、袜、裤、衩、衲”等字时就会用“衤”,而遇到表示与祭祀、求神、祈福有关的“祝、福、祀、神、祷、社”等字自然想到了“礻”。
二、文形相融,使阅读更流畅清晰
阅读,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文形相融的阅读,能调动学生眼、口、手、心等感觉器官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构建阅读的意义。只有这样,阅读才会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心灵的愉悦。
1.运用变化创新朗读,使朗读情趣盎然
有了朗读兴趣,才能百读不厌。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进行花样翻新,将字形、颜色、符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变化,使每一次朗读都在趣味中进行,使每一次朗读都成为学生与文本积极、动态的对话过程。
2.设计课文结构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在阅读时,透过文章的“血肉”触摸“骨架”,能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洞察文章的结构,再配以简洁的线条和扼要的文字,甚至是个性化的图案,标出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方式就是设计文章结构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范文,教学生设计课文结构图,把文章的脉络浓缩在一幅图上,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会一目了然,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有迹可循。学生掌握设计课文结构图的技巧后,就能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降低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三、先图后文,使写作构思更精巧
学习设计课文结构图不只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将其作用延伸到写作层面。如果说课文结构图是对课文要点、内容的梳理,那么作文思路图则是写作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思考。一篇优秀的习作,除了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做到准确和精练、具有独特新颖的立意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整体上的巧妙构思,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平常的习作教学容易忽略的。设计文章写作思路图,可以将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求学生不急于动笔,而是借鉴设计课文结构图的方式,先进行作文构思,即先想一想自己要写什么,选取哪些材料,如何开头,重点写什么事情,如何结尾,如何安排前后顺序等,考虑清楚后,再在作文纸上设计习作思路图。理清思路后,再考虑运用什么表达方法为主干添枝加叶,如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来描写事物,也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来写人,这样使写出来的文章具体、生动、有趣。从学生设计的习作思路图(如下图所示)和撰写的文章来看,总体效果不错。
四、画话结合,使口语表达更愉悦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进行交往、从事独立学习和表达的基本要求。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语文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一“特定环境”的再现,借助图画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图画的直观、形象,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口语表达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文形结合,可使识字写字更直观、更具文化韵味;文形相融,使文章阅读更流畅、文章结构更清晰;先形后文,使写作构思更精巧、顺序安排更合理;以形辅文,使口语表达更有条理、交流更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形结合,拓宽教学思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且快速地解决问题,使语言文字变得更有生命力,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要注重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形结合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将文形结合作为自己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形结合;培养;语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将当下的语言文字与古文字、图画、形体、流程图及实物等直观形象结合,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一、字图结合,使识字写字更有内涵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历经沧桑才一步一步地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它是有故事、有情感、有理念、有历史、有艺术性的。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将文字与图画、实物、古文字等结合,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字形,辨析字理,感受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1.字图结合,记忆字形
学生最初认识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常用的象形字,这些字也是古人最先创造的文字,所以在甲骨文、金文中都能找到这些字的最初写法。我们观察教材,发现教材在出示这些字的时候,都是先出现一幅实物图形或概括抽象图,然后配以相应的古文字,最后再引出楷体文字。这种字图结合、古今比照的编排方式能将学生带回到古人造字的情境中去,并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实物图、概括抽象图以及古文字,让它们为学生的识字服务。
我们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找一找图画、古文字与现在的“木”字之间外形上的共同点,思考“木”的每一笔画表示树的哪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画与古文字谈谈怎样记住“木”的写法。再如给“休”配一幅“人倚靠在树旁休息”的图,在“木”的主干的下方和上方分别画上一横表示“本”和“末”。这样,这些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字图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方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识记汉字。
2.字图结合,辨析字理
汉字的形体是因其意义而建构的,如果我们教学时字图结合,对一些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汉字与偏旁进行溯源、比照,找到与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就可以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构建科学的汉字体系,使学生明白汉字的内涵,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如“衤”和“礻”,一点之差,学生常常会因为形近而写错。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或古文字对这两个偏旁进行还原:“衤”原为“衣”,意为衣服;“礻”原为“示”,意为竖立的墓碑之形,是神仙灵魂托居之所。这样,学生写与人身上穿的衣服有关的“衬、衫、袜、裤、衩、衲”等字时就会用“衤”,而遇到表示与祭祀、求神、祈福有关的“祝、福、祀、神、祷、社”等字自然想到了“礻”。
二、文形相融,使阅读更流畅清晰
阅读,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文形相融的阅读,能调动学生眼、口、手、心等感觉器官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构建阅读的意义。只有这样,阅读才会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心灵的愉悦。
1.运用变化创新朗读,使朗读情趣盎然
有了朗读兴趣,才能百读不厌。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进行花样翻新,将字形、颜色、符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变化,使每一次朗读都在趣味中进行,使每一次朗读都成为学生与文本积极、动态的对话过程。
2.设计课文结构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在阅读时,透过文章的“血肉”触摸“骨架”,能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洞察文章的结构,再配以简洁的线条和扼要的文字,甚至是个性化的图案,标出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方式就是设计文章结构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范文,教学生设计课文结构图,把文章的脉络浓缩在一幅图上,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会一目了然,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有迹可循。学生掌握设计课文结构图的技巧后,就能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降低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三、先图后文,使写作构思更精巧
学习设计课文结构图不只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将其作用延伸到写作层面。如果说课文结构图是对课文要点、内容的梳理,那么作文思路图则是写作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思考。一篇优秀的习作,除了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做到准确和精练、具有独特新颖的立意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整体上的巧妙构思,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平常的习作教学容易忽略的。设计文章写作思路图,可以将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求学生不急于动笔,而是借鉴设计课文结构图的方式,先进行作文构思,即先想一想自己要写什么,选取哪些材料,如何开头,重点写什么事情,如何结尾,如何安排前后顺序等,考虑清楚后,再在作文纸上设计习作思路图。理清思路后,再考虑运用什么表达方法为主干添枝加叶,如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来描写事物,也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来写人,这样使写出来的文章具体、生动、有趣。从学生设计的习作思路图(如下图所示)和撰写的文章来看,总体效果不错。
四、画话结合,使口语表达更愉悦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进行交往、从事独立学习和表达的基本要求。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语文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一“特定环境”的再现,借助图画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图画的直观、形象,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口语表达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文形结合,可使识字写字更直观、更具文化韵味;文形相融,使文章阅读更流畅、文章结构更清晰;先形后文,使写作构思更精巧、顺序安排更合理;以形辅文,使口语表达更有条理、交流更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形结合,拓宽教学思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且快速地解决问题,使语言文字变得更有生命力,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要注重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形结合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将文形结合作为自己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