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565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國民族类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制约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生现象”、宗教信仰文化的冲击、教育方法单一落后等。目前,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的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加强民族认同的教育力度。
  [关键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1)05-0087-03
  我國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贯彻國家民族政策、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民族高校的大学生以少数民族生源为主,与其它高等院校相比,民族类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明显不足,归纳起来,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水平较低,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國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混淆爱國主义与民族主义、或者把爱國主义与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截然对立起来:对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甚至没有认同感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國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境遇
  1、“贫困生现象”比较普遍
  改革开放以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部署及成功实践,使我國抓住了世界贸易与投资调整的历史机遇,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同时也凸显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突出地表现在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贫富差距拉大,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國民族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集中于老、少、边、穷的西部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相对于其它高等院校,部分民族类高校的贫困生较多,而且相对集中。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2004年在校生总人数7585名,其中贫困人数3414名,占在校生总数的45%。贫困生中,特困人数1138,占在校总数的15%;更为严重的是,特困生中440名是赤贫生。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四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个四口之家的西部农村贫困家庭一年的纯收入还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民族类高校很多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往往依靠社会资助、助学贷款、亲友筹借、勤工俭学等渠道来解决,很多贫困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不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常常表现出思想、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例如言语偏激、自卑叛逆、消极颓废等等,这部分学生在民族高校占到很大比例,他们通常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有抵触心理,对主流意识形态流露出轻视态度,进而对我们國家的民族政策产生怀疑,直至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绪不但充斥在贫困生之间,而且会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之间交叉传染,形成阻碍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氛围。
  2、宗教信仰文化的冲击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在当前我國社会转型时期,很多大学生在精神信仰方面感到无所适从,比较而言,民族高校的精神文化现象更为复杂。我國各个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少数民族是全民信教,宗教文化已经演化成为这个民族所有成员的精神品格,由于部分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宗教所宣扬的超越精神、道德戒律中安置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信仰传统对于淳化校园风气、加强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自我约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部分民族高校中存在的这种宗教信仰文化,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一方面,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甚至排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很多学生在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感到生疏、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部分民族高校遇到了很大阻力;还有相当一部分民族高校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文化优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至少二者并不矛盾,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即使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后也可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曲解了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理解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不懂得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包容性,这就在客观上为改进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部分民族高校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加速了校园思想文化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或价值观念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普及乘虚而入,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生根发芽、滋长蔓延,深刻地影响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塑造。
  3、教育方法保守落后
  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落后的问题。这部分民族高校忽略了教育对象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特点,教育工作暴露出简单粗糙、流于形式的弱点。单纯灌输理论的教育方法,对于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的民族类高校尤其不适用,相反,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具备高超的工作技巧,更需要整体素质较高的专业化的领导和教师队伍。然而当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在方法上经常采用喊口号、念文件等走过场的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民族情感要求,抑制了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破坏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热情和兴趣,使得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另外,很多中西部地区的民族高校由于经费不足,部分民族高校教师更注重工资、津贴、课酬、职称等物质性的利益,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敏感性、长期性,他们对待工作消极被动,应付了事,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还有部分教师的社会主义信念淡薄,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此外,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实行安排制,很少开设与宗教、文化艺术、民族传统等相关的人文类选修课,学生缺少自主选课的权利,很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推进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注重各个民族高校独特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國家对少数民族制定的政策。让学生明白國家政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坚信民族繁荣发展的前景。在教学中,高校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我國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政治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國家政党制度、政治制度的关系,帮助学生消除民族对立情绪,增进文化交融。促进政治认同。要学习非民族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优点,把握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向,成立民族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组,深入调研,做好重点选题策划,创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体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把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增强校园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2、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
  针对民族高校的特点,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思路加强理论研究,大力支持民族高校教师的思政科研工作,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民族高校思政干部及骨干教师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以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民族高校师德建设,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标准,通过评选“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标兵”等形式树立起模范典型,由点到面,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民族高校教师应摒弃生搬硬套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指导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根源和实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民族高校教师还应恪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以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國家观。对于民族高校而言,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推动校园民族文化共识,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加强民族认同的教育力度
  民族认同是指由于多民族國家内部的异质性要素的存在,需要國家运用公共权力缓解民族异质性要素及其力量的增长与國家统一性之间的张力,进而达到包容、吸纳,在超越各种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共建统一的國家认同。國家认同指一个國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國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國家主权的认同,即國民认同。國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國民意识,是维系一國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國家认同实质上是一个民族确认自己的身份,将自己的民族自觉归属于國家,形成捍卫國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民族高校要积极运用校园资源,为大学生增强民族认同和國家认同提供和谐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校刊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國家观,举办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讲座,举办各种民族交流会,组织师生观看革命题材电影,设置专门邮箱受理并解答大学生关于民族与國家关系的各方面的问题。民族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民族认同感和國家认同感的教育,应特别注意在“两课”上讲解关于各个民族的历史,以便让学生真正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将本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國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协调统一起来,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主义國家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强化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祖國、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國共产党、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认同”,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民族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李瑞山
其他文献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车轮状畸形,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患者,行脊柱截骨矫形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同时存在于胸段、胸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正迁移理论,能有效利用汉语和英语的异同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巧用母语发音规则、利用实物演示进行正向迁移、将单词改编入歌谣三方面,研究迁移理论在英
文章概述了国内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完善青年自愿者服务工作: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水平;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生物的一种基本特征,具有独特的调控通路,它可以选择性地降解特定的蛋白质、细胞器以及入侵的细菌。一般认为在病理生理状态下,自噬是一种细胞的保护性
利用1950-2005年《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所给出的有关资料,对近56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时间间隔的非规则性做了初步研究。得到56个时间间隔序列,然后做回归方程求趋势,将
文章总结了常吉高速公路的建设概况,建设理念,狠抓工艺新突破,环境保护及项目的进展与业绩。
本文讨论了刘家琨的近作胡慧姗纪念馆,对该建筑的内涵、意义,以及作者的设计立场进行了解读。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建筑,胡慧姗纪念馆的建筑元素——比如双坡形体、实体构筑
当下,地标建筑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城市名片的打造以及城市活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部分地标建筑过于追求凸显自身,往往容易脱离城市文脉与周边环境。在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之一,但剖宫产后哺乳期妊娠行人工流产术风险性很大,本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后哺乳期妊娠3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职学校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笔者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四条途径。中职学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来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