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记忆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an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叫醒城市的时候,城墙欣然享受了这光线的美好。浅粉与淡橘、青砖与素瓦在这一刻静默成城市的第一张照片。
  儿时的印象里,城墙很高,亦很严肃。经过时仰头看着他,总觉得像一位不苟言笑的先生,随时捕捉我们这些孩童身上的顽劣之气,不亲近,甚至觉得距离远。
  求学时期,学校离城墙颇近。要好的几个女孩子有时相约着跑出来溜达,脚步一滑,就上了城墙。脚下的青砖不很平整,踩上去疙疙瘩瘩。幸好那时的我们全是校服、白球鞋,任你再怎么不平,我们一双奔跑的腿总会在这里找到撒欢的地方。手拉手张开摆成大大的“一”字,将整个道路铺排得满满的。然后“一、二、三,跳”,我们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这一跃的时刻,脸上飞扬出无畏、自信还有小小的桀骜。记得每隔一段都会有游人上下的通道,不同的人上来下去,难得走完全程。我们这些没心没肺的学生妹会走走停停、玩玩闹闹。有时周末不回家,一下午的光阴就在这里消磨掉了。累了,我们就坐在矮墙上看夕阳。橘红色的圆球就这样与我们对峙,眼睛直直地盯着一点不觉得刺眼。那圆球并不和我们计较,渐渐移动下沉,旁边的云彩愈发光亮,是织女的织锦亦是五彩瑤池的水泊。年少的时光不知道什么叫累,觉得还没有怎么走已经到达尽头。一个个叽叽喳喳,惹得一位中年人笑着说:“不知道累呢!把城墙都吵醒了!”当时的我们并不在意,今天回想起这句话,竟觉得很诗意呢。难怪歌词里唱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蓝天下的我们还不懂得欣赏古建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爱在这里走动。我们只知道这里豁亮、轩敞,无人打扰,是城市里和阳光离得最近的地方。我们唱老师刚教的歌,我们追逐飞得最高的风筝,我们也在这里谈梦想:毕业了,我们会去向何方?
  时光悄然,当年的小姑娘已为人妻,为人母。每每经过城墙,总会记起和小伙伴们在城墙上撒欢奔跑的时光。
  无论城市如何变迁,城墙依旧在那里。其间的几次修缮让她焕发出蓬勃的生机,青砖不复晦暗与沉重,多了几分明亮与柔和。几处裂缝沉降之处,也在文物保护部门的精心修复下安然生存。站在挡板外,看到木板、铁棍与钢索配合斜拉支撑着城墙的站立姿势,第一次觉得搭建的木梯和纱网丝毫不会减损城墙的美,就像我们永远不会嫌弃一位勇武将军的苍老,即使迟暮,依然会获得百姓的尊重。有一位长者在挡板外喃喃自语:“老啰,该修修补补啰!”
  而在我心里,城墙从未老去。
  春日里,友人从外地到西安游玩。吃罢晚饭,我们出含光门右拐进了环城公园。一股花香迎面飘来,夜晚的景观灯斜斜地映照在饱满的花朵上,近前看是五朵花瓣,叶片呈椭圆形,淡淡的黄色,有桂花的清香,还有茶花的馥郁。惭愧的是我并不知道花的名字,它盎然地开在四月的天气里,幽香阵阵,恬淡如莲。一路行走一路花香,进入“西安城墙全民健身示范区”健身步道,活泼的朋友立刻来了兴致,脱下鞋子走在鹅卵石上,来来回回,展颜欢笑。已经是春日,踏在石上并不觉得凉。石头磨在脚底板,刚开始有些不习惯,渐渐感到脚心发热,颇为舒服。“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在城墙上玩儿?”“当然记得,几个女汉子!”“你住城墙根儿多好啊,天天可以看见它。”的确如此,每每离开一段时间再次回到这座城市,总会先看到城墙,像老朋友那般熟悉和亲切。
  朋友拍了许多城墙夜景的照片,锻炼的人们剪影映照在城墙上,也收入了她的镜头。她说:“这里的人们这样热爱生命,还有城墙相伴,真是好福气呢!”谁说不是呢?城墙的防御功能搁浅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护佑他的子孙。即便默然不语,却始终悄然守护。
  记得有人说:每一个城市的灵魂,都承载着居住者的记忆和性情,他们的喜怒哀乐,汇聚成了城市的气质。城墙是古城的灵魂,也是我们青春时光的见证。
  (邱宝珊摘自《西安晚报》2016年11月23日)
其他文献
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
<正> 埋置于地下的金属管每因发生腐蚀而不能用,必须予以调换,这种费用,我们虽不能提出精确的统计数字,但是国家每年须耗巨额的资金,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正与
【内容提要】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巧妙地进行一题多用,是提升学生思维含金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一题多用,就是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增加问题的背景,增大发散程度。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用”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