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网络等视像化媒介为新时代青年男女的交往、恋爱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视像化媒介下,网恋、网络相亲、电视相亲、婚礼微电影等婚恋新形式不断涌现,注重外表和经济的“速食爱情”、“一见钟情”的婚恋观盛行,“闪婚”、“闪离”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视像化 媒介 婚恋观
视像化媒介成为婚恋的平台
当今时代是电视、网络、电影等视像化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些媒介多以画面或图像方式呈现人们的生活。正如居伊·德波所言:“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①王德胜在《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一文中也指出:与人在日常生活里的视觉满足和满足欲望直接相关的“视像”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美学核心。尤其是“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以‘奇观社会著称’,女性身体尤其被奇观化,欲望构成了商品文化,商品销售转化为欲望销售”。②
在“对肉欲和美艳的追求中,人的形象降格为物质性身体,作为视觉消遣对象而展示身体的崇拜效应”,欲望化的人与视像化的媒介联系在一起。在视像化媒介下,现代人的婚恋方式在悄悄地发生转变,电视相亲、网络相亲等婚恋新形式层出不穷,“一见钟情”式的速食爱情与婚姻在现代比比皆是。“电视速配”以及“网婚”正逐渐成为引导年轻人婚恋观的导航灯。
视像化媒介下的新婚恋方式
QQ“网络恋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青年男女会通过互联网,使用QQ、微博、飞信、微信等工具与在网络上结交的朋友进行交往互动,产生好感并恋爱,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消息显示目前有100万人在网上“结为夫妻”,其中多数为青年人。2005年上海市创办的“爱情公寓”,其一个月内的用户竟然达到10万。在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多属于线上交往—相识不相见,前期并没有涉及现实生活。虚拟世界的网络消逝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让天各一方的陌生人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充当了月下老人。在网络世界,人们可以抛开所有的伪装,用坦然的文字与可信赖的“陌生人”进行交流,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换句话说网恋以内心体验为主,恋爱双方其实是对方幻想构造的“完美”产物。这种网上交友一般是具有目的性的,对方搜索到符合条件的异性就会产生想要交往的想法。网恋的魅力在于虚幻,人们使用QQ聊天,幻想着对方就是自己的“真命王子”或者“红粉佳人”。视频之后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长得漂亮就继续交往,二是从此进入对方的陌生人或黑名单。容貌吸引力决定进一步交往、认识对方的程度。当代偶像剧中的男女主角通常是俊男配美女,这难免也会对年轻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选择男女朋友时无意识中会以自己喜爱的明星为标准,甚至有些憧憬“网恋”的人具有“一夜情”的目的。伪装的网络个人信息及匿名性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尽管因为网恋而线下交往受到伤害的年轻人为数不少,但是网恋的吸引力仍然不减。
网恋对我们传统的爱情、家庭观念和模式已经带来了颇具杀伤力的强烈冲击。很多人结婚之后受不了生活的巨大压力,夫妻感情日趋平淡,开始向往网络恋人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因为网恋具有一定的宣泄性,人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感,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网恋”可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
婚恋网站。与“散兵游勇”式的在茫茫的互联网上寻寻觅觅的交往恋爱方式不同,婚恋网站是专为谈婚论嫁的男男女女搭建的社交平台。婚恋网站的建立方便了未婚人士谈情说爱,使得大量的适龄青年甚至大龄人士足不出户就可以向自己喜欢的人发出爱情邀请,借助婚恋网站平台谈情说爱直至谈婚论嫁。目前主要有三家主流网络相亲网站:世纪佳缘、珍爱网以及百合网。在这些网站上,众多美女帅哥的照片让人眼花缭乱。现实社会有关择偶标准中关于外貌及经济的要求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放大。此外,还有影响了全国的以“中国举办最早、规模最大、次数最多”荣获基尼斯证书的万人相亲会。正如万希平所说:“生活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为当代青年提供了自主选择生活交往方式的多样化途径。”③尽管新相亲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但“才子佳人”的婚配类型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
电视节目相亲。电视也能成为“媒人”,目前诸多平台纷纷上演“相亲”大战,“火”了节目和嘉宾,也惹“火”了“婚恋”公共话题。大部分节目以现场的男选女、女选男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美国福布斯电视台推出“谁能嫁给百万富翁”,韩国电视台有“黄金小姐”。而在中国这种生活服务类的相亲节目更是比比皆是,诸如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和“谁能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贵州卫视“相亲相爱”、山东卫视“幸福来敲门”、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等。最火的电视相亲节目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婚恋市场上,外形条件往往是第一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外貌出众的姑娘、小伙一出场,一言未发就已经具有了优势可称之为‘人丽资本’”。④这一类的电视相亲节目也多以外貌、财力决定是否牵手。
婚礼微电影。过去结婚拍婚纱照或者全程摄影录像就觉得很知足了,随着视像化媒介的进步,现在电影已经被成功引入婚礼拍摄当中。结婚拍微电影当前已成为一种潮流,大受年轻时尚一族的追捧。一般婚礼微电影以新郎新娘的爱情故事为基础来拍摄,专门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的情节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短片。这类短片长度多在5分钟到30分钟之间,要求摄制者在短短几分钟内用一个精彩的故事“抓人眼球”。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婚礼微电影正是把人的知觉和经验通过媒介传递给他人,这种视像化的媒介图像,美化了人的外表和恋爱历程,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不仅能让新人回顾自己的恋爱经历,珍惜对方,而且这种感觉能通过视像媒介向更多观看者传达,温馨而又浪漫。
视像媒介下的婚恋观
郎“财”女貌的择偶观。在视像化媒介下,男性更容易被女性美丽的外表吸引,而青年女性更注重男性的财力。据一项调查显示,男生在择偶时更强调对方的容貌和年龄,而女生更看重对方的事业心和经济条件,当然相貌也会考虑在内。五官是婚恋的名片,“一见钟情”大都是由于惊艳而心动。在现代,形象不仅对女生仍是这么重要,甚至对男生也一样。在相亲节目中,一些处于弱势、收入较低和长相一般的男嘉宾,其经济能力、容貌以及职业无一不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网络相亲更是一种“明码标价”的新媒介相亲形式,用户的收入以及学历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现代这个“美女经济”社会,毫不夸张的说“美女就是通行证”,婚恋这个重要话题当然不例外。美貌仍然是当今青年男女择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速食爱情”渐成社会时尚。与快餐消费一样,当代青年男女恋爱的速度、节奏不断加快,“速食爱情”渐成时尚,而视像化的媒介成为制造这一时尚的催化剂。
通过视像化媒介结识、交往而恋爱的青年男女,因受媒介平台规则、时间等限制,在选择对象时仅凭借短暂的了解和第一印象来抉择。这种“速食恋爱”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见钟情”几乎没有差别。节目提供的双方信息量十分有限。这种“服务+谈话+娱乐”的电视相亲节目可谓是相亲有余婚恋不足,娱乐有余真情不足。这种视像化的“速食恋爱”也往往因缺乏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最终不了了之。法国一位电视人曾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这些所谓的相亲节目和现身的男女,目的越来越赤裸裸:性和金钱,爱情和婚姻在这里很难找得到。相亲是感性行为,而婚姻是理性的抉择。
“闪婚”、“闪离”、“不婚”现象凸显。“结婚”本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是青年男女热恋的结果,但在注重外表和经济的“速食爱情”的今天,“闪婚”、“闪离”的现象却不断涌现,甚至恋爱成了一场游戏,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有专家认为,“速食爱情”反映了整个社会浮躁的婚恋观,体现出剩男、剩女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对婚恋的焦虑感。巨大的压力、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生活的琐碎,让一些青年不愿再跑爱情马拉松。而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又缺乏牢固的感情基础,这必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难以持久维系。据相关报道称,时下迅速离婚的人数也在增加,有些人的婚姻甚至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天,就双双走上了离婚的法庭。由于对婚姻的恐惧,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婚族”现象。婚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人们要看清现实与虚幻,理性对待婚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②丁少彦:“意义之狂欢:试探讨美国杂志广告中女性身份的复调现象”,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第九辑),北京: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72~273页。
③万希平:“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青年探索》,2007年第2期。
④马岚:“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社会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4期。
责编/王坤娜
【关键词】视像化 媒介 婚恋观
视像化媒介成为婚恋的平台
当今时代是电视、网络、电影等视像化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些媒介多以画面或图像方式呈现人们的生活。正如居伊·德波所言:“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①王德胜在《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一文中也指出:与人在日常生活里的视觉满足和满足欲望直接相关的“视像”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美学核心。尤其是“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以‘奇观社会著称’,女性身体尤其被奇观化,欲望构成了商品文化,商品销售转化为欲望销售”。②
在“对肉欲和美艳的追求中,人的形象降格为物质性身体,作为视觉消遣对象而展示身体的崇拜效应”,欲望化的人与视像化的媒介联系在一起。在视像化媒介下,现代人的婚恋方式在悄悄地发生转变,电视相亲、网络相亲等婚恋新形式层出不穷,“一见钟情”式的速食爱情与婚姻在现代比比皆是。“电视速配”以及“网婚”正逐渐成为引导年轻人婚恋观的导航灯。
视像化媒介下的新婚恋方式
QQ“网络恋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青年男女会通过互联网,使用QQ、微博、飞信、微信等工具与在网络上结交的朋友进行交往互动,产生好感并恋爱,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消息显示目前有100万人在网上“结为夫妻”,其中多数为青年人。2005年上海市创办的“爱情公寓”,其一个月内的用户竟然达到10万。在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多属于线上交往—相识不相见,前期并没有涉及现实生活。虚拟世界的网络消逝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让天各一方的陌生人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充当了月下老人。在网络世界,人们可以抛开所有的伪装,用坦然的文字与可信赖的“陌生人”进行交流,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换句话说网恋以内心体验为主,恋爱双方其实是对方幻想构造的“完美”产物。这种网上交友一般是具有目的性的,对方搜索到符合条件的异性就会产生想要交往的想法。网恋的魅力在于虚幻,人们使用QQ聊天,幻想着对方就是自己的“真命王子”或者“红粉佳人”。视频之后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长得漂亮就继续交往,二是从此进入对方的陌生人或黑名单。容貌吸引力决定进一步交往、认识对方的程度。当代偶像剧中的男女主角通常是俊男配美女,这难免也会对年轻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选择男女朋友时无意识中会以自己喜爱的明星为标准,甚至有些憧憬“网恋”的人具有“一夜情”的目的。伪装的网络个人信息及匿名性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尽管因为网恋而线下交往受到伤害的年轻人为数不少,但是网恋的吸引力仍然不减。
网恋对我们传统的爱情、家庭观念和模式已经带来了颇具杀伤力的强烈冲击。很多人结婚之后受不了生活的巨大压力,夫妻感情日趋平淡,开始向往网络恋人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因为网恋具有一定的宣泄性,人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感,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网恋”可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
婚恋网站。与“散兵游勇”式的在茫茫的互联网上寻寻觅觅的交往恋爱方式不同,婚恋网站是专为谈婚论嫁的男男女女搭建的社交平台。婚恋网站的建立方便了未婚人士谈情说爱,使得大量的适龄青年甚至大龄人士足不出户就可以向自己喜欢的人发出爱情邀请,借助婚恋网站平台谈情说爱直至谈婚论嫁。目前主要有三家主流网络相亲网站:世纪佳缘、珍爱网以及百合网。在这些网站上,众多美女帅哥的照片让人眼花缭乱。现实社会有关择偶标准中关于外貌及经济的要求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放大。此外,还有影响了全国的以“中国举办最早、规模最大、次数最多”荣获基尼斯证书的万人相亲会。正如万希平所说:“生活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为当代青年提供了自主选择生活交往方式的多样化途径。”③尽管新相亲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但“才子佳人”的婚配类型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
电视节目相亲。电视也能成为“媒人”,目前诸多平台纷纷上演“相亲”大战,“火”了节目和嘉宾,也惹“火”了“婚恋”公共话题。大部分节目以现场的男选女、女选男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美国福布斯电视台推出“谁能嫁给百万富翁”,韩国电视台有“黄金小姐”。而在中国这种生活服务类的相亲节目更是比比皆是,诸如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和“谁能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贵州卫视“相亲相爱”、山东卫视“幸福来敲门”、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等。最火的电视相亲节目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婚恋市场上,外形条件往往是第一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外貌出众的姑娘、小伙一出场,一言未发就已经具有了优势可称之为‘人丽资本’”。④这一类的电视相亲节目也多以外貌、财力决定是否牵手。
婚礼微电影。过去结婚拍婚纱照或者全程摄影录像就觉得很知足了,随着视像化媒介的进步,现在电影已经被成功引入婚礼拍摄当中。结婚拍微电影当前已成为一种潮流,大受年轻时尚一族的追捧。一般婚礼微电影以新郎新娘的爱情故事为基础来拍摄,专门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的情节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短片。这类短片长度多在5分钟到30分钟之间,要求摄制者在短短几分钟内用一个精彩的故事“抓人眼球”。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婚礼微电影正是把人的知觉和经验通过媒介传递给他人,这种视像化的媒介图像,美化了人的外表和恋爱历程,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不仅能让新人回顾自己的恋爱经历,珍惜对方,而且这种感觉能通过视像媒介向更多观看者传达,温馨而又浪漫。
视像媒介下的婚恋观
郎“财”女貌的择偶观。在视像化媒介下,男性更容易被女性美丽的外表吸引,而青年女性更注重男性的财力。据一项调查显示,男生在择偶时更强调对方的容貌和年龄,而女生更看重对方的事业心和经济条件,当然相貌也会考虑在内。五官是婚恋的名片,“一见钟情”大都是由于惊艳而心动。在现代,形象不仅对女生仍是这么重要,甚至对男生也一样。在相亲节目中,一些处于弱势、收入较低和长相一般的男嘉宾,其经济能力、容貌以及职业无一不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网络相亲更是一种“明码标价”的新媒介相亲形式,用户的收入以及学历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现代这个“美女经济”社会,毫不夸张的说“美女就是通行证”,婚恋这个重要话题当然不例外。美貌仍然是当今青年男女择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速食爱情”渐成社会时尚。与快餐消费一样,当代青年男女恋爱的速度、节奏不断加快,“速食爱情”渐成时尚,而视像化的媒介成为制造这一时尚的催化剂。
通过视像化媒介结识、交往而恋爱的青年男女,因受媒介平台规则、时间等限制,在选择对象时仅凭借短暂的了解和第一印象来抉择。这种“速食恋爱”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见钟情”几乎没有差别。节目提供的双方信息量十分有限。这种“服务+谈话+娱乐”的电视相亲节目可谓是相亲有余婚恋不足,娱乐有余真情不足。这种视像化的“速食恋爱”也往往因缺乏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最终不了了之。法国一位电视人曾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这些所谓的相亲节目和现身的男女,目的越来越赤裸裸:性和金钱,爱情和婚姻在这里很难找得到。相亲是感性行为,而婚姻是理性的抉择。
“闪婚”、“闪离”、“不婚”现象凸显。“结婚”本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是青年男女热恋的结果,但在注重外表和经济的“速食爱情”的今天,“闪婚”、“闪离”的现象却不断涌现,甚至恋爱成了一场游戏,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有专家认为,“速食爱情”反映了整个社会浮躁的婚恋观,体现出剩男、剩女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对婚恋的焦虑感。巨大的压力、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生活的琐碎,让一些青年不愿再跑爱情马拉松。而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又缺乏牢固的感情基础,这必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难以持久维系。据相关报道称,时下迅速离婚的人数也在增加,有些人的婚姻甚至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天,就双双走上了离婚的法庭。由于对婚姻的恐惧,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婚族”现象。婚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人们要看清现实与虚幻,理性对待婚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②丁少彦:“意义之狂欢:试探讨美国杂志广告中女性身份的复调现象”,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第九辑),北京: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72~273页。
③万希平:“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青年探索》,2007年第2期。
④马岚:“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社会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4期。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