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调子”

来源 :湖南教育:中旬(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我和12位小伙伴一起从村完小毕业,升入镇中心小学就读五年级。小街的“繁华”和新学校的“气派”,让我们这13个乡下孩子成了13个“刘姥姥”。更让我们显得“土气”十足的,是我们的说话。因为完小没有老师教过我们汉语拼音,读书也从来没有用过普通话朗读。可现在,听着那些中心校同学的课文朗读,我们不好意思张嘴。学习第二课《梅雨潭》时,周老师可能发现,班上新来的一位学生姓“梅”,就点名叫我朗读课文。我涨红了脸,忸怩地站起,轻声朗读:“梅雨潭是一个瀑(pò)布潭。仙(xīn)岩有三个瀑(pò)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