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中消失的豆骨又出现了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化中消失的豆骨又出现了


  人类拥有206块骨骼。但科学家发现,一块此前被认为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的骨骼已悄然复原。这就是豆骨—位于膝盖后方肌腱中的一块小骨头,直径不足1.3厘米。它被称为“骨骼阑尾”,因为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150多年进行的2.1万多项科学研究,发现目前豆骨在人体存在的概率是100年前的3倍,全球40%的人都长有豆骨。这可能是因为现代饮食让人类变得更高、更重,令人的膝盖承受更大压力,导致人体长出更多骨骼以缓解压力。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膝盖骨骼会磨损重要的软骨组织,从而导致骨关节炎。研究发现骨关节炎和神秘豆骨的存在具有直接联系,骨关节炎患者长有豆骨的概率是非骨关节炎者的两倍。

基因评分可预知肥胖风险


  一個国际团队分析了超过30万人基因中约210万种常见基因变异,在综合考虑这些变异可能对体重产生的影响后,开发出一套名为“多基因风险评分”的肥胖风险评分系统。随后,研究人员用另外约30万人的数据验证这套评分系统。结果显示,肥胖风险评分最高的那部分成年人中,有83%的人确实超重或肥胖,17%的人体重正常或偏低。研究还显示,肥胖风险评分最高的那部分成年人平均比评分最低的成年人重13千克,并且前者重度肥胖的风险是后者的25倍。不仅如此,评分反映出的肥胖风险在生命早期已十分明显。大约3岁时,评分不同的人体重差异开始变得显著。到18岁时,评分最高的人平均比评分最低的人重12千克。不过,这种依据基因评估肥胖风险的方法也引来不少争议。有专家认为,决定一个人胖瘦的不只是基因,还包括饮食、运动等环境因素,仅凭基因检测无法准确预测肥胖风险。

由心跳驱动的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仪器一般都是依靠电池提供能量的,这些电池不仅笨重坚硬,而且寿命较短。中美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植入式能量收集系统,可从心脏跳动中收集足够的能量,为起搏器供能。这个能量收集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耐久性,另配有一个电源管理单元和一个起搏器。这一装置被植入成年猪体内后,不仅可以进行心脏起搏,还能纠正窦性心律不齐(一种心脏节律不规则),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死亡。尽管这一系统还需在尺寸、效率和长期生物安全性方面做进一步优化才能最终用于人体,但每次心动周期所收集的能量已经超过了人类心脏起搏所需要的能量。

寻找蝙蝠长寿的秘密


  动物寿命往往与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大型动物的寿命通常比小型动物要长,如非洲象的寿命可达70年,普通家鼠通常只能活1~3年。然而,有些蝙蝠可以活40年之久,不仅比大小相似的哺乳动物寿命长得多,而且也比其他蝙蝠至少长4倍。这些长寿蝙蝠有菊头蝠、长耳蝠、常见的吸血蝙蝠以及一种鼠耳蝠。研究人员对已知与寿命相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体型大小、是否有在岩洞中生活的习惯、是否冬眠等,还包括一些之前未考虑过的信息,如雄性和雌性之间的体型差异。结果发现,长寿的蝙蝠有冬眠时间长以及能够更有效地保存能量的特点。比如,吸血蝙蝠可以调节自己的体温高低,这在哺乳动物中非常少见。这种能力让吸血蝙蝠能够在无法吸血的情况下保留能量。科学家此前发现,这种能够忍受体温变化的能力也许能提高哺乳动物的抗感染能力。如果人类能掌握蝙蝠的这些能力,寿命可达240年之久。

3D打印出的首颗“完整”心脏


  以色列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患者细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设计和打印出充满细胞、血管并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此前打印出的心脏结构只是无血管的简单组织。具体过程是,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脂肪组织,然后将其中的细胞分离出来。这些细胞被重新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后,能分化出心脏细胞或内皮细胞。接下来,将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加工成个性化的水凝胶,将分化的细胞与其混合,用于打印具有患者特异性、无排异性的带血管的心脏组成部分,最终获得完整的心脏,并能像真实心脏一样跳动。使用“原生”患者特异性材料对于成功设计个性化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虽然目前这颗3D打印心脏仅有兔子心脏大小,但研究人员相信,采用相同的技术能获得尺寸更大的心脏。

汉藏语系起源获解


  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它包含逾400种语言和方言,如汉语、缅甸语和藏语,总使用人数达15亿左右。对于汉藏语系起源于何时何地,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北方起源”假说认为起源于大约4000~6000年前的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中国研究人员从遗传学、计算生物学、语言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等方面收集证据建模评估不同的语言谱系,得出的最新结论支持了北方起源假说。随着一组人向西迁入西藏、向南迁入缅甸,另一组人向东和向南迁移而最终成为汉人,汉藏语系也分成了两个语族:汉语语族与藏缅语族。新的结论认为,两者分流时间应在5900年前,这一时期正好对应于中国北方仰韶文化的晚期阶段和马家窑文化的早期阶段。本次研究的发现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而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
其他文献
一、活动背景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经常从网上和生活中搜索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幼儿对这些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刚开始他们仅用简单的感叹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渐渐地,他们开始观察、解读画面,以自己的理解用语言来描述画面情节。我把幼儿的这一行为称为“说画”。随着幼儿欣赏能力的提高,我提供给他们欣赏的美术作品也从形象、具体的画作逐渐过渡到抽象的艺术画作。保罗·克利是德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大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的人物画,感知其绘画作品的特点。  2.尝试运用鲜明的色彩、简练的造型表现人物,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马蒂斯的作品PPT,水粉颜料、水粉笔、颜料盒、抹布、桌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欣赏马蒂斯的画  1.欣赏《马蒂斯夫人的肖像》  师:在法国有一个画家他叫马蒂斯,他喜欢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来画画,我们一起来欣赏《马蒂斯夫人的肖像》,好吗?
劉冬妮,2002年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就职于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幼教处第十五幼儿园。  2009年荣获包头市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包钢公司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参加包头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2016年参加全国幼儿教师美术创意大赛荣获一等奖。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
心灵的成长是人一生最为复杂,也最为美妙的任务。儿童期是心灵成长的初始阶段,但也是关键阶段。儿童美术活动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感受美、创造美的愉悦,更能为孩子心灵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简单的、立竿见影的,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它需要守护者与成长者相伴共生,以儿童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为目标,让儿童在安全、自由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宣泄和释放成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修复自我认知,从而在自我建设中实现心灵
孩子的话:我喜欢画画,在画画里我可以学到很多新本领,交到许多新朋友。我在画画时还和我的图画说悄悄话呢!  妈妈感言:很感谢沈老师,自从和沈老师学画,ARVIN在性格和绘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他没事就拿起画笔到处涂涂画画,不然就是拉着我说他画了什么。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从心里也替他高兴。  老师心声:ARVlN是个非常可爱、聪明的孩子。刚开始学画时,他不爱说话,很少与小朋友交流,但在绘画时却表现
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该名录,居世界第一。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
蔬果作画 别样风情
期刊
李维英,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小教高级教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幼儿园美术教研组长。  2007年获得首届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金紫荆奖”优秀少儿艺术教师称号及教学成果金奖。  2008年获得全国第七届“多多”杯主题绘画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所指导幼儿作品发表在《早期教育》家教版上。  论文《浅谈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体》《让材料焕发活力》先后获得区、市一、二等奖。  2012~2014年先后参
大画家查尔斯·舒尔茨的作品《史努比》  一、娃娃读画  陈炎煜:今天送快递的黑熊忙,派史努比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大象,送上鲜花和祝福。  崔守鹏:六一儿童节到了,史努比正在骑着单车,去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快点骑吧,活动马上就开始了!  梁博源:这是去约会?哦,忘记了,原来今天是情人节!  张?静:难道这是带着小伙伴去参加舞会吗?  王浩然:不,这是他们去车站,去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吧!  任韵如:对,这是童
孩子的话:我最喜欢画画了,画我和妈妈的故事;画幼儿园的蹦蹦床,画奶奶的传家宝——青花瓷盘和绣花鞋垫,画全家福,画水乡戏台和越剧人物……我喜欢用画笔留下五彩的生活!我还喜欢唱越剧,你看,我穿上戏装像祝英台吗?  家长感言:女儿卓卓特别喜欢涂鸦,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乐于创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画画时嘴里不时会发出声音,画好后还喜欢把画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还挺有趣的。她还经常着跟我们说,长大后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