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有效提高我市生猪免疫合格水平,防止生猪疫病发生和扩散,2010年9月-11月,防城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本市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生猪组合免疫技术对比试验。探讨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这三种疫苗的进行组合接种的免疫效果,观察是否产生相互干扰。结果表明,合理进行组合免疫接种能够有效提高免疫质量,减少疫苗浪费,并减轻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员的工作量,从而实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猪免疫组合免疫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24-02
生猪免疫力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受体质状态、外界环境、营养水平、疫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做好免疫后的管理工作,对于形成坚强免疫力非常重要。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均为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推行已有时日。给生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对这3种疾病疫苗的接种水平还不完善,主要存在这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提高。本研究基于此展开,旨在找到猪瘟、猪口蹄疫和蓝耳病这3中疫苗合理的组合免疫程序,从而有效提升免疫水平,科学指导防疫工作的完成,进而达到控制生猪疫病发生、流行的目的[1]。
1 试剂和材料
1.1 试验器材
注射器、采血器、耳标、耳标钳以及试验室生猪免疫其他相关仪器。
1.2 试验试剂
0.9%的灭菌生理盐水;
接种疫苗:猪瘟疫苗(兔源)脾淋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Ⅱ),猪蓝耳病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
诊断试剂:猪瘟、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液及阴阳性血清;PRRS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1.3 生猪来源
选择我市1个规模养猪场作为示范场,从选定的规模场中选定3栏试验猪和3栏对照猪进行对比试验。纳入标准如下:1)健康仔猪,2)品种无差异,3)体重为25kg左右,4)日龄50日左右,5)未经免疫。
2 试验方案
2.1 分组方法
选定的12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头(每栏2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经分析,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2.2 注射和试验方法
对照组的猪采用三针同时分点进行疫苗接种;试验组猪采用最优组合免疫方法,即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再同时分点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
免疫后48h内逐头观察和记录各组猪的免疫反应情况,注重观察各猪有无精神沉郁、减食、抽搐等免疫副反应情况。并于注射完最后一针疫苗后14天、21天、28天、35天分别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猪血,分离血清后进行猪瘟、猪O型口蹄疫及蓝耳病抗体检测。
2.3 试验时间
试验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
2.4 指标的观察与记录
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使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即按照NY/SY156—2000,并进行改进。免疫合格判定标准如下:即抗体效价不小于1:32,就判断被检血清猪瘟抗体合格;如果抗体效价小于1:32,则判断被检血清猪瘟抗体不合格。
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具体操作遵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判定标准如下:如果猪血清抗体滴度不小于1:32,则认为被检血清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如果抗体滴度小于1:32,则认为被检血清0型口蹄疫抗体不合格。
蓝耳病抗体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5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运用Excel软件的统计学功能对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猪瘟和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平均值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出。
3 结果统计
3.1 免疫副反应情况统计(如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数一致,两组接受免疫后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免疫方法不会增加免疫副反应。
3.2 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如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猪瘟疫苗与其他两种疫苗同时免疫,猪瘟抗体水平峰值产生推迟到免疫后35d。与之相比较,实验组提前免疫猪瘟疫苗,在免疫后21天猪瘟抗体水平就能够达到峰值。根据抗体生成特点,当抗体水平以几何级增长速度达到峰值后,将会有所回落并进入到平台期。所以实验中抗体水平回落属于正常现象。此外,对照组口蹄疫与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比实验组低,可以推断猪瘟对口蹄疫与蓝耳病抗体的生成产生干扰。
4 小结与讨论
4.1 针对统计结果的讨论
猪瘟、猪O型口蹄疫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三种疫苗最佳的免疫接种方法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针对基层免疫工作中存在一猪多针、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免疫保护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两种免疫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组猪群采用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再同时分点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的组合免疫方法,对照组猪群采用三针同时分点接种的免疫方法。随后运用血清学试验跟踪检测猪群免疫抗体,最终通过统计分析抗体效价比较得出最佳的免疫方法。
对照组猪瘟疫苗、口蹄疫、蓝耳病均能产生有效免疫抗体水平,但是猪瘟的有效抗体水平产生的时间被延长或推迟,而口蹄疫、猪蓝耳病抗体的产生也会受到猪瘟干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为较优的组合免疫程序。国内研究也多次证实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具有积极地协同作用,另外提前免疫猪瘟也避免了与其他两种疫苗互相干扰。
因此,作为基层防疫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不同免疫方法。建议条件较好的养殖场采用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的组合免疫程序;农村少量散养生猪和无疫源地区可酌情采取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以节省防疫工作当中的财力、人力、物力。
4.2 接种时注意事项的探讨
免疫注射前需要先把注射器各个部位进行调节,确保完好,不能太松或太紧。需要对针头进行检查,不可以采用弯曲、松动或者直径太大的,以防止药液损失。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疫苗标签(说明书)要求,对疫苗进行稀释、摇匀,并在瓶盖上固定1颗专用针头进行吸药。注射过程中,免疫的剂量需要根据疫苗的种类适当调整,确保注射剂量足够。注射技术要熟练,防止打“飞针”,严格遵守1生猪1颗针头的原则,杜绝1颗针头注射多头生猪的现象。注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人畜安全[2]。
另外,接种前需要及时了解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如果有传染病,接种前要确保生猪的健康,根据规定进行免疫。对于各种疫苗的用量和用法,必须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绝对不能为了方便,将几种疫苗随意混合后注射。对于用过的消毒棉球、注射器内剩余的药液,应收集到专用器具内,并和启封未用完的疫苗以及空瓶一起销毁,防止随意丢弃,避免疫苗污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接种后的生猪,个别会出现发热等免疫反应,此时需要加强护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一旦出现免疫副反应反应,应按照症状现象,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
4.3 生猪免疫推广的讨论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防控家畜重大疾病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边疆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市毗邻越南,边境线长,口岸和非口岸通道众多,是我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窗口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边民交通便利,来往频繁,人员、物资及牲畜出入境流动量很大,对我边境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旦我市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降低,将会加大动物染病风险,极易发生重大动物疫病[3]。所以为了提高我市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市发生,选择适合的免疫程序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要。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防城港市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是对基层免疫工作的规范。目前防城港市防疫工作的开展,是由防城港市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统一组织,市、各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其他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开展,同时在基层工作第一线还活跃着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因此,整个队伍防疫工作相关技能的规范和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好坏。这是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和逐步完善的要求,也是动物防疫工作走上正规管理的要求。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确保免疫工作合理有效的重要举措。猪瘟和口蹄疫被作为强制免疫病种,在广大农村一直采取两种疫苗同时注射,2007年国家又将蓝耳病纳入强制免疫病种,三种疫苗的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疫情形势严峻[4]。一直以来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免疫合格率波动较大,特别是生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合格率都偏低,动物抗病能力得不到有力保障。
本文通过试验,联系实际寻找适合如今基層免疫工作中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这三种疫苗的联合注射的免疫方法,从而实现对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控制,减少其发生,在全面提高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疫苗浪费,减轻基层兽医工作量,减少防疫投入人力物力,促进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科学指导防疫工作,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伟明,黄玉燕.猪瘟免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0(1).
[2] 谢强明,张英.长沙市2008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水平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
[3] 吴悌霖.福建省三明地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J].养猪,2010(2).
[4] 沈联华.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畜禽业,2010(4).
关键词:生猪免疫组合免疫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24-02
生猪免疫力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受体质状态、外界环境、营养水平、疫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做好免疫后的管理工作,对于形成坚强免疫力非常重要。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均为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推行已有时日。给生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对这3种疾病疫苗的接种水平还不完善,主要存在这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提高。本研究基于此展开,旨在找到猪瘟、猪口蹄疫和蓝耳病这3中疫苗合理的组合免疫程序,从而有效提升免疫水平,科学指导防疫工作的完成,进而达到控制生猪疫病发生、流行的目的[1]。
1 试剂和材料
1.1 试验器材
注射器、采血器、耳标、耳标钳以及试验室生猪免疫其他相关仪器。
1.2 试验试剂
0.9%的灭菌生理盐水;
接种疫苗:猪瘟疫苗(兔源)脾淋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Ⅱ),猪蓝耳病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
诊断试剂:猪瘟、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液及阴阳性血清;PRRS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1.3 生猪来源
选择我市1个规模养猪场作为示范场,从选定的规模场中选定3栏试验猪和3栏对照猪进行对比试验。纳入标准如下:1)健康仔猪,2)品种无差异,3)体重为25kg左右,4)日龄50日左右,5)未经免疫。
2 试验方案
2.1 分组方法
选定的12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头(每栏2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经分析,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2.2 注射和试验方法
对照组的猪采用三针同时分点进行疫苗接种;试验组猪采用最优组合免疫方法,即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再同时分点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
免疫后48h内逐头观察和记录各组猪的免疫反应情况,注重观察各猪有无精神沉郁、减食、抽搐等免疫副反应情况。并于注射完最后一针疫苗后14天、21天、28天、35天分别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猪血,分离血清后进行猪瘟、猪O型口蹄疫及蓝耳病抗体检测。
2.3 试验时间
试验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
2.4 指标的观察与记录
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使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即按照NY/SY156—2000,并进行改进。免疫合格判定标准如下:即抗体效价不小于1:32,就判断被检血清猪瘟抗体合格;如果抗体效价小于1:32,则判断被检血清猪瘟抗体不合格。
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具体操作遵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判定标准如下:如果猪血清抗体滴度不小于1:32,则认为被检血清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如果抗体滴度小于1:32,则认为被检血清0型口蹄疫抗体不合格。
蓝耳病抗体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5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运用Excel软件的统计学功能对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猪瘟和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平均值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出。
3 结果统计
3.1 免疫副反应情况统计(如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数一致,两组接受免疫后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免疫方法不会增加免疫副反应。
3.2 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如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猪瘟疫苗与其他两种疫苗同时免疫,猪瘟抗体水平峰值产生推迟到免疫后35d。与之相比较,实验组提前免疫猪瘟疫苗,在免疫后21天猪瘟抗体水平就能够达到峰值。根据抗体生成特点,当抗体水平以几何级增长速度达到峰值后,将会有所回落并进入到平台期。所以实验中抗体水平回落属于正常现象。此外,对照组口蹄疫与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比实验组低,可以推断猪瘟对口蹄疫与蓝耳病抗体的生成产生干扰。
4 小结与讨论
4.1 针对统计结果的讨论
猪瘟、猪O型口蹄疫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三种疫苗最佳的免疫接种方法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针对基层免疫工作中存在一猪多针、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免疫保护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两种免疫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组猪群采用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再同时分点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的组合免疫方法,对照组猪群采用三针同时分点接种的免疫方法。随后运用血清学试验跟踪检测猪群免疫抗体,最终通过统计分析抗体效价比较得出最佳的免疫方法。
对照组猪瘟疫苗、口蹄疫、蓝耳病均能产生有效免疫抗体水平,但是猪瘟的有效抗体水平产生的时间被延长或推迟,而口蹄疫、猪蓝耳病抗体的产生也会受到猪瘟干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为较优的组合免疫程序。国内研究也多次证实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具有积极地协同作用,另外提前免疫猪瘟也避免了与其他两种疫苗互相干扰。
因此,作为基层防疫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不同免疫方法。建议条件较好的养殖场采用先接种猪瘟疫苗,一周后接种猪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的组合免疫程序;农村少量散养生猪和无疫源地区可酌情采取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以节省防疫工作当中的财力、人力、物力。
4.2 接种时注意事项的探讨
免疫注射前需要先把注射器各个部位进行调节,确保完好,不能太松或太紧。需要对针头进行检查,不可以采用弯曲、松动或者直径太大的,以防止药液损失。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疫苗标签(说明书)要求,对疫苗进行稀释、摇匀,并在瓶盖上固定1颗专用针头进行吸药。注射过程中,免疫的剂量需要根据疫苗的种类适当调整,确保注射剂量足够。注射技术要熟练,防止打“飞针”,严格遵守1生猪1颗针头的原则,杜绝1颗针头注射多头生猪的现象。注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人畜安全[2]。
另外,接种前需要及时了解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如果有传染病,接种前要确保生猪的健康,根据规定进行免疫。对于各种疫苗的用量和用法,必须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绝对不能为了方便,将几种疫苗随意混合后注射。对于用过的消毒棉球、注射器内剩余的药液,应收集到专用器具内,并和启封未用完的疫苗以及空瓶一起销毁,防止随意丢弃,避免疫苗污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接种后的生猪,个别会出现发热等免疫反应,此时需要加强护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一旦出现免疫副反应反应,应按照症状现象,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
4.3 生猪免疫推广的讨论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防控家畜重大疾病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边疆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市毗邻越南,边境线长,口岸和非口岸通道众多,是我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窗口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边民交通便利,来往频繁,人员、物资及牲畜出入境流动量很大,对我边境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旦我市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降低,将会加大动物染病风险,极易发生重大动物疫病[3]。所以为了提高我市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市发生,选择适合的免疫程序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要。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防城港市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是对基层免疫工作的规范。目前防城港市防疫工作的开展,是由防城港市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统一组织,市、各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其他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开展,同时在基层工作第一线还活跃着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因此,整个队伍防疫工作相关技能的规范和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好坏。这是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和逐步完善的要求,也是动物防疫工作走上正规管理的要求。
生猪组合免疫技术的建立与推广,是确保免疫工作合理有效的重要举措。猪瘟和口蹄疫被作为强制免疫病种,在广大农村一直采取两种疫苗同时注射,2007年国家又将蓝耳病纳入强制免疫病种,三种疫苗的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疫情形势严峻[4]。一直以来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免疫合格率波动较大,特别是生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合格率都偏低,动物抗病能力得不到有力保障。
本文通过试验,联系实际寻找适合如今基層免疫工作中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这三种疫苗的联合注射的免疫方法,从而实现对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控制,减少其发生,在全面提高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疫苗浪费,减轻基层兽医工作量,减少防疫投入人力物力,促进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科学指导防疫工作,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伟明,黄玉燕.猪瘟免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0(1).
[2] 谢强明,张英.长沙市2008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水平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
[3] 吴悌霖.福建省三明地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J].养猪,2010(2).
[4] 沈联华.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畜禽业,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