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展现小学语文课堂之美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师生进入更积极、更主动、更灵活、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之中,变抽象为形象、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语文课堂之美。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趣导入,让学生轻松学习语文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学家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学生作文课时,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要对语言文字“感冒起来”。此时,教师就要做发动学生学习的“纵火者”,去点燃藏在学生每一颗头脑里的小太阳。小学生平时喜欢读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在小学生知识储备里,有许多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兴趣盎然的古诗词。如教学作文课《节日》时,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配乐,采取背诵古诗词循序渐进的激励方法导入,唤醒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二是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的心理特征。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最大化,为后面学习新知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导课,兴奋点一“古诗词”;兴奋点二“节日”;兴奋点三“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节日的话题让学生有言而发,让学生感到亲切而轻松。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扎实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把教学比作一个人的话,教学重难点犹如一个人的筋骨。教学重难点多数是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巧用信息技术来突破重难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重难点,培养能力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重难点问题,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如执教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在教学中,老师把文章重难点优化为一个问题:“找出最能体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句子并勾画出来,细细品读,并做好批注。”在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事件一时,老师把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子利用课件呈现,让学生在品读中悟出人物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真诚而大胆地直言劝告,这也正是他铁骨铮铮的体现。学生明白了通过找描写人物词句品读悟出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文章事件二时,学生自己就能触类旁通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词句及品读出人物品质。这做法巧妙地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巧用信息技术分化重难点,创新思维
  灵巧运用信息技术,把重难点分化为几个小问题来突破重难点。如作文课《难忘的节日》“猜节日”环节,“节日”本是抽象化的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出示课件图片(出示春节、植树节等节日的相关图片):1.猜一猜,这些图片表现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 等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有图可观,有事可想,既创新了思维能力,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3.巧用信息技术深化重难点,开阔视野
  精巧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阐释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重难点。如作文课《难忘的节日》“说话练习”环节:“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不同习俗或者节日特点,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节日特点吗?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从各个学生说的不同节日里,明白“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 ”等节日特点。此时,精巧运用信息技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衣着和环境,尝试按时间顺序给节日排排序。精准排序后,教师进一步深化问题,从中国节日延伸到学生熟悉的西方的节日,此“节日”话题的深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巧用信息技术落实读写,让学生愉悦学习语文
  冰心曾说:“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1.多元导读,以读促写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如赖文丽老师执教省级优课《猫》,指导学生同一内容四次不同的阅读感悟,通过找一找,读一读,写一写与小组里的伙伴交流自己的体会。
  这种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融合于一体的引导,让学生领悟文本感受后做到有话可说有感所写,达到读写结合,感受多彩的语文世界。
  2.个性导读,以读促写
  学生朗读表达具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在指导学生时,让学生点评老师或学生的读,从而得出读文的要领,再让学生按这要领自己练习读。这种让学生自读感悟的方法能让学生内化文中之意,言外之音,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3.情景导读,以读促写
  朗读文章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如执教《山行》一课,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引导学生感受“二月花的娇美、艳丽动人与诗人眼前的枫林对比,使学生似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它们比春天的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还要热烈奔放。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学生油然而生出惊喜!教师引导学生加上夸张的动作进行朗读,老师顺利地把学生带到了作者写诗时的意境中,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诗中,读中感受到诗人情怀。自然过渡到让学生说说写写此时此刻的感受。创设情景的读写,唤起学生的思绪,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高一层的探究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让学生学好语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提供语文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理解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阅读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真实的生活素材进入学生的知识储备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作文课《难忘的节日》“说话练习”环节:从中国节日延伸到学生熟悉的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教师再一次通过信息技术图片利用一两分钟时间介绍“圣诞节”特点及它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西方节日,曾经还是庆祝屠杀中国同胞的节日。此“节日”话题的延伸,让学生以后不会盲目跟风庆祝西方节日,更深层次了解到不同节日的特点。
  2.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创新力
  指导学生读文后迁移写作,以阅读文本内容迁移到写作上来的扎根课堂,超越自己超越文本的阅读指导,创设情境的写话,进行微创作。真正实现提高创新能力。如执教《猫》一课,在“妙笔生花,拓展指导写作”环节,写作方法指导,先是出示写作秘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重现“义卖活动的跳蚤市场”场面先引导学生说中心词。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词,可以写哪几个事例。然后举例:“售货员”在干什么?“顾客们”在干什么?有哪些顾客?再说句方法: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最后说的片段写下来。除此之外还建议学生课后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賜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3.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想象力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说:“语文实践,最关键的是用。”把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结合起来,做到“读中体验,写中升华”,使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程度。如执教《“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在“拓展运用”环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课件“瞧,这就是柳公权墓。假如我们有幸成为柳公权墓前碑文的执笔者,你会在墓碑上写些什么呢?”。课后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找一找有关柳公权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师必须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定能够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其他文献
【摘要】办公室里,新来的老师又在无奈地感叹:“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叫他来办公室,他就是不来,我颜面何存?”“叫他把作业交上来,他却盯着我看。”“真是气死我了,弄得我据理力争,却在学生面前出丑。”这声声感叹,诉说着现在的学生难教啊!每当听到这些话,笔者百感交集,年轻时的自己不也这样,心急、理想、面子的作祟,总会给自己带来难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教师可以巧用冷处理
【摘要】小学生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小学生的情绪常常被老师、家长忽略,但是学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正确的教育及引导,将会使这些恐惧焦虑情绪转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很可能会引发性格的偏执,从而阻碍小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新冠病毒;恐惧焦虑;防治方法  小学生进入到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之后,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心态。更多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周围的事
[摘要]人的教育活动最终指向是生命的要求,否则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教育活动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并且无论从量与质的变化历程中,始终如一地为生命服务。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主要在校园,学校在校园欺凌上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义务。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在防治校园欺凌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园欺凌;班级管理  人的教育活动最终指向是生命的要求,
为促进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及全面普及,落实“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学理论素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融合,有效为学生心理建康保驾护航,广州市越秀区2021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级、初级(A、B、C证)培训班于2021年7月12日至7月22日顺利举办。本次培训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主办,
【摘要】近年来,语文中考阅读量逐渐增加。这要求学生需要扩充阅读量,除此之外,提升阅读速度也是关键。根据目前初一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在阅读较长的篇目时,耗时较长且阅读效果亟需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驿路梨花》为例,对培养学生有效阅读习惯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有效阅读;习惯培养;驿路梨花;课例研究  高考是中考的風向标,部编版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在2017年第五届“北
黄燕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她,身先士卒,带领全体老师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弘扬师德师风、潜心立德树人的教师队伍,使今年省实附中中高考成绩再创辉煌。  她,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曾被评为省“南粤教坛新秀”、省“师德先进个人”“南粤女职工建功立业女能手”和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是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利用图画、绘画等方式可以激发孩子对书、读、写的兴趣,培养读、写前的技能。”因此,我们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我们从图画书的选择、解读以及阅读过程的组织和引导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下是我对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绘本阅读;悦读;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说:“使幼儿聪明的方法不是拼命地對他讲课和训练,
不少一线语文教师有时或有这样的苦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尽管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讲得激情四射,但一节课下来,不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并且对所学内容基本没什么印象。这是阅读教学课堂低效的一个显著现象,如何走出这个困局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体验与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文本感悟的全过程,
【摘要】本文阐述小学生如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体现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达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实践探索;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所以我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这一教学的新理念,
【摘要】初中不仅是学生获取众多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往往会与同学、教师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再加上叛逆心强班主任此时如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只会抑制学生今后身心方面的发展,对学生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还要正确认识到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不断的积极改正,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