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地位逐渐加大。各个行业对其理念均有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在中国教育中极具特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借助积极心理学三大支柱,阐述其可能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带来新的理论借鉴,望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更加顺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情绪 人格 组织
“积极”(positive)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um”,原本是指“具有建设性的”或者“潜在的”的意思。在中国文字里,它的意思大概包含两个方面:1、肯定或正面。例如,郭沫若先生在《洪波曲》第五章写到:“从积极方面来说,歌咏可以团结自己的力量。”2、进取、主动或热心。例如老舍先生在《茶馆》第三幕写到:“你呀, 小丁宝 ,不够积极!”而当代心理学中的“积极”,则是取“正向的”或“主动的”之意。实际上,积极的思想并不是我们时代的首创,在漫漫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都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这样做着。
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世界闻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使积极心理学为世人所熟知。与消极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的积极因素上面,提倡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主张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品质,并利用这些品质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过上幸福的生活。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然性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再者因为积极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99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艾库玛尔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内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体验,是人对各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常常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人格一词,现在学界也存在严重分歧,且它是外来词汇,这里不做系统解释。现代心理学流行的方法是通过“特质”维度对人格进行描述。特质则是指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倾向。积极的社会组织范围很广,涉及到国家、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
以上是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简单介绍。下面谈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情况。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详见《左传?哀公九年》;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传播学把沟通定位为信息交流。比如拉氏韦尔认为,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以达到什么效果。梅瑞悠则认为:沟通是发讯者(sender)传送有意的讯息给接受者(receiver),并能从收受者获得期望的反应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在一定的教育沟通情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共同的客体(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运用非强迫方式而实施的一种以建构受教育者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主体间的关于思想道德信息以及观念、知识、情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活动。有效的沟通能使双方在认知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引起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达到其他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下面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出些借鉴: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上,注重积极情绪体验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表明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暂时的情景。如积极、沮丧、高兴等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在接受外界输入的内容时,其自身所处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影响沟通的心理主要有逆反心理、徘徊心理、轻视心理、自卑心理、防范心理、抵触心理等等。仔细研究可知,这些都是非理性的情绪反应,严重地影响沟通的进行,需要通过有效的调适来防止和逐渐克服,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关系上,注重倾听,尊重人格
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倾听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对沟通的主体来讲,最主要的、最困难的就是倾听。倾听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主体要积极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如知觉、态度、感情等,融入到倾听过程中去。“倾听”与“听”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倾听”需要有情感的投入,而“听”只是一个机械的过程。 在情感沟通过程中,语言沟通固然很重要,但是肢体语言例如手势、表情等,同样具有交流信息和传情达意的作用。所谓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沟通主体恰到好处的眉峰一皱、手势一举、身体一转,都是给对方的绝妙语言,从而拉近彼此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更加顺畅。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环境上,充分利用各种组织系统
从国家层面讲,应加大投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队伍,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多次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学校层面讲,应创造灵活的沟通渠道,例如充分利用电子邮件、飞信、微信等软件,还应多方位开设课程,形式自由;从家庭层面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尽早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时事。应让子女多看一些有益于思想道德的电视节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是灵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过去的青年人已有很大不同,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教育者就要与其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以真诚的感情、真诚的言语走入学生的心灵,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架起师生间互相悦纳的稳固的桥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5
[2]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心理学大辞典[M] 林崇德、杨治良、 黄希庭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谷佳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6)
[5]肖述剑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J]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6(8)
[6]邓劲松.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的优化[J]-文教资料2010(6)
[7]余斐. 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11)
[8]王娟.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的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2006(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情绪 人格 组织
“积极”(positive)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um”,原本是指“具有建设性的”或者“潜在的”的意思。在中国文字里,它的意思大概包含两个方面:1、肯定或正面。例如,郭沫若先生在《洪波曲》第五章写到:“从积极方面来说,歌咏可以团结自己的力量。”2、进取、主动或热心。例如老舍先生在《茶馆》第三幕写到:“你呀, 小丁宝 ,不够积极!”而当代心理学中的“积极”,则是取“正向的”或“主动的”之意。实际上,积极的思想并不是我们时代的首创,在漫漫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都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这样做着。
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世界闻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使积极心理学为世人所熟知。与消极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的积极因素上面,提倡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主张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品质,并利用这些品质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过上幸福的生活。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然性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再者因为积极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99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艾库玛尔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内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体验,是人对各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常常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人格一词,现在学界也存在严重分歧,且它是外来词汇,这里不做系统解释。现代心理学流行的方法是通过“特质”维度对人格进行描述。特质则是指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倾向。积极的社会组织范围很广,涉及到国家、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
以上是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简单介绍。下面谈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情况。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详见《左传?哀公九年》;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传播学把沟通定位为信息交流。比如拉氏韦尔认为,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以达到什么效果。梅瑞悠则认为:沟通是发讯者(sender)传送有意的讯息给接受者(receiver),并能从收受者获得期望的反应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在一定的教育沟通情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共同的客体(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运用非强迫方式而实施的一种以建构受教育者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主体间的关于思想道德信息以及观念、知识、情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活动。有效的沟通能使双方在认知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引起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达到其他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下面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出些借鉴: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上,注重积极情绪体验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表明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暂时的情景。如积极、沮丧、高兴等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在接受外界输入的内容时,其自身所处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影响沟通的心理主要有逆反心理、徘徊心理、轻视心理、自卑心理、防范心理、抵触心理等等。仔细研究可知,这些都是非理性的情绪反应,严重地影响沟通的进行,需要通过有效的调适来防止和逐渐克服,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关系上,注重倾听,尊重人格
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倾听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对沟通的主体来讲,最主要的、最困难的就是倾听。倾听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主体要积极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如知觉、态度、感情等,融入到倾听过程中去。“倾听”与“听”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倾听”需要有情感的投入,而“听”只是一个机械的过程。 在情感沟通过程中,语言沟通固然很重要,但是肢体语言例如手势、表情等,同样具有交流信息和传情达意的作用。所谓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沟通主体恰到好处的眉峰一皱、手势一举、身体一转,都是给对方的绝妙语言,从而拉近彼此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更加顺畅。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环境上,充分利用各种组织系统
从国家层面讲,应加大投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队伍,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多次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学校层面讲,应创造灵活的沟通渠道,例如充分利用电子邮件、飞信、微信等软件,还应多方位开设课程,形式自由;从家庭层面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尽早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时事。应让子女多看一些有益于思想道德的电视节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是灵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过去的青年人已有很大不同,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教育者就要与其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以真诚的感情、真诚的言语走入学生的心灵,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架起师生间互相悦纳的稳固的桥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5
[2]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心理学大辞典[M] 林崇德、杨治良、 黄希庭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谷佳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6)
[5]肖述剑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J]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6(8)
[6]邓劲松.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的优化[J]-文教资料2010(6)
[7]余斐. 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11)
[8]王娟.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的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