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氮30%是否危及粮食安全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环境还是要产量,这是一个问题。
  
  一份报告,一篇文章,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更确切地说,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时间回到1月4日,“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及其团队与一个国际性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以《氮肥的真实成本》为题的报告。报告回顾和分析了中国氮肥的产业链条及使用情况,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氮肥过量问题,同时提出争取在2020年将中国的氮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
  近一个月后,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张福锁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作出了“减少30%氮肥,不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结论。
  虽然化肥污染并非新鲜话题,但是上述观点还是引起了强烈关注。全国“两会”前夕,农业部专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中国粮食生产与肥料的关系研究”研讨会。
  包括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耕肥处正副处长、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原国家粮食局局长在内的多位专家,专门就相关问题与张福锁进行了研讨。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对“降氮30%”的说法表示了个人看法。包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在内的科研人员认为,“对于中国来讲,涉及粮食增产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
  环境保护与粮食产量,看起来也许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不同意见的焦点正集中在以何种路径和方式使环境保护与粮食生产达到平衡。
  武维华说,“如果减少氮肥,别的东西要跟上来。”
  
  氮肥过剩吗
  
  温铁军的报告引用了大量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渐增,但增势减缓。至最高产量后,继续增加氮肥,其产量反而下降,肥料成本却增加,净收入减少。
  同时,通过各种损失途径自农田进入环境的氮量迅速增加,对农业环境造成立体交叉污染。
  报告在这里引入了张福锁的研究结果:根据对中国北方两个精细化农作区的研究,每亩地每年所使用的氮肥约为每公顷588公斤,其中约277公斤过剩氮素被释放到了环境中。同时,在不减少产量和降低质量的情况,可将氮肥使用量减少一半。
  与温铁军大量引用其他研究结论不同,张福锁的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张福锁及其团队指出,由于中国大多实行两季轮作的复种耕作方式,只有不断在农田中补充氮素,才能保证粮食高产,中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也有赖于此。但是自1981年至2008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25亿吨增长至5.29亿吨,增长约六成;氮肥消费量却从1118万吨增加到3292万吨,增长了近2倍。
  持类似观点的文章其实曾在2009年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该团队的另一核心成员、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巨晓棠告诉本刊记者,这直接导致中国90%的农用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目前,农民单季每公顷的氮肥投入在300公斤左右,其中100至180公斤左右的氮素流失。
  巨晓棠强调说,这一研究结果来自他们过去15年间主持的多个重要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的“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和太湖地区水稻—小麦轮作体系”等。
  《氮肥的真实成本》则总结说,多余的氮素造成水体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污染,同时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从而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这都将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报告还列举了中国氮肥网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氮肥行业年耗天然气、无烟煤、电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7%,22.1%和2.28%。
  
  一旦粮食产量出现波动,谁也负不起责任
  
  上述报告遭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中心教授、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旺盛的质疑,他的观点还代表了另一位著名种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刘巽浩。年近80的刘巽浩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务院参事。
  他们认为,中国氮肥利用率低下的结论混淆了氮肥的当年表观利用率和累加利用率。根据国内外长期试验结果,氮肥在农田系统中有三分之一被当年利用,三分之一流失和挥发,三分之一留在土壤系统供后季利用。考虑后效利用的称为累积利用率。
  高旺盛告诉本刊记者,根据中科院17年的试验数据,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的氮肥总体利用率都在60%以上。上述报告中提出的30%至40%利用率只是当年表观利用率。
  此外,点位试验数据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粮食产区的实际情况。
  目前中国高肥高产区、中肥中产区、低肥低产区各占三分之一,状况分别是超量施肥、施肥适量、施肥不足。“依靠点的样本数据得出笼统的减少氮肥投入政策,有以偏概全之嫌。”高旺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直接将粮食总产与全国氮肥总量计算单位氮肥生产粮食,得出肥料效率下降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粮食需求压力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我们的国情使我们不得不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之路,如果只顾及环境成本而动摇农业生产的食物供给基本职能,大幅度降低化肥投入,势必走向极端,直接影响粮食的稳定和持续增产。”
  高旺盛认为,“减肥稳产”的提法也许只适合少数局部地区、少数作物的短期性政策考虑,不能成为压减化肥工业发展、减少补贴的长期性政策依据。而这两项正是《氮肥的真实成本》最主要的政策建议。
  武维华显然更同意保增产的观点。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虽然许多国内学者用外国的氮肥使用情况与中国进行比较,但二者存在根本差异,“美国、西欧国家要求稳产,但是中国必须增产。一旦粮食产量出现波动,谁也负不起责任。所以对于相关结论应该更为谨慎。”
  2009年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有关官员也曾明确表示,测土配方施肥中首先考虑的是增产施肥,其次才兼顾经济施肥和环保施肥。即首先确定的是目标产量,然后再确定氮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比,来确定合理的施用量和施用结果。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2008年,中央财政曾安排11.5亿元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
  
  降氮能否接受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德林团队在2008年的估算,在化肥农药全减的情况下,全国农业因减产带来的损失将达到9720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5%;减少用量50%,约占22%;减少30%,约占19%;减少10%,约占16%。
  在计算了不同地区、各类不同作物纯减量后果后,他认为东部发达地区可以承受化肥、农药减量,特别是发达城市完全可以承受。
  他同时提到,在常规基础上降低化学氮45%,将减产11%以上。但是每亩增施有机肥400公斤且增施叶面肥一次后,青菜增产效果明显。
  作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维华对于植物对磷钾的吸收更有研究。他认可继续添加氮肥对于粮食产量推动作用减弱的说法,不过这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比如,农民因为氮肥价格低廉,不愿意购买磷肥、钾肥配合使用,结果降低了氮肥的施用效果。
  他也认为,也许在局部地区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氮肥用量,但是否要在全国推行这一政策,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则告诉本刊记者,他在湖北等地进行的试验表明,如果十几年连续单一施用氮肥,可以导致绝产。在滇池等地区的局部试验也证明,可以减少一半的氮肥使用量。
  “我的观点是,尽量把目前的化肥用量控制住。如果再增长,环境就受不了了。”他说,目前肥料中有机肥占四分之一,如果提高到一半就比较理想。
  武维华也认为,化肥产生的污染必须解决,有机肥等办法也提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关键是配套政策没跟上。”黄鸿翔说,比如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使用中比较复杂、需要更多劳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很难推广。
  其实,目前对于降氮30%的不同看法也许是殊途同归:支持者认为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必将危及粮食安全,而反对者的目的也是不影响粮食增产。
  对于双方来讲,焦点也许是有效、稳妥的降氮路径。否则,任何轻率之举都会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
  环境保护与粮食安全,也许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采访最后,武维华说,他正考虑在全国“两会”上递交一份有关开展全民节约的提案,“我们一直在产粮上挖潜,也许在消耗上的节约空间也很大。”
其他文献
年过六旬的曹乃谦原是山西大同的一名警察,37岁才开始写小说,迄今发表的文学作品不过百万字,在中国文坛一向不温不火,却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视为如同莫言、李锐一样,“中国头一流的作家”。  “我简直不能懂为什么大陆的文学评论家没有足够地注意到曹乃谦的作品。”翻译完曹乃谦的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后,马悦然模仿小说中的山西雁北方言写道。  “他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这是马悦然对曹乃谦的评价。
2月23日上午开庭前,法院安检的工作人员瞅了一眼孙明(化名)蓝本的“实习律师证”,就放他进去了。  每次跟着师傅到庭,他都有些兴奋,庭辩交锋像是打一场仗,虽然他只是旁听,也感觉乐趣无穷,非常过瘾。而更主要的是,这个过程里,他能感到自己在吸收律师职业的养分,一切都似乎有了奔头。  通过司考是进入律师界的门票。可把一张门票兑现为一只律师的饭碗,其间,需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经历一条路  2011年圣诞
(主本按要文照采涉在访及本对采组象访报对:道象中出现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中哈铁路项目组组长、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李宝仁  延边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赵本跃  吉林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温晓天  吉林省社科院朝韩研究所所长张玉山  延边州委常委、延龙图党委书记于晓峰  珲春创力海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成日  延边海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义龙
有了“企业二代”,岂不是还会有“官二代”“名人二代”“军人二代”……那么是不是还要有“工人二代”“农民二代”?这是否又有点沦回“龙生龙,凤生凤,贼养儿子掘壁洞”的老路去了  “富二代”,是时下媒体及老百姓口中出现频率颇多的一个流行语,原意是指父辈打下家族江山的第二代,老上海称之为“小开”,广东人称之为“二世祖”。不过,“富二代”,是特指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第二代,多为80后一代人。称为富二代,言下之
5月底,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启程前往北京前,不寻常地专门邀请了包括本刊记者在内的数名驻美中国记者参加了一场圆桌会议。  我问他:“过去,一些美国政治家访华时,总喜欢在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等问题上大声抱怨,外界称之为‘抱怨式外交’……”  未等说完,盖特纳马上接过话头。“抱怨式外交,”他略停一下,“我不会采取这种策略。”  他紧接着阐述:“你看,我的大致看法是:我们两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彼此政
今年35岁的刘文钊正带着3个员工打包所有的公司货物,他打算从温州市区的写字楼撤离,搬迁到靠近郊区的双屿街道。这位身材瘦弱的温州个体老板,做了十多年服装外贸业务的沙场老将收缩战线以降低一些房租成本。  “如果不搬迁,房租将占到今年公司利润的30%,公司的经营根本难以为继。”他告诉本刊记者。  随着这几年的楼市暴涨,日渐高企的租金,最终波及实体经济的生存,从制造企业到商贸公司的运营成本节节攀升,坚持或
“在起诉之初,我就知道法院一定会判我败诉,但我还是要上诉。”58岁的董坚走出法庭后对记者说。  2006年12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董坚以卫生部不答复筹备“中国爱眼协会”申请,从而状告卫生部“行政不作为”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董坚的诉讼请求。  同在北京一中院,12月1日,对郝劲松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程序违法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同样驳回了郝劲松的全部诉讼请求。而在董坚败诉的两天前,北京宣
为了给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位烈士梳妆打扮,74小时内,许康飞空中飞行近39小时。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8位烈士的灵柩,灵堂正中,“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黑底白字格外醒目。  1月20日9时许,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在同一礼堂中准备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高的遗体送别仪式。每位烈士的灵床上都铺满了白菊,有两万多朵,是工作人员花了差不多30个
异地高考,最近正由期待变成蓝图,一张有截止日期的时间表,正逐步实施。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在河南调研时透露,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获国务院同意,将由教育部等四部委适时发布。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  有关推进异地高考的动作,近年来频繁出现:  2009年,《国家中长期教
12卷本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其主编周振鹤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行政区划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知名的行政区划研究专家。  周振鹤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曾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兼职。日前,就近来我国多地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周振鹤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