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举个新老基金净值成长率比较的例子。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代码260104,以下用B代替)2007年1月9日的净值为3元(3.0520≈3),规模(根据2006年4季报)约为40亿元。假设某只新基金A在当日完成发行,净值为1元,募集到的规模也为40亿元。
则2007年1月9日,A的总份额为(40亿/1=40亿)份,B的总份额为(40亿/3)份。
假设A和B在2007年1月9日均以16元(16.43≈16)的价格买入招商银行,则A和B在当日买入并持有股票C的股份数均为(40亿/16)份。
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假设到2008年1月9日,招商银行的价格变为32元,则当日A和B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即基金资产规模,均为[32×(40亿/16)=80亿]元;A的净值为(80亿/40亿=2)元,B的净值为[80亿/(40亿/3):6]元。
则2007年1月9日~2008年1月9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2-1)/1]×100%=100%,B的净值增长率为[(6-3)/3]×100%=100%。
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也就是说,尽管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的净值要高于新发基金A,但这并不妨碍一年内两者取得相同的净值增长率100%。
数理推出增幅同
和相对轻松的例子相比,数理推导谁都不爱读,却最具说服力。为了买绩优老基金买得安心,只好劳基民朋友为真理坚持往下读了。
命题:
初始规模相同的新基金和高净值基金,净值增长率没有区别。
已知:
新基金A和高净值基金B满足以下假设:
1.新发基金和高净值基金在考查期开始时规模相同;
2.在整个考查期间总份额不变;
3.在整个考查期内两只基金用所有的资金购买同一只股票;
4.在整个考查期内两只基金均不分红;
5.暂不考虑基金运作的交易费用。
设A在考查期开始S日时净值为1,B在s日的净值为k;A和B在S日的基金资产规模均为M元,并都在s日用所有资产买入股票C;股票C在考查期开始s日时,价格为P0元,在考查期结束S+T日时,价格为P1元。k>1,M、P0、P1均大于零。
证明:
S至S+T日,A和B净值增长率相同。
论证:
在S日,A和B的净值分别为1和k,则A的总份额为M/I=M份,乙为M/k份。
因股票C在S日的价格为P0元,故A和B在S日买入并持有C的股份数均为M/P0份。
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至S+T日,股票C价格变化为P1元,则S+T日A和B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即基金资产规模——均为P1×M/P0=P1M/P0元;A的净值为(P1M/P0)/M=P1/P0元,B的净值为(P1M/P0)/(M/k)=kP1/P0元。
则S至S+T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P1/P0-1)/1=P1/P0-1,B为(kP1/P0-k)/k=P1/P0-1。 也就是说,尽管高净值基金(或老基金)B的净值要高于新发基金A,但这并不妨碍S至S+T日A和B取得相同的净值增长率P1/P0-1。
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选股能力有高低
实际中,不同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有高有低,似乎并不符合上文的结论。这与我们所作的假设有关系。例如,取消新老基金都购买同一只股票的假设,就可能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论。
假如其他情形相同,但基金A购买股票C,B购买股票C’,C’在S日和S+T日的价格分别为P0’和P1’。则S至S+T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P1/P0-1)/1=P1/P0-1,B的净值增长率为(kP1’/P0’-k)/k=P1’/P0’-1。
P1/P0-1和P1’/P0’-1同时也是股票C和C’的股价上涨率,这说明基金A和B是否在观察期内选到股价上涨潜力更大的股票,即选股能力,是决定两者净值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选股能力与基金的净值高低及新老无直接关系。
以上数理分析虽然离实际仍有一定距离,但不妨碍对新老基金的净值增长高低,作一个基本的评判,即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其净值高低及新老并无联系。对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时,可能更应该关注基金净值或新老之外的因素,比如选股能力。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代码260104,以下用B代替)2007年1月9日的净值为3元(3.0520≈3),规模(根据2006年4季报)约为40亿元。假设某只新基金A在当日完成发行,净值为1元,募集到的规模也为40亿元。
则2007年1月9日,A的总份额为(40亿/1=40亿)份,B的总份额为(40亿/3)份。
假设A和B在2007年1月9日均以16元(16.43≈16)的价格买入招商银行,则A和B在当日买入并持有股票C的股份数均为(40亿/16)份。
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假设到2008年1月9日,招商银行的价格变为32元,则当日A和B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即基金资产规模,均为[32×(40亿/16)=80亿]元;A的净值为(80亿/40亿=2)元,B的净值为[80亿/(40亿/3):6]元。
则2007年1月9日~2008年1月9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2-1)/1]×100%=100%,B的净值增长率为[(6-3)/3]×100%=100%。
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也就是说,尽管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的净值要高于新发基金A,但这并不妨碍一年内两者取得相同的净值增长率100%。
数理推出增幅同
和相对轻松的例子相比,数理推导谁都不爱读,却最具说服力。为了买绩优老基金买得安心,只好劳基民朋友为真理坚持往下读了。
命题:
初始规模相同的新基金和高净值基金,净值增长率没有区别。
已知:
新基金A和高净值基金B满足以下假设:
1.新发基金和高净值基金在考查期开始时规模相同;
2.在整个考查期间总份额不变;
3.在整个考查期内两只基金用所有的资金购买同一只股票;
4.在整个考查期内两只基金均不分红;
5.暂不考虑基金运作的交易费用。
设A在考查期开始S日时净值为1,B在s日的净值为k;A和B在S日的基金资产规模均为M元,并都在s日用所有资产买入股票C;股票C在考查期开始s日时,价格为P0元,在考查期结束S+T日时,价格为P1元。k>1,M、P0、P1均大于零。
证明:
S至S+T日,A和B净值增长率相同。
论证:
在S日,A和B的净值分别为1和k,则A的总份额为M/I=M份,乙为M/k份。
因股票C在S日的价格为P0元,故A和B在S日买入并持有C的股份数均为M/P0份。
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至S+T日,股票C价格变化为P1元,则S+T日A和B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即基金资产规模——均为P1×M/P0=P1M/P0元;A的净值为(P1M/P0)/M=P1/P0元,B的净值为(P1M/P0)/(M/k)=kP1/P0元。
则S至S+T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P1/P0-1)/1=P1/P0-1,B为(kP1/P0-k)/k=P1/P0-1。 也就是说,尽管高净值基金(或老基金)B的净值要高于新发基金A,但这并不妨碍S至S+T日A和B取得相同的净值增长率P1/P0-1。
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选股能力有高低
实际中,不同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有高有低,似乎并不符合上文的结论。这与我们所作的假设有关系。例如,取消新老基金都购买同一只股票的假设,就可能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论。
假如其他情形相同,但基金A购买股票C,B购买股票C’,C’在S日和S+T日的价格分别为P0’和P1’。则S至S+T日,A的净值增长率为(P1/P0-1)/1=P1/P0-1,B的净值增长率为(kP1’/P0’-k)/k=P1’/P0’-1。
P1/P0-1和P1’/P0’-1同时也是股票C和C’的股价上涨率,这说明基金A和B是否在观察期内选到股价上涨潜力更大的股票,即选股能力,是决定两者净值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选股能力与基金的净值高低及新老无直接关系。
以上数理分析虽然离实际仍有一定距离,但不妨碍对新老基金的净值增长高低,作一个基本的评判,即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其净值高低及新老并无联系。对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时,可能更应该关注基金净值或新老之外的因素,比如选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