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顺德祠堂享誉岭南,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顺德祠堂墙楣上的壁画形象生动、色彩美观大方,还包含着建筑重修、重建时间等重要信息。文章根据2007-2009年间顺德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探讨祠堂壁画及壁画师的情况。
关键词:顺德;祠堂;壁画;画师
1 壁画的题材
顺德祠堂壁画的题材包括水墨云龙、人物、花鸟石、山水等,极具装饰功能,也有明确的教化功能,对道德准则、传统价值观、人生观的推崇是壁画题材的一大特色。
1.1 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如《晋爵图》《青云得路》《福禄寿》《富贵图》《锦上添花》《英雄富贵》《金带图》《一气高升》《富贵寿巧图》《春魁报喜图》《将相王侯图》等,是重要的壁画题材。其中,《五桂联芳》更是频频见于祠堂,这个典故是:“五代时,有窦然山,字禹均。任职谏议,生五子,相继登科,有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因此,也被称为“窦家五桂”。祠堂多以此题材,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像窦家五子般联袂登科、出人头地。
1.2 对读书修身的重视
如《朝云侍读图》《教子一经图》《传经图》《伏生传经图》《讲道德经》都是壁画中极为常见的主题。其中,《一家词赋图》中,两老者坐于桌旁,手拿书卷,捋须交谈。老者身后,一个童子饶有兴致地望向旁边的仕女与年轻士子。仕女坐在桌旁大石上,士子拿着书,面目严肃,似在讲解书中知识。表现了一家大小均传诵经书,以达至诗礼传家、修身养性。
读书的意境和情趣也是壁画师所追求的。《静坐深山读周易》中以清雅的山石、老树为背景,营造恬静出世的氛围,文人坐于石上,研读经书。而读诗、作诗,更常与酒、琴、棋结合,称为“诗酒琴棋”。
《晒腹图》则诙谐地表现饱读诗书的乐趣。此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图中一文人大腹便便地倚坐在地,一面看书,一面晒太阳。身旁书童手扶书卷,画面惟妙惟肖。
1.3 对天子龙颜的强调
这个主题主要通过水墨云龙来体现。此种题材常被命名为《为龙点睛》《教子朝天图》《国色龙颜》《风云际会》《际会图》《教子腾云》等。祠堂头门正中,壁画在缠绕的云纹间绘制大龙与小龙各一,龙头相对,龙口喷水柱,大龙龙头稍倾向下,小龙龙头向上昂,互相呼应。画面似乎是表现大龙对小龙谆谆教诲,要忠心守护、侍奉天子。云龙旁写有“终非池中物”,寓意该祠子孙后代,必能冲出桎梏、飞黄腾达。
1.4 对孝道的推崇
《鹿乳供亲》《二十四孝图》均是民间耳熟能详表现孝道的典故,其中的要点是子息繁衍、儿孙满堂。因而《公孙耍乐图》《三多图》和隐喻世代生息、繁衍不断的《三田和合图》等题材较为多见。这种对子息昌盛的向往之情,既可以通过人物画中的典故表现,亦可通过花鸟山石表现。冲鹤潘家祠的《富贵百子图》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好寓意的物件糅合在了一起:一对喜鹊站在松树枝上,松树旁放置大石,石上站着一只锦鸡,石旁长有牡丹数朵。松树上有淡蓝淡红的松子,数量颇丰,点出了此壁画的主题。人物画中,眉目慈善的老叟与多名憨态可掬的儿童,组成了充满和乐童趣的画面。
1.5 对仁义的推崇
《英雄会》《说仁义》《兴汉三杰》《授三略》《踏雪寻梅》《五贤聚会图》《三聘诸葛》等题材,多是反映古人的仁义和高风亮节的著名典故。
1.6 对长寿的追求
多福多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普遍追求。顺德祠堂壁画中有绘制仙鹤、松树、柏树等寓意福寿的动、植物,如《松鹤双寿》《福寿双全》等,也有以人物画题材来表现的。《松芝益寿图》中心为一老叟,白发白须白眉,面目慈善,向身旁两人展示手中灵芝,老者身后还有松树。这幅画将具有长寿意味的“老者、松、芝”元素重新组合成一幅有直白寓意的并具有一定故事性的壁画,配上“益寿松芝多吉庆,延年柏酒醉长春”的诗句,极具吉祥寓意。
顺德祠堂壁畫也借道家、民间典故等题材隐喻长寿,如《八仙醉酒》《饮中八仙图》《桃源洞》《路中访道》《群仙会》《醉乐瑶池》《王子晋登仙》《鹤结仙缘》《渔女登仙图》,以及寓意神仙增寿的《海屋添筹图》等。其中,《瑶池宴乐》《王子晋登仙》最为常见。
1.7 对隐逸情怀、高风亮节的向往
这个主题以花石、山水、兰花、《七贤图》《爱莲说》《采菊东篱下图》《诗酒琴棋》《渔樵耕读》《渊明归隐》《携琴访友图》等塑造“呼童耕春望烟迹,为植芭蕉把地锄”的画面。庞德公、陶渊明、王羲之、刘伶、李白等高士都是颇受壁画师青睐的人物形象。
2 对壁画师的初步探讨
2.1 壁画在顺德的发展历史
壁画自何时起应用于顺德建筑,目前缺乏材料,难以考究。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调查,最早的壁画年款来自北滘龙涌九川谈公祠的山水壁画,由横溪袁添绘于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其次是裕源黎氏大宗祠的山水人物壁画,由瑞云居士在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绘制。画中人物神情生动自然,略粗的衣纹线条与清后期的壁画极为相似,设色淡雅。因而笔者认为嘉庆时的壁画已经相当成熟,应该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据苏禹老师所著《顺德祠堂》,道光年间的壁画出现在北滘槎涌的东昌郑公祠,是吴栋石于己亥年(1839)绘制的《教子腾云》《传经图》。有明确咸丰年间纪年的壁画有杏坛高赞的友乔梁公祠、乐从葛岸的岑氏大宗祠、杏坛龙潭的龙兴坊闸门楼。
大量壁画的创作年代集中在同治、光绪年间。画上有明确同治、光绪年款的约有62间,另有若干间祠堂、民居。虽壁画只有干支年款,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但建筑本身是典型的清后期风格,壁画创作也应是此时间。因此,同治、光绪年间壁画的实际数量应该更多。此时期的壁画师数量也很多,罗源泉、陈墨泉、陈生泉、陈月泉、麦月泉、陈香泉、韩柱石、曾瑞轩、陈瑶石、梁默亭等一大批壁画师均在此时期有大量作品流传。曾为广州陈家祠作画的著名画师杨瑞石,其创作高峰期也集中于光绪年间,在顺德不少祠堂都留下了墨宝。因此推测,同治、光绪年间是顺德壁画业发展极为辉煌的时期。 至民国年间,壁畫创作仍在继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前的顺德壁画的年款最晚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绘制于杏坛罗水罗氏大宗祠中。其次是民国二十年(1931)的右滩黄氏大宗祠壁画。至抗日战争前,以装修工匠出名的桃村仍有500多人从事壁画业,战争开始后才逐渐失传。
2.2 壁画师的身份初探
查阅顺德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资料可知,只有极小部分祠堂的壁画由族内子孙创作,如诵芬黄公祠的《孟浩然踏雪寻梅图》即由其十六传孙黄开宝绘制。此外,几乎都是由职业画师完成的。
壁画师与一般建筑工匠不同,这些在脚手架上摆弄灰瓦的丹青艺人被“三行”尊称为“装修先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在祠堂、民居的墙头挥洒出一幅幅人物、花鸟,最后还会加上一句“某某年某月某某某戏墨”“某某年某月某某某学绘”的落款,为我们了解祠堂的修建历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
但是,当笔者试着整理这群壁画师的资料时产生了极大的疑问。画师名字的命名方式雷同,以“泉”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20名之多;以“石”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11名;以“轩”“亭”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8名。而且这些画师的姓氏不同,应该不是同一家族中同一辈分的人。还有些画师喜欢自称为“雷泉山人”“墨泉居士”等,似乎“雷泉”“墨泉”更像是一个别号。
据壁画落款、文献记载,顺德祠堂壁画师多来自顺德本地北滘镇桃村、容桂街道桂洲等地。《顺德县志》载:“桃村之圬者皆流通他郡”,其中,“圬”是抹灰、粉刷之意,明确出自北滘桃村工匠之手的砖雕、灰塑多见于顺德祠堂。乐从平布的愈进林公祠中的壁画落款为“桃村关子成造”,北滘林头梁氏大宗祠绘制壁画的黎江,在龙江世埠、北滘桃村和碧江、乐从路州等地祠堂、庙宇、书塾绘制壁画的关梦颜、关逸南都是清代晚期重要的桃村壁画师。除了桃村,桂洲也是壁画师的重要诞生地。出色者有陈生泉,与陈墨泉、陈月泉、陈流泉、陈香泉等人曾多次合作绘制祠堂壁画,他们或许是来自同一地域的个体画师,分别承接业务,有时共同完成某一地壁画,又或许是同一作坊的工匠,集体对外承接业务。这一点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禹.顺德祠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郭汝诚.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顺德;祠堂;壁画;画师
1 壁画的题材
顺德祠堂壁画的题材包括水墨云龙、人物、花鸟石、山水等,极具装饰功能,也有明确的教化功能,对道德准则、传统价值观、人生观的推崇是壁画题材的一大特色。
1.1 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如《晋爵图》《青云得路》《福禄寿》《富贵图》《锦上添花》《英雄富贵》《金带图》《一气高升》《富贵寿巧图》《春魁报喜图》《将相王侯图》等,是重要的壁画题材。其中,《五桂联芳》更是频频见于祠堂,这个典故是:“五代时,有窦然山,字禹均。任职谏议,生五子,相继登科,有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因此,也被称为“窦家五桂”。祠堂多以此题材,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像窦家五子般联袂登科、出人头地。
1.2 对读书修身的重视
如《朝云侍读图》《教子一经图》《传经图》《伏生传经图》《讲道德经》都是壁画中极为常见的主题。其中,《一家词赋图》中,两老者坐于桌旁,手拿书卷,捋须交谈。老者身后,一个童子饶有兴致地望向旁边的仕女与年轻士子。仕女坐在桌旁大石上,士子拿着书,面目严肃,似在讲解书中知识。表现了一家大小均传诵经书,以达至诗礼传家、修身养性。
读书的意境和情趣也是壁画师所追求的。《静坐深山读周易》中以清雅的山石、老树为背景,营造恬静出世的氛围,文人坐于石上,研读经书。而读诗、作诗,更常与酒、琴、棋结合,称为“诗酒琴棋”。
《晒腹图》则诙谐地表现饱读诗书的乐趣。此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图中一文人大腹便便地倚坐在地,一面看书,一面晒太阳。身旁书童手扶书卷,画面惟妙惟肖。
1.3 对天子龙颜的强调
这个主题主要通过水墨云龙来体现。此种题材常被命名为《为龙点睛》《教子朝天图》《国色龙颜》《风云际会》《际会图》《教子腾云》等。祠堂头门正中,壁画在缠绕的云纹间绘制大龙与小龙各一,龙头相对,龙口喷水柱,大龙龙头稍倾向下,小龙龙头向上昂,互相呼应。画面似乎是表现大龙对小龙谆谆教诲,要忠心守护、侍奉天子。云龙旁写有“终非池中物”,寓意该祠子孙后代,必能冲出桎梏、飞黄腾达。
1.4 对孝道的推崇
《鹿乳供亲》《二十四孝图》均是民间耳熟能详表现孝道的典故,其中的要点是子息繁衍、儿孙满堂。因而《公孙耍乐图》《三多图》和隐喻世代生息、繁衍不断的《三田和合图》等题材较为多见。这种对子息昌盛的向往之情,既可以通过人物画中的典故表现,亦可通过花鸟山石表现。冲鹤潘家祠的《富贵百子图》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好寓意的物件糅合在了一起:一对喜鹊站在松树枝上,松树旁放置大石,石上站着一只锦鸡,石旁长有牡丹数朵。松树上有淡蓝淡红的松子,数量颇丰,点出了此壁画的主题。人物画中,眉目慈善的老叟与多名憨态可掬的儿童,组成了充满和乐童趣的画面。
1.5 对仁义的推崇
《英雄会》《说仁义》《兴汉三杰》《授三略》《踏雪寻梅》《五贤聚会图》《三聘诸葛》等题材,多是反映古人的仁义和高风亮节的著名典故。
1.6 对长寿的追求
多福多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普遍追求。顺德祠堂壁画中有绘制仙鹤、松树、柏树等寓意福寿的动、植物,如《松鹤双寿》《福寿双全》等,也有以人物画题材来表现的。《松芝益寿图》中心为一老叟,白发白须白眉,面目慈善,向身旁两人展示手中灵芝,老者身后还有松树。这幅画将具有长寿意味的“老者、松、芝”元素重新组合成一幅有直白寓意的并具有一定故事性的壁画,配上“益寿松芝多吉庆,延年柏酒醉长春”的诗句,极具吉祥寓意。
顺德祠堂壁畫也借道家、民间典故等题材隐喻长寿,如《八仙醉酒》《饮中八仙图》《桃源洞》《路中访道》《群仙会》《醉乐瑶池》《王子晋登仙》《鹤结仙缘》《渔女登仙图》,以及寓意神仙增寿的《海屋添筹图》等。其中,《瑶池宴乐》《王子晋登仙》最为常见。
1.7 对隐逸情怀、高风亮节的向往
这个主题以花石、山水、兰花、《七贤图》《爱莲说》《采菊东篱下图》《诗酒琴棋》《渔樵耕读》《渊明归隐》《携琴访友图》等塑造“呼童耕春望烟迹,为植芭蕉把地锄”的画面。庞德公、陶渊明、王羲之、刘伶、李白等高士都是颇受壁画师青睐的人物形象。
2 对壁画师的初步探讨
2.1 壁画在顺德的发展历史
壁画自何时起应用于顺德建筑,目前缺乏材料,难以考究。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调查,最早的壁画年款来自北滘龙涌九川谈公祠的山水壁画,由横溪袁添绘于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其次是裕源黎氏大宗祠的山水人物壁画,由瑞云居士在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绘制。画中人物神情生动自然,略粗的衣纹线条与清后期的壁画极为相似,设色淡雅。因而笔者认为嘉庆时的壁画已经相当成熟,应该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据苏禹老师所著《顺德祠堂》,道光年间的壁画出现在北滘槎涌的东昌郑公祠,是吴栋石于己亥年(1839)绘制的《教子腾云》《传经图》。有明确咸丰年间纪年的壁画有杏坛高赞的友乔梁公祠、乐从葛岸的岑氏大宗祠、杏坛龙潭的龙兴坊闸门楼。
大量壁画的创作年代集中在同治、光绪年间。画上有明确同治、光绪年款的约有62间,另有若干间祠堂、民居。虽壁画只有干支年款,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但建筑本身是典型的清后期风格,壁画创作也应是此时间。因此,同治、光绪年间壁画的实际数量应该更多。此时期的壁画师数量也很多,罗源泉、陈墨泉、陈生泉、陈月泉、麦月泉、陈香泉、韩柱石、曾瑞轩、陈瑶石、梁默亭等一大批壁画师均在此时期有大量作品流传。曾为广州陈家祠作画的著名画师杨瑞石,其创作高峰期也集中于光绪年间,在顺德不少祠堂都留下了墨宝。因此推测,同治、光绪年间是顺德壁画业发展极为辉煌的时期。 至民国年间,壁畫创作仍在继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前的顺德壁画的年款最晚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绘制于杏坛罗水罗氏大宗祠中。其次是民国二十年(1931)的右滩黄氏大宗祠壁画。至抗日战争前,以装修工匠出名的桃村仍有500多人从事壁画业,战争开始后才逐渐失传。
2.2 壁画师的身份初探
查阅顺德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资料可知,只有极小部分祠堂的壁画由族内子孙创作,如诵芬黄公祠的《孟浩然踏雪寻梅图》即由其十六传孙黄开宝绘制。此外,几乎都是由职业画师完成的。
壁画师与一般建筑工匠不同,这些在脚手架上摆弄灰瓦的丹青艺人被“三行”尊称为“装修先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在祠堂、民居的墙头挥洒出一幅幅人物、花鸟,最后还会加上一句“某某年某月某某某戏墨”“某某年某月某某某学绘”的落款,为我们了解祠堂的修建历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
但是,当笔者试着整理这群壁画师的资料时产生了极大的疑问。画师名字的命名方式雷同,以“泉”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20名之多;以“石”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11名;以“轩”“亭”作名字中最后一字的画师有8名。而且这些画师的姓氏不同,应该不是同一家族中同一辈分的人。还有些画师喜欢自称为“雷泉山人”“墨泉居士”等,似乎“雷泉”“墨泉”更像是一个别号。
据壁画落款、文献记载,顺德祠堂壁画师多来自顺德本地北滘镇桃村、容桂街道桂洲等地。《顺德县志》载:“桃村之圬者皆流通他郡”,其中,“圬”是抹灰、粉刷之意,明确出自北滘桃村工匠之手的砖雕、灰塑多见于顺德祠堂。乐从平布的愈进林公祠中的壁画落款为“桃村关子成造”,北滘林头梁氏大宗祠绘制壁画的黎江,在龙江世埠、北滘桃村和碧江、乐从路州等地祠堂、庙宇、书塾绘制壁画的关梦颜、关逸南都是清代晚期重要的桃村壁画师。除了桃村,桂洲也是壁画师的重要诞生地。出色者有陈生泉,与陈墨泉、陈月泉、陈流泉、陈香泉等人曾多次合作绘制祠堂壁画,他们或许是来自同一地域的个体画师,分别承接业务,有时共同完成某一地壁画,又或许是同一作坊的工匠,集体对外承接业务。这一点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禹.顺德祠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郭汝诚.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