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黄锡璆:从小汤山到火神山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3日,經过短短十天的设计施工,专门用于收治新冠状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中国武汉交付使用。创造这一“中国速度”奇迹的,是7000多名一线建设者及其背后强大的支援体系。其中,以医疗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为组长的技术支持团队,功不可没。
  1月24日上午,年近八旬的黄锡璆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进会议室,一进门就急着查看火神山医院的布局图。他还带来了自己手写的“请战书”,上面写着:“本人是党员,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
  时间回溯到2003年“非典”期间,黄锡璆临危受命设建小汤山救急医院,上级下达指令,三天三夜必须完工。他力排众议,把三天改为七天,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建成的医院不足以在隔离、通风等方面达到烈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那一年他62岁,身患眼疾的他,带领团队24小时接力,不眠不休,最终让“小汤山”拔地而起。“小汤山”共收治680名患者,最终672人康复出院,参与治疗和护理的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
  黄锡璆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黄锡璆的父母希望儿子能够留在印尼继承家业。黄锡璆却说:“祖国获得新生,年轻人应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1957年,正在读高二的黄锡璆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他二话不说,在当地政府移民局“保证一辈子不再回去”的契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地乘坐“芝万宜”号轮船,历时五天五夜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9年他参加高考,考上了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开始了三线建设,对他寄予厚望的领导有意留他在北京,可他坚持要到最艰苦的第一线去,于是来到了四川泸州自贡,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
  十年浩劫,海外归国华侨,被戴上了“黑九类”的帽子,当别人在自怨自艾时,他总是这样给自己励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还在劳动之余学起了英语。1984年,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黄锡璆被公派到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198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研究医疗建筑的留学博士。
  比利时、美国、新加坡等国抛出了橄榄枝,他却不为所动,还劝导同学们一起回国:“国外再好也是人家的地方,我们出来留学的费用相当于好几个农民几年的收入,国家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培养我们,我们应该回去给国家做点事情。”
  1992年,黄锡璆挂帅设计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建成后,宽敞的门诊大厅、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等设施,当时在国内都是首创。尤其是宽敞的门诊大厅,在当时被不少人批评“太浪费了”“国外也没有这么大的门诊大厅”。但曾多次到各级医院调研的黄锡璆认为,国外的医院与我国的不同,国外医院多为预约制,挂号队伍排到医院门外的情况很少见。如今,28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他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门诊大厅人满为患的问题,这样的理念很有先见之明。
  如今,黄锡璆早已是令人敬仰的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但年近八旬的他仍默默耕耘在医疗建筑设计一线。曾有公司感叹于“黄锡璆”这3个字的品牌价值,想以百万年薪挖他,他断然谢绝了。
  退休前,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放着一个“随时待命”的拉杆箱,方便他“拎起包就走”。2001年他退休了,这个拉杆箱却仍在“服役”,即使现在,只要工作需要,他依旧随时“拎起包就走”。
  黄老常说:“我喜欢工作,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单位需要,我愿意一直工作下去。”
  热议锐评:黄锡璆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中国医疗建筑事业,几十年勤耕不辍,奉献不止。纵观老人的一生,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以报效祖国为原则,都以最好地服务人民为准则,这颗纯粹而又深沉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正是有了无数像黄老这样的脊梁、这样的斗士,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次次赢得战役,愈加繁荣富强。
  素材运用:我和我的祖国;奇迹;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永远在路上……
  (资料来源:搜狐网、网易)
其他文献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我心中默背《沁园春·雪》,涌起豪情壮志之时,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登峰造极之作,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在我内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尤为耀眼夺目。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是在前年的暑假,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背下这篇近三千字的长文。刚开始背的时候,
上中学那年,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他身材修长挺拔,面色略有一些苍白,像一杆清竹,显得文静而脱俗。  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大讲话,也不大合群的样子,但他身上流淌出来的那种淡淡的忧伤的气质,像一首诗一样,迷倒很多女生。  那时候,我们都用钢笔写字,大多数同学通常都只有一支钢笔,家境略好些同学,拥有两支或三支钢笔。钢笔多的同学神情与底气就与我们有些不同,言语间自然而然就有了某种优越感。当然,能拥有“英雄
在我家楼后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在我房间的窗户外伸展着枝条,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我一直都很好奇,它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又是经过多少年的挣扎,才伸展到我的窗前。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它就一直在那里。微风吹过,吹得它摇摇晃晃,像是在对我打招呼。  每至春天,它便开始发芽,用独属于梧桐的嫩绿点缀了我的窗。每每伏案,它就像守护神替我挡住外面噪杂的声音,仿佛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梧桐;每每抬头,入眼便是梧桐
【中考真题】  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智者乐水”“源远流长”两个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任选一个篇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或者,可以为本书写一个“序言”,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这本书的制作。   【文题解读】  本题非常富有创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多元文体与多元选材。序言,倾向于说明文,一本书少不了序言,
【佳作示例】  仍记得幼时在宜春,日日清早都要随祖父晨练。  晓光初现,晨雾将歇,我就从美梦中被唤醒。方睁眼,便瞧见一袭白衫,周身仿佛泛着微光,腰间系着橙红的腰包,更衬得年逾花甲的祖父飒爽之极。我赶忙起身换了装束,跟着祖父去公园,他打太极,我滑旱冰。  进到园里,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林木丛立,群鸟相鸣,活泼而静谧。走到那方熟悉的石凳旁,祖父解下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老旧的音箱,又从兜中摸出一块洁
我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父亲裸露着的腰背上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父亲腰总是不好。他做点小生意,常常要亲自搬搬抬抬,貨很重,这次还把腰伤着了。父亲说忙,就扛着,于是我为父亲在家中做艾灸。  我其实不喜这种艾苦味儿,甚至还觉得呛鼻。但是,艾灸对父亲的腰好。点燃艾条,在父亲不再强健厚实的腰背部,沿着膀胱经上上下下缓缓移动,在命门穴上面,隔空绕圈,时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陆庆屹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以2013年至2016年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记录了相濡以沫50多年的父母的美丽日常。“人最幸福的是看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活里留下印记。生活很美好,在经历各种事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更坚强一点。”陆庆屹说,“希望我们走过天涯海角,始终不忘心中柔软。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陆庆屹和《四个春天》  陆
从古至今,五千年的古国文明繁荣与衰败、动荡与振兴,受尽岁月与历史的洗礼,华夏九州,像一头雄狮,昂首挺胸,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行走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璀璨明珠,古国文明振天下  中华大地山河壮丽、风光迷人,古老的民族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明。巍巍的群山、无垠的草原、肥沃的田野、纵横的河流,引得多少英雄为此折腰,引起多少文人无限诗情。  自儿时起,唐诗的声音就如雷贯耳。“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给
1月10日,由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系统,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实现对我国领土、领海的全面覆盖,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在服务区内,用户可以使用话音、短信、数据通信及位置服务。  除了手持电话外,还有车载终端、天通猫等多种终端类型,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機应用直接连接终端,实现卫星通信。目前,该系统由中国电信独家运营,号段为1
到底什么样的诗叫好诗?在前不久收官的综艺节目《我是演说家》中,选手康瑜读了一首小诗,惹哭了台下的嘉宾和观众。诗是这样写的:小时候/问奶奶:星星是什么/奶奶说:人死了就变成天上的星星/现在/爷爷奶奶变成了天上最亮的那两颗/我常常望着夜空不说话/等星星说话。这首小诗的作者,是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也是康瑜的学生。  2015年夏天,康瑜22歲,彼时,她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已经顺利保研。然而,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