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中国画的留白到传统园林的虚实再到现代园林的变革,这一系列的演变是绘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的体现。
关键词:留白;中国画;虚实相生;园林景观设计;绘画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000--01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建筑学、园林学、地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利用的过程。它从诞生之初就与绘画艺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从绘画的角度切入,意图通过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绘画的共性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目前中国园林景观提出一定的思考。
1 中国画与园林造景
1.1中国画的留白
“留白”即“空白”也可以说是“布白”或“计白”,是绘画、设计、摄影、音乐甚至是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创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的重要艺术手法。“留白”一词最早源于中国画,是指国画作品中不留笔墨的空白处,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中的留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而是“计白当黑”,达到以虚代实、虚实相生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作画者的思想感情,引导观赏者无尽的联想,提升作品的意境。
“留白”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崭露头角,产生于先秦的“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华丽之美,形成于六朝的“出水芙蓉”的平凡之美,成熟于唐代,繁荣于宋代。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事件,它贯穿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以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为哲学依据,把“无为而无所不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运用在艺术领域,把中国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1.2中国园林中的留白
中国画与园林造景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不同门类,但都属于传统文化的产物,两者受到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是二维的纸上园林,园林则是三维的立体的景观。这两种艺术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都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十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摘自《老子》的第十一章,阐述了“有”与“无”即实际存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老子认为“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可以说无既是有,又高于有。这种辨证关系一直是着中国画中留白的精华所在。
在园林造景中,“有”与“无”就是景观设计中实景与虚景的对立统一。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是空间设计,“实景”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主要载体和限定空间的主要形式,像景观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虚景”是景观中实体元素以外的部分,没有固定的形状特征,如广场空间、花园空间、绿地空间等。实景空间是有限的实体理性空间,而虚景空间是无限的审美感受空间。
园林中的“实景”与“虚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说,园中的每一处都与虚实有关,实景是虚景的物质基础,虚景是实景的再升华。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因小见大,天人合一,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之处。例如宋代画家郭熙云:“山得水则活,水得山则媚”,水景与园林中其他硬质景观相比,是一种“虚”的空间。山林亭阁倒映水中,虚景衬托实景,全园生动。
2 现代绘画与园林景观设计
2.1 现代绘画产生与发展
现代绘画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强调简单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和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不同于传统绘画严格的透视规律和具象的形体要求。现代绘画开始于塞尚的印象派,包括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
现代绘画是工业革命后经济、政治的产物,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复杂、深刻的人性思考。跳出艺术语言、主题的枷锁,采用荒诞、抽象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是人们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绘画的变革对现代主义景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2.2 现代园林景观的产生
现代园林景观起源于1925年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园林景观吸取了大量优秀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式或自然式的束缚,采用了一种当时新的动态均衡构图,是不规则几何形体的体现。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优秀的西方现代造园艺术,综合运用了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艺术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形成了东西园林艺术结合、园林文化深厚、园林风格多元化、园林种类增多的现象。中国现代园林由上层阶级的私人园林演变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其类型也发展为住宅区绿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
2.3 现代绘画对园林景观的内在影响
20世纪前期,由于东西方交流增多,西方现代画派的绘画进入中国美术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绘画的影响从早期的美术界延伸到中国的每个角落。
在艺术领域,绘画艺术是先锋,它的变革带动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无论是从早期的立体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波普艺术、极简艺术,每一次的绘画艺术的线条、块面、色彩的变化丰富了园林景观艺术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思想,每一次园林景观的创新都来自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如,立体主义的多变的几何形体,超现实主义中的有机形体——卵形、肾形、飞镖形、阿米巴曲线,抽象表现主义的大面积色彩和线条,极简主义中的具有工业色彩的简洁几何形体,大地艺术中的塑造景观空间等。
例如,野兽派作品中的有机曲线、自由变化的图案、抽象的块面大量运用于托马斯﹒丘奇(美国)创作的唐纳花园中。庭院由不规则的折线和曲线形成的,肾形的泳池与池中雕塑的曲线形成流动的线条,处处皆是景。
4 结语
从中国画的留白到传统园林的虚实再到现代园林的变革,这一系列的演变是绘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天人合一、小中见大、移步换景是中国现代园林的本土民族特征,同时吸取了西方现代园林的精髓。园林造景的东西结合是对过去的否定与继承,对未来的畅想,是景观变革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缨;《无形有意 无语有声》;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安新东,段渊古,李雪莲,韩春妮;《景观设计中的虚实与中国画留白之关联性研究》;西北林學院学报;2010,25(1):198~201
[3] 吴金茂;《中国画的留白》;辽宁师专学报;2004
[4] 李雪莲,安新东,传小林;《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留白”》;北方园艺;2009(11):203~205
[5] 薛斌;《虚实相生 动静皆宜》;文物世界;2003
[6] 丛鑫,段渊古;《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658,3945
关键词:留白;中国画;虚实相生;园林景观设计;绘画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000--01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建筑学、园林学、地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利用的过程。它从诞生之初就与绘画艺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从绘画的角度切入,意图通过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绘画的共性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目前中国园林景观提出一定的思考。
1 中国画与园林造景
1.1中国画的留白
“留白”即“空白”也可以说是“布白”或“计白”,是绘画、设计、摄影、音乐甚至是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创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的重要艺术手法。“留白”一词最早源于中国画,是指国画作品中不留笔墨的空白处,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中的留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而是“计白当黑”,达到以虚代实、虚实相生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作画者的思想感情,引导观赏者无尽的联想,提升作品的意境。
“留白”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崭露头角,产生于先秦的“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华丽之美,形成于六朝的“出水芙蓉”的平凡之美,成熟于唐代,繁荣于宋代。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事件,它贯穿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以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为哲学依据,把“无为而无所不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运用在艺术领域,把中国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1.2中国园林中的留白
中国画与园林造景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不同门类,但都属于传统文化的产物,两者受到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是二维的纸上园林,园林则是三维的立体的景观。这两种艺术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都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十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摘自《老子》的第十一章,阐述了“有”与“无”即实际存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老子认为“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可以说无既是有,又高于有。这种辨证关系一直是着中国画中留白的精华所在。
在园林造景中,“有”与“无”就是景观设计中实景与虚景的对立统一。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是空间设计,“实景”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主要载体和限定空间的主要形式,像景观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虚景”是景观中实体元素以外的部分,没有固定的形状特征,如广场空间、花园空间、绿地空间等。实景空间是有限的实体理性空间,而虚景空间是无限的审美感受空间。
园林中的“实景”与“虚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说,园中的每一处都与虚实有关,实景是虚景的物质基础,虚景是实景的再升华。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因小见大,天人合一,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之处。例如宋代画家郭熙云:“山得水则活,水得山则媚”,水景与园林中其他硬质景观相比,是一种“虚”的空间。山林亭阁倒映水中,虚景衬托实景,全园生动。
2 现代绘画与园林景观设计
2.1 现代绘画产生与发展
现代绘画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强调简单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和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不同于传统绘画严格的透视规律和具象的形体要求。现代绘画开始于塞尚的印象派,包括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
现代绘画是工业革命后经济、政治的产物,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复杂、深刻的人性思考。跳出艺术语言、主题的枷锁,采用荒诞、抽象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是人们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绘画的变革对现代主义景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2.2 现代园林景观的产生
现代园林景观起源于1925年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园林景观吸取了大量优秀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式或自然式的束缚,采用了一种当时新的动态均衡构图,是不规则几何形体的体现。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优秀的西方现代造园艺术,综合运用了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艺术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形成了东西园林艺术结合、园林文化深厚、园林风格多元化、园林种类增多的现象。中国现代园林由上层阶级的私人园林演变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其类型也发展为住宅区绿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
2.3 现代绘画对园林景观的内在影响
20世纪前期,由于东西方交流增多,西方现代画派的绘画进入中国美术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绘画的影响从早期的美术界延伸到中国的每个角落。
在艺术领域,绘画艺术是先锋,它的变革带动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无论是从早期的立体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波普艺术、极简艺术,每一次的绘画艺术的线条、块面、色彩的变化丰富了园林景观艺术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思想,每一次园林景观的创新都来自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如,立体主义的多变的几何形体,超现实主义中的有机形体——卵形、肾形、飞镖形、阿米巴曲线,抽象表现主义的大面积色彩和线条,极简主义中的具有工业色彩的简洁几何形体,大地艺术中的塑造景观空间等。
例如,野兽派作品中的有机曲线、自由变化的图案、抽象的块面大量运用于托马斯﹒丘奇(美国)创作的唐纳花园中。庭院由不规则的折线和曲线形成的,肾形的泳池与池中雕塑的曲线形成流动的线条,处处皆是景。
4 结语
从中国画的留白到传统园林的虚实再到现代园林的变革,这一系列的演变是绘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天人合一、小中见大、移步换景是中国现代园林的本土民族特征,同时吸取了西方现代园林的精髓。园林造景的东西结合是对过去的否定与继承,对未来的畅想,是景观变革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缨;《无形有意 无语有声》;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安新东,段渊古,李雪莲,韩春妮;《景观设计中的虚实与中国画留白之关联性研究》;西北林學院学报;2010,25(1):198~201
[3] 吴金茂;《中国画的留白》;辽宁师专学报;2004
[4] 李雪莲,安新东,传小林;《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留白”》;北方园艺;2009(11):203~205
[5] 薛斌;《虚实相生 动静皆宜》;文物世界;2003
[6] 丛鑫,段渊古;《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658,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