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登录因特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
1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 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1 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学生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①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
②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10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
③贴苹果游戏。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或者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
④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
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1.2 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1 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2.2 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3 小结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登录因特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
1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 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1 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学生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①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
②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10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
③贴苹果游戏。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或者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
④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
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1.2 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1 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2.2 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3 小结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