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開放政策实施并逐渐深化的背景下,要以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出发点,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机制体制创新。本文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体制机制的创新进行研究探讨。
党的执政地位、性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落实党建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相比,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具有特殊性:第一,企业全体生产资料带有显著的私人化特征。私人经过投资之后生成的全部资产隶属于私人企业主。这与公有制经济中党组织的企业政治核心地位不同。第二,劳动雇佣关系普遍存在。私人企业主在各项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绝对的决策权利,使得员工和企业主之间普遍形成并维持着劳动雇佣关系[1]。第三,带有显著的盈利性目标。与传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区别最大的一个特征便是企业的各项决策、活动都是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
从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并同时取得了如下成就: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党在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落实、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始终坚持党中央指示,并在各个地方党委领导统一化发展的前提下,以各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规模为出发点,确定负责党建工作的不同级别党组织。简单而言,市级、县级、区级的党组织与较大发展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绑定,而城市内街道级别的党组织则是和小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绑定。第二,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发展现状为基石,培养、组织一支符合其内部党建工作落实的工作队伍。第三,在适应企业健康长远发展需求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通过进一步强化对工会一类群众组织的领导力,以其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核心,落实各类活动,最终建立起带有凝聚力的健康企业文化,同步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向心力、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层面软实力。
企业主思想层面认知不足
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在思想认知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未对这项工作应有的价值形成全面的认知。部分企业主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组织只需要完成经济层面的按章纳税等工作便可,政治层面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与否不会在经济层面有所折射。同时,由于企业主拥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产权,并且在其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自负盈亏,担心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落实,会对自己原有的权利进行分散,或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故而不会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最终导致党建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遭到限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备私有产权性质,导致党组织的作用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定并落实的各项生产经营决策,因此而带来的风险、企业利益,企业主都拥有着绝对的享有权,也正因为如此,这一产权性质就直接决定了企业主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其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目标的趋利性十分明显且不可摆脱。简单而言,企业主制定、实施各项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企业的各类员工则是希望借助自己的努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薪资待遇水平最大化的目标,由此也不难看出,身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的人员都扮演着鲜明的经济人角色,但其内部的党组织则是具备鲜明的政治人特征,导致此二者缺乏共同的契合基础,深刻影响到落实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
保障机制层面存在缺陷
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党组织之间存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冲突,为确保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得以落实,必须得到保障机制的支持。但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来,即便是部分地区陆陆续续以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基础,成立了对应的非公有制经济工委,但因缺乏对应的人员编制,使得组织结构上未能提供对应的支撑。身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实施党建及其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的过程中,90%以上的资金都需要由企业主提供。但企业主决定任何生产决策的实施,都需要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的作为最终目标,这项工作往往不会为企业带来短期明显的经济利润变化,这也就使得企业主不愿意为其提供充足的活动资金。除此之外,负责该项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往往都是由企业内部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是业务骨干同时兼任,但这两类人员因为忙于企业管理以及业务活动的进一步拓展,不具备投入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的多余时间、精力。
赢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的支持
无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落实党组织建设工作,还是落实各类党建工作,甚至于党建体制机制的创新,由于受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发展目标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必然要以企业主的理解、支持为首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党组织需要在遵循党章等方面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借助多元化的措施,争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的支持。简单而言,党组织可以将那些符合党章相关规定要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人员,尤其是领导层吸纳进党组织中。对于那些身处党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则需要党组织及其成员在贯彻落实党组织全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方针的前提下,做到在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侵犯,并在职责范围内促使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各项思政教育工作、活动的深刻落实,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形成有关党建工作及其体制机制创新的全面、正确认知,只有这部分企业主在思想层面形成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做到在行为上全力配合党委落实党建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活动。
党建工作模式的针对性创新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党组织做到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业务实际发展状况作为基础,全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特点,真正将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多元化拓展,实现为企业服务的目标。简单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设立的党组织需要在全面发掘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二者内在结合点的前提下,将企业内部发展必须的市场经济知识、生产经营知识与党组织的理念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专业素质水平。
各项保障机制的全面完善
保障机制完善度不足,制约了党建工作体质机制的创新,同时也使得党组织的作用无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全面发挥。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地方的党委在创建设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的过程中,可以为其争取工作落实必要的场所。在当前工作经费缺乏详细条款规定的前提下,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进行发放,或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党员缴纳党费返还等方式的逐步实施和探索,促使企业主能够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资金体系中设置专用于内部党组织党建工作體制机制创新工作的活动经费。对于该项工作落实必须的高端人才,则可以通过人才储备、选拔、推荐机制的建立,配合上各地方党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发挥,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能够得到充足的人才支撑。
党的基层党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但因其面对保障机制缺失、企业主思想层面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所成立的各级党组织需要做到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特点作为基础,进行工作模式的针对性创新,配合上思政教育等措施的落实,争取到企业主在思想以及资金层面的支持,同时各级党组织也需要通过保障机制的合理优化、完善,真正从思想、人员、制度三个层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邱观建,文道贵.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6):810-816.
[2]程岩.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传承,2019(26):16-17.
[3]林立公,杨绪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1):122-128.
[4]姚庆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6):188-189.
[5]张文波,高永林.创新机制 强化领导——秦皇岛市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J].共产党员(河北),2017(09):32.
[6]向葵葵.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45-47.
从特殊性视角审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党的执政地位、性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落实党建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相比,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具有特殊性:第一,企业全体生产资料带有显著的私人化特征。私人经过投资之后生成的全部资产隶属于私人企业主。这与公有制经济中党组织的企业政治核心地位不同。第二,劳动雇佣关系普遍存在。私人企业主在各项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绝对的决策权利,使得员工和企业主之间普遍形成并维持着劳动雇佣关系[1]。第三,带有显著的盈利性目标。与传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区别最大的一个特征便是企业的各项决策、活动都是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历史发展成就
从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并同时取得了如下成就: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党在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落实、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始终坚持党中央指示,并在各个地方党委领导统一化发展的前提下,以各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规模为出发点,确定负责党建工作的不同级别党组织。简单而言,市级、县级、区级的党组织与较大发展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绑定,而城市内街道级别的党组织则是和小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绑定。第二,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发展现状为基石,培养、组织一支符合其内部党建工作落实的工作队伍。第三,在适应企业健康长远发展需求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通过进一步强化对工会一类群众组织的领导力,以其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核心,落实各类活动,最终建立起带有凝聚力的健康企业文化,同步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向心力、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层面软实力。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体制机制运行中暴露出的缺陷
企业主思想层面认知不足
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在思想认知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未对这项工作应有的价值形成全面的认知。部分企业主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组织只需要完成经济层面的按章纳税等工作便可,政治层面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与否不会在经济层面有所折射。同时,由于企业主拥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产权,并且在其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自负盈亏,担心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落实,会对自己原有的权利进行分散,或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故而不会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最终导致党建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遭到限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备私有产权性质,导致党组织的作用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定并落实的各项生产经营决策,因此而带来的风险、企业利益,企业主都拥有着绝对的享有权,也正因为如此,这一产权性质就直接决定了企业主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其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目标的趋利性十分明显且不可摆脱。简单而言,企业主制定、实施各项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企业的各类员工则是希望借助自己的努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薪资待遇水平最大化的目标,由此也不难看出,身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的人员都扮演着鲜明的经济人角色,但其内部的党组织则是具备鲜明的政治人特征,导致此二者缺乏共同的契合基础,深刻影响到落实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
保障机制层面存在缺陷
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党组织之间存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冲突,为确保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得以落实,必须得到保障机制的支持。但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来,即便是部分地区陆陆续续以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基础,成立了对应的非公有制经济工委,但因缺乏对应的人员编制,使得组织结构上未能提供对应的支撑。身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实施党建及其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的过程中,90%以上的资金都需要由企业主提供。但企业主决定任何生产决策的实施,都需要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的作为最终目标,这项工作往往不会为企业带来短期明显的经济利润变化,这也就使得企业主不愿意为其提供充足的活动资金。除此之外,负责该项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往往都是由企业内部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是业务骨干同时兼任,但这两类人员因为忙于企业管理以及业务活动的进一步拓展,不具备投入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的多余时间、精力。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思路
赢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的支持
无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落实党组织建设工作,还是落实各类党建工作,甚至于党建体制机制的创新,由于受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发展目标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必然要以企业主的理解、支持为首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党组织需要在遵循党章等方面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借助多元化的措施,争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的支持。简单而言,党组织可以将那些符合党章相关规定要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人员,尤其是领导层吸纳进党组织中。对于那些身处党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则需要党组织及其成员在贯彻落实党组织全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方针的前提下,做到在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侵犯,并在职责范围内促使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各项思政教育工作、活动的深刻落实,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形成有关党建工作及其体制机制创新的全面、正确认知,只有这部分企业主在思想层面形成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做到在行为上全力配合党委落实党建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活动。
党建工作模式的针对性创新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党组织做到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业务实际发展状况作为基础,全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特点,真正将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多元化拓展,实现为企业服务的目标。简单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设立的党组织需要在全面发掘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二者内在结合点的前提下,将企业内部发展必须的市场经济知识、生产经营知识与党组织的理念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专业素质水平。
各项保障机制的全面完善
保障机制完善度不足,制约了党建工作体质机制的创新,同时也使得党组织的作用无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全面发挥。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地方的党委在创建设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的过程中,可以为其争取工作落实必要的场所。在当前工作经费缺乏详细条款规定的前提下,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进行发放,或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党员缴纳党费返还等方式的逐步实施和探索,促使企业主能够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资金体系中设置专用于内部党组织党建工作體制机制创新工作的活动经费。对于该项工作落实必须的高端人才,则可以通过人才储备、选拔、推荐机制的建立,配合上各地方党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发挥,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能够得到充足的人才支撑。
总 结
党的基层党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但因其面对保障机制缺失、企业主思想层面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所成立的各级党组织需要做到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特点作为基础,进行工作模式的针对性创新,配合上思政教育等措施的落实,争取到企业主在思想以及资金层面的支持,同时各级党组织也需要通过保障机制的合理优化、完善,真正从思想、人员、制度三个层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邱观建,文道贵.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6):810-816.
[2]程岩.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传承,2019(26):16-17.
[3]林立公,杨绪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1):122-128.
[4]姚庆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6):188-189.
[5]张文波,高永林.创新机制 强化领导——秦皇岛市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J].共产党员(河北),2017(09):32.
[6]向葵葵.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