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抓住问题的特征,尤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本文就针对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如何抓住教学问题的主要特征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问题特征核心教学活动
运用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学中被教师频繁采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的很多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比较低,使得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或是过度开放使学生的思维游离于问题之外,这些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都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展开思考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每一门科目所需要的思考方式不同,本文仅对数学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做分析论述,希望可以对其它学科大有裨益。
1、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1.1类比移植,嫁接成林。类比,是指通过两个对象的比较,找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类似点,从而把其中对象的一个性质移嫁到另一个对象中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会把握住问题的核心,跟多看似复杂的题目其实只是外在的一个套子,像洋葱一样把他们层层剥开后会发现内核就是就是几个概念的联系和运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化繁为简,顺利通关。
1.2逆向思考,柳暗花明。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列方程解答是顺向思维,通常比较容易;而列算式解答是逆向思维,一般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所以在解答时很多同学愿意选择前者,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但是也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法。要知道有些题目采用列算式的逆向思维解答可能更加方便。比如在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当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在审题时把握问题的关键——“单位一”,找到单位一这个总体量之后再进行解答,原本复杂的问题一般就能迎刃而解。
2、数学教学的提问技巧
2.1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求知欲望,而求知欲望的激发离不开问题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强提问意识,注重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情境。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课程结束后问题的解决,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并可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2.2 启发学生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提问的应用较多,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启发方式表述。如果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过于详细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可能失去自我思考空间;如果教师讲解过于简略,则难以开拓学生思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之间形成不协调局面,进而激发求知欲望。另外,开展课堂提问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增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应尽量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例如,在学习诱导公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特殊角”,并了解不同“角”之间的关系。针对特殊角,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观察手表上的时钟和分针,当旋转到不同方向时会形成几种特殊角,请思考一下特殊角的终边与α角的终边是什么关系?通过这种启发性提问,给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发现其中规律,既可获得知识,也可获得成就感。
2.3 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为出发点,与学生的内心渴求相一致。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例如,教师可在课堂这样设问:请同学们根据特殊角的形成、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分析记忆诱导公式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在已经初步了解诱导公式的基础上,主动探寻记忆诱导公式的方法,激活思维能力,更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更要抓住主要问题的核心,掌握提问技巧,并根据它灵活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保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友来.抓住问题特征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活动策略[J]
[2] 韩亭.抓住典型问题特征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实效[J]
[3] 谢华勇.把握问题特征选准思维切点[J]
[4] 周光岑,陈明英,刘英等.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特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