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了重温“两个务必”、倡导求真务实、践行“八荣八耻”、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等重要论述。近年来,我们海安县海安镇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具体部署,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把作风建设贯穿于推进“两个率先”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不放松,不断汇聚起“作风促作为、作为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的强大动力。2006年,我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列南通市第一,再度跻身“江苏省文明镇”,在第二届“全国千强镇”排名中比上届晋升了389位,并荣获“国家环境优美镇”称号。
学习工作化,在“带头学、岗位学、调研学”中夯实素质基础
学风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是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紧扣“城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全镇一体化”的战略安排,提出“学习知道路、学习谋出路、学习出思路”,精心编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做到主体明确、教材明确、要求明确,确保“真学、真信、真用、真效”。主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带头学”与“全员学”相结合。建立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岗位学习制度、社区(村)干部集中学习制度,规定在职党员干部每年要读3本书、每季要写1篇心得体会、每天要读书看报1小时,形成“领导带头学、干部跟着学、全员必须学”的学习机制。今年,实行“532”学习制度,即年内公务员必须学完《公务员创新能力》等5本书,一般党员干部必须学完《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等3本书,退职退休党员要学完《永葆先进——吴仁宝与华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等2本书。今年以来,全镇在职党员干部读书达2014册,在县级媒体上发表文章12篇,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文章8篇。二是“在家学”与“出去学”相结合。通过优化镇党校、成人校、社区市民学校等公共教育载体,强化自学与集中学、领导讲与专家授等有效组合,党员干部教育达到载体化、经常化、全程化要求。目前,全镇有党员干部教育学校78所,远程教育做到“村村有电脑、家家有电视”。同时,每年组织一批干部“走出去学”,力求把“现成经验”转化为“直接实践”。去年,通过分批组织街道、社区、村干部参观华西或驻点培训,全镇迅速兴起“学华西、奔小康”热潮,新建村级民营创业园5个。今年初,通过开展“千人看苏南”活动,促使农民突破“散居”的思想瓶颈,积极顺应“居住集中化”趋向,形成科学规划好,新居新风貌的良好氛围。三是“专题学”与“一线学”相结合。我们不断探讨、积极倡导“专题教育、专题调研、专题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在专题教育中接受洗礼、让干部带着问题去学习、让领导带着调研课题下基层,做到“在一线实践理论、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落实工作”,形成“八荣八耻”铭记于心、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外化于行的创业态度。
工作技能化,在“抓培训、抓管理、抓服务”中推进跨越发展
执政能力是领导作风的基本反映,执行能力是干部作风的现实体现。我们按照“发展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的思路,大力实施“干部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打造技能型干部,为推进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能力保证。一是打造创新型干部,提升决策能力。实施党政负责人“123”培训计划,定期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省委党校培训、2名中坚干部到市委党校培训、3名骨干干部到县委党校培训,切实提升班子成员驾驭发展、善于决策的能力。两年来,镇党政班子参加省级培训2人、市级培训6人、县级培训12人,为确立海安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国进百强、全省进十强、全市第一强”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二是打造干事型干部,提升执行能力。明确“三个百分百”要求,即机关主要部门负责人100%达到大学文化程度、所有机关干部100%达到大专文化程度、所有村居干部100%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目前,全镇在职干部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大专文化程度的占5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同时,实行“社区(村)干部交流任职制度”,要求每个提拔的社区干部必须有农村工作经验、每个提拔的村干部必须有社区工作经历,努力形成“一个比一个更能创业、一个比一个更能创新、一个比一个更能创优”的竞争氛围,全面夯实基层干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能力基础。目前,我镇已全面实行社区化管理,形成“管理社区化、服务社会化”格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打造专家型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干部技能培训认证制度,着力培养多技能、细分工的复合型干部人才。以“奉献在园区、服务在企业”、“党员服务岗、干部服务日”等活动为载体,按照“不取企业一分钱报酬、不拿企业一分钱奖金、不添企业一分钱负担”的原则,采取“1+X”参谋方式,选派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型干部人才,深入企业参谋把脉,释疑解难,帮助企业构建多元式产权结构、现代式管理模式、“五湖四海”式选用人才、多渠道式融通资金等活力机制,促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海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496家,其中规模企业185家,亿元以上企业36家。
技能活动化,在“提速度、提效率、提质量”中实现和谐创业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我们着力实施“三提”(提速度、提效率、提质量)工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实施“提速”工程,打造“千亿园区”。园区建设是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验田”。围绕全镇“‘十一五’期末园区经济总量达1000亿,财政收入达20亿”的奋斗目标,我们注重把雷厉风行干事、有胆有识创业的干部向园区集聚,合力打造机电仪、纺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五大百亿产业板块。2006年园区实现产值、销售、规模工业总量“三超百亿”;继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园区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园,综合考核排名连续六年列南通市第一。二是实施“提效”工程,吸聚有效要素。我镇确定今年为“项目服务年”。着力落实“一个大项目、一名负责人、一个服务队、一张进度表”的推进机制,确保年内实施1000万元以上民资项目6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强化领衔招商,形成“一名负责人、一支小分队、一千万美元”的招商责任链,确保年内完成新批工商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现新批注册外资到账1.15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10亿元。三是实施“提质”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开展“一人带一户、一企带一人”活动,要求每名村干部帮助一户“零就业”家庭推介一个创业岗位,鼓励村级民营创业园企业帮助一户“零土地”家庭实现一人转移就业。去年以来,全镇已有1137名失地农民实现工业化就业。开展“镇十村五”惠民活动,明确政府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村每年为群众办五件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全镇受“土地换保障”覆盖的农民达1457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3%,农村广播和有线电视双入户率达100%,农村路桥工程做到“路路通、村村通”。同时,以“集中居住区有房屋、民营创业园有股份、新农村建设有作为、公益性事业有奉献、文明公示栏有名字”等为基本要求,扎实开展“小康示范户”创建活动;以“无脏乱环境、无封建迷信、无家庭暴力、无不孝子孙、无邻里纠纷、无不良上访”等为基本内容,广泛开展“和谐家庭”星级户评比活动,努力形成“干事创业、昂扬向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作者系中共海安县委常委、海安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卫东
学习工作化,在“带头学、岗位学、调研学”中夯实素质基础
学风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是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紧扣“城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全镇一体化”的战略安排,提出“学习知道路、学习谋出路、学习出思路”,精心编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做到主体明确、教材明确、要求明确,确保“真学、真信、真用、真效”。主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带头学”与“全员学”相结合。建立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岗位学习制度、社区(村)干部集中学习制度,规定在职党员干部每年要读3本书、每季要写1篇心得体会、每天要读书看报1小时,形成“领导带头学、干部跟着学、全员必须学”的学习机制。今年,实行“532”学习制度,即年内公务员必须学完《公务员创新能力》等5本书,一般党员干部必须学完《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等3本书,退职退休党员要学完《永葆先进——吴仁宝与华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等2本书。今年以来,全镇在职党员干部读书达2014册,在县级媒体上发表文章12篇,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文章8篇。二是“在家学”与“出去学”相结合。通过优化镇党校、成人校、社区市民学校等公共教育载体,强化自学与集中学、领导讲与专家授等有效组合,党员干部教育达到载体化、经常化、全程化要求。目前,全镇有党员干部教育学校78所,远程教育做到“村村有电脑、家家有电视”。同时,每年组织一批干部“走出去学”,力求把“现成经验”转化为“直接实践”。去年,通过分批组织街道、社区、村干部参观华西或驻点培训,全镇迅速兴起“学华西、奔小康”热潮,新建村级民营创业园5个。今年初,通过开展“千人看苏南”活动,促使农民突破“散居”的思想瓶颈,积极顺应“居住集中化”趋向,形成科学规划好,新居新风貌的良好氛围。三是“专题学”与“一线学”相结合。我们不断探讨、积极倡导“专题教育、专题调研、专题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在专题教育中接受洗礼、让干部带着问题去学习、让领导带着调研课题下基层,做到“在一线实践理论、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落实工作”,形成“八荣八耻”铭记于心、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外化于行的创业态度。
工作技能化,在“抓培训、抓管理、抓服务”中推进跨越发展
执政能力是领导作风的基本反映,执行能力是干部作风的现实体现。我们按照“发展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的思路,大力实施“干部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打造技能型干部,为推进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能力保证。一是打造创新型干部,提升决策能力。实施党政负责人“123”培训计划,定期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省委党校培训、2名中坚干部到市委党校培训、3名骨干干部到县委党校培训,切实提升班子成员驾驭发展、善于决策的能力。两年来,镇党政班子参加省级培训2人、市级培训6人、县级培训12人,为确立海安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国进百强、全省进十强、全市第一强”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二是打造干事型干部,提升执行能力。明确“三个百分百”要求,即机关主要部门负责人100%达到大学文化程度、所有机关干部100%达到大专文化程度、所有村居干部100%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目前,全镇在职干部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大专文化程度的占5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同时,实行“社区(村)干部交流任职制度”,要求每个提拔的社区干部必须有农村工作经验、每个提拔的村干部必须有社区工作经历,努力形成“一个比一个更能创业、一个比一个更能创新、一个比一个更能创优”的竞争氛围,全面夯实基层干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能力基础。目前,我镇已全面实行社区化管理,形成“管理社区化、服务社会化”格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打造专家型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干部技能培训认证制度,着力培养多技能、细分工的复合型干部人才。以“奉献在园区、服务在企业”、“党员服务岗、干部服务日”等活动为载体,按照“不取企业一分钱报酬、不拿企业一分钱奖金、不添企业一分钱负担”的原则,采取“1+X”参谋方式,选派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型干部人才,深入企业参谋把脉,释疑解难,帮助企业构建多元式产权结构、现代式管理模式、“五湖四海”式选用人才、多渠道式融通资金等活力机制,促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海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496家,其中规模企业185家,亿元以上企业36家。
技能活动化,在“提速度、提效率、提质量”中实现和谐创业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我们着力实施“三提”(提速度、提效率、提质量)工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实施“提速”工程,打造“千亿园区”。园区建设是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验田”。围绕全镇“‘十一五’期末园区经济总量达1000亿,财政收入达20亿”的奋斗目标,我们注重把雷厉风行干事、有胆有识创业的干部向园区集聚,合力打造机电仪、纺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五大百亿产业板块。2006年园区实现产值、销售、规模工业总量“三超百亿”;继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园区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园,综合考核排名连续六年列南通市第一。二是实施“提效”工程,吸聚有效要素。我镇确定今年为“项目服务年”。着力落实“一个大项目、一名负责人、一个服务队、一张进度表”的推进机制,确保年内实施1000万元以上民资项目6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强化领衔招商,形成“一名负责人、一支小分队、一千万美元”的招商责任链,确保年内完成新批工商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现新批注册外资到账1.15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10亿元。三是实施“提质”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开展“一人带一户、一企带一人”活动,要求每名村干部帮助一户“零就业”家庭推介一个创业岗位,鼓励村级民营创业园企业帮助一户“零土地”家庭实现一人转移就业。去年以来,全镇已有1137名失地农民实现工业化就业。开展“镇十村五”惠民活动,明确政府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村每年为群众办五件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全镇受“土地换保障”覆盖的农民达1457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3%,农村广播和有线电视双入户率达100%,农村路桥工程做到“路路通、村村通”。同时,以“集中居住区有房屋、民营创业园有股份、新农村建设有作为、公益性事业有奉献、文明公示栏有名字”等为基本要求,扎实开展“小康示范户”创建活动;以“无脏乱环境、无封建迷信、无家庭暴力、无不孝子孙、无邻里纠纷、无不良上访”等为基本内容,广泛开展“和谐家庭”星级户评比活动,努力形成“干事创业、昂扬向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作者系中共海安县委常委、海安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