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igh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标》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于科学实验课的范畴,如:《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与沉》、《声音的产生》、《谁的本领大》、《谁能传播声音》等等。所以探讨实验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基本流程: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梳理小结 当堂检测(谈收获)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比如:《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胆猜想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与什么有关?学生认为:“可能与里面的泥块有关,可能与底部是球形有关,可能与泥块在底部有关,可能与……”。从材料的“结构性”出发,做合理假设,学生就会紧扣主题,自主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二)制定实验方案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是:把物体放入水中。
  (三)交流实验方案 各小组把制定的实验方案在班内交流,其他小组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案,如果方案切实可行,就进入验证阶段。这样做防止学生盲目实验,浪费时间。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节,有的小组制定了把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都觉得此方案简单、可行,因此都可按此方法进行实验。
  (四)验证实验方案 根据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活动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方案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和处理信息。如《有趣的浮沉现象》,学生们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都放入了水中,记下物体的浮沉情况。
  (五)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通过实验现象,发现总结出实验结论和规律,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创设民主氛围。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
  2.允许学生犯错。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
  三、巩固应用,拓展与延伸
  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也是学习科学的价值所在。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不容易倒?要让物体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
  科学课解决的是科学的问题,但是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是一节完美的科学课,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堂堂清”。科學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偏振激光扫描仪对部分健康的中国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测定,评估年龄和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GDxVCC神经纤维分析仪的两种不同检测模式(可变角
随着大数据时代翩然而至,大数据正无孔不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化手段正不可抗拒地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助力。  一、中职语文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正如《纲要》所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和利用,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技能。语文是中职学
以辽宁省千山和黑龙江省帽儿山为调查区,对中国东北异翅亚目昆虫进行了采集、鉴定和整理.共记录东北异翅亚目18种的分布记录,其中有东北新纪录种3种.这些信息是东北异翅亚目
利用徐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分析近14年来,徐州市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运用面板数据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徐州市社会经济因素与土地覆盖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因素的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徐州市土地覆盖变化较大,并且不同区域间的变化差异明显;在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中非农人口总量、第三产产值、第二产产值与人口总量是导致徐州市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
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实在不好当。众所周知,做班主任苦,但苦中自有其乐。当班主任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从“心理”出发,关爱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
以水为分散介质,氯金酸为金源,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粒子,然后将其与表面有氨基修饰的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制备Au/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采用X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作为农村土生土长的幼儿教师,对如何发展农村地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多年来的教育经验深刻认识到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
研究了一类带有非局部条件发展包含的可控性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给出了半线性系统可控性的充分条件.
【摘 要】课堂设疑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在班级授课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手段也必须随着新的形式更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转变观念、构建新形式下,以培养学生兴趣,讲究设疑艺术,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新的课堂设疑,成了英语教学者应注重的一个问题和努力探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巧妙设疑 培养兴趣 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