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矿井水中氟离子的去除研究

来源 :矿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矿井水中氟离子含量超标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影响矿井水处理后的回用水质,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同时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和矿井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本文以废弃咖啡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矿井水中氟离子的吸附剂——咖啡渣生物质炭(CRB),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制备过程中的活化剂种类、活化温度和活化浓度;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CRB对氟离子的吸附效能;通过表面物化特性表征探究了优化后的CRB(O-CRB)对氟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当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浓度为4 mol/L、活化温度为400℃时,获得了吸附性能最优的O-CRB,其对氟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2.20 mg/g,是活化前CRB的1.30倍;与优化前相比,O-CRB的中孔孔容量与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含氧官能基团(-COOH)含量和表面Zeta电位升高,且吸附氟离子后O-CRB表面的氯离子含量明显降低(3.27%至0.61%)、氟离子含量明显增加(0.76%至10.34%),从而可推测出O-CRB吸附氟离子的主要机理为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建工程的施工项目也是越来越多,使得人们对于土建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其施工的技术和质量的控制是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施工质量是一个项目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要加强施工的质量控制。本文就着重强调了土建的施工技术和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全面加强土建的质量。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依托某地铁冻结法施工联络通道突水涌泥险情案例,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诱因和规律,探究地面塌陷灾变机理分析,系统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致险因素,研究产生风险后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事故案例,总结了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诱发地面塌陷灾变机理。
针对紧急情况下建立的各类低层建筑存在的局部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量过大现象,分析不均匀沉降注浆加固纠偏措施,结果表明对既有建筑物基础周边打竖向注浆孔、并灌入双液浆进行封孔形成防止浆液外溢的封闭圈,可使水泥浆在指定区域内固化土体,在紧急抢险情况下能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注浆效果;采用总处理体积乘以孔隙率、再乘以填充系数方法进行注浆量的估算及施工控制,在短期内完成了地基加固抢险工作,收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本文提出了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和机理要素,初步建立了巷道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与体系(简称“3+4”指标体系),体系的主准则层为冲击地压的能量释放特征指标和机理要素指标,次准则层为能量释放突然性、瞬间性、集中性以及形成要素、关键要素、假设条件、普遍规律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准则层的权重,提出了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按照建立的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蝶型冲击地压机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现有冲击地压机理,同时为冲击地压机理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大,对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要求严格,电站选址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废弃矿井拥有天然高差和空间资源,将废弃矿井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可节约成本、缩短建设工期.本文基于阈值理论提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初步筛选模型,运用专家意见与三角模糊TOPSIS决策耦合模型对通过初步筛选的矿井进行综合评价与优化排序,结合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再利用要求,提出了最佳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多阶段决策过程和方法体系.结果 表明:选址决策的关键性指标分别为矿井水量、水位差、与电网的距离、地下空间、地震发生频率、地下围岩支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无碳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氢能需求及排放约束,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煤制氢产业提供相关建议.结果 表明:①相较其他制氢技术,现阶段煤制氢与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②CCUS技术可降低煤制氢过程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相比可再生能源制氢其碳足迹仍是短板;③新疆、山西、陕
煤气化渣是一种富含铝硅酸盐矿物的煤化工固体废料,机械粉磨与化学激发改性后的煤气化渣可作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活性混合材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建材生产制备过程中的碳足迹.为明确掺改性煤气化渣水泥新拌浆体的工作性能,本文通过研究煤气化渣-水泥复合浆体的流动度、ζ-电位和粒径分布,对煤气化渣-水泥二元体系与减水剂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经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助磨改性后的煤气化渣是一种介孔材料,在掺量不超30%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掺改性煤气化渣水泥新拌浆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有利,且表现出修正B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分析了乌达煤田9号火区的不同煤层煤、落尘和地表土汞同位素比值,以探讨煤火区地表汞的可能来源煤层.结果 表明,煤、落尘和地表土δ202 Hg均值分别为-1.98‰、-1.30‰、-1.26‰,皆具明显偏负特征;地表汞Δ199 Hg、Δ201 Hg值也显示了偏负异常,如落尘分别为-0.13‰、-0.11‰,地表土分别为-0.11‰、-0.10‰.对比分析汞同位素组成特征,尘土δ200 Hg、δ202 Hg、Δ200 Hg值均介于9号煤层与10号煤层之间,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开采从原来的分散式开采向精细化、集中化和精准化发展,矿井数量大幅度减少,大量资源枯竭及落后产能矿井面临关闭或废弃.这一转变将使中国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与德国相似的“后采矿”时代.从中国能源结构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的宏观战略来看,已经关闭和即将关闭的大量矿井或者矿区重新恢复开采的可能性不大.矿井的关闭或废弃不仅会带来水、大气等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带来企业职工难以安置、固定资产难以处理等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矿区关闭或废弃后出现的问题,借鉴德国应对后采矿的处
本文采用ANSYS Fluent数值软件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袋降尘原理,重点分析了水袋起爆时差与间隔距离对降尘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第一排水袋起爆与深孔爆破时差在1~1.5 s时,爆破水雾浓度较大且扩散范围最广,能够与爆破产生的粉尘云充分接触;第一排与第二排水袋起爆时差在0.5~1.0 s时,水袋沿途降尘效果较优;两水袋间隔距离在10~15 m时,爆破雾化的覆盖面积大,爆破后粉尘的捕捉能力更好.采用水雾捕尘措施后,50 m处落尘量与未采取措施相比增加了27%,100 m处落尘量增加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