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展中的世俗性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从一产生就意味着它脱离不了世俗世界,到彼岸必须从此岸出发。而从此岸出发采取种种能够为世俗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达到超越世俗的目的。这种世俗性是必不可少的。
  道教既然是一种宗教,从一开始就免不了有它的世俗性。 然而道教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汤一介先生在《早期道教史》里面说道:“道教和其他宗教派别相比,从一开始就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其他宗教大都要解释‘人死后如何’的问题,而道教所要求解决的却是‘人如何不死’(长生不死);二是,道教一开始就有十分强烈干预政治的愿望,这点和印度佛教很不相同……道教一开始就把‘治身’与‘治国’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对于道教发展中的世俗性的探讨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治国”方面
  1.政治理想世俗性。东汉中后期,朝政混乱,原有的天人感应包括以谶纬形式出现的儒家系统,已经无法有效地维持东汉统治,例如党锢之祸。“孔子为汉立法”遭到了怀疑。当时之士怀念前汉盛世,开始探索能否再恢复当时的思想——黄老之学。思辨之士开始玄学之风,形成所谓的新道家。而下层士民多从实践上探索,由此形成了道教。道教自来就有一种顽强的实践性格。不仅拿自己的肉体生命当赌注,而且要在社会政治上实现天下太平的主张。初创的道教——天师道和太平道,都是以《太平经》为本,试图建立一个道教的太平王国,所谓“天地人三者结合而致太平”,只是他们采取的方式各异而已。天师道在张道陵祖孙三代领导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独立王国,朝廷力不能征。而太平道在张角三兄弟领导下,直接采取暴力形式,意图推翻腐朽的中央政权,实现天下太平,所谓替天行道。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道教这种欲道化天下而太平的思想并没有湮灭。西晋,巴蜀地区天师道教徒李特、李雄在教徒范文长的帮助下起义,并建立了成汉王朝。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甚得百姓拥护。史称其“简刑约法,甚有名称……其赋男丁每岁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事少役稀,百姓富实,闾门不闭,无相侵盗。”与老子小国寡民之态,甚为相似。东晋时,四川广汉地区又爆发李弘、李金银为首的道教徒起义。而孙恩、卢循领导的以五斗米教徒为主的起义,最为声势浩大。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起义,大多是道教徒在被统治者沉重压制下被迫起义的。而自道教产生以后,中国的农民起义便由道教徒来领导,直到道教被改革成为官方宗教。由于张道陵仙逝后,天师道在全国地区传播开来,并且在不断地分化改造。多次的道教徒领导的农民起义,余威震于朝廷,使统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道教,而道教经过屡次打击,也必须重新考虑出路,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北方寇谦之将具有民间色彩的道教,一变而成官方的宗教。这样道教不得不从儒家那里汲取营养,为自身的发展制定某种科仪规范。寇谦之就曾向崔浩学习儒家经典。他将儒家的伦理纲常纳入道教,禁止利用天师道进行犯上作乱。他认为那些敢于犯上作乱者,都是惑民的愚人恶人。其实他也有深刻的苦衷,那就是天师道不能再和朝廷作无谓的流血抗争,欲保全天师道,欲使太平盛世能够实现,必须依靠朝廷,使皇帝贵族皈依道教,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国教。寇谦之改革后的北天师道,已将道教的政治理想定格下来,千年未曾变动。在中国,教权是小于或等于政权的,最大时就是政教合一,皇帝就是“当世如来”。
  道教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太平王国,可以采取张道陵式的小国寡民方式,可以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与统治者合作的方式,方式不一,目的则一样。这是道教在政治理想方面表现出来的世俗性。
  2.管理制度世俗性。道教在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同时,也通过吸收儒佛两家思想,加强了自身的制度化。一教不治,何以治天下?道教自五斗米教分散迁徙,太平道起义失败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这样也导致了其分化,北方寇谦之整合成立了北天师道。在南方,经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等人的努力,不仅整顿道教形成了官方道教南天师道,且对道教义理进行了必要的完善。例如道教的炼丹理论、与儒家入世伦理的调和、神仙谱系、诸神地位的安插。可以说,道教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基本格调。后来的发展都是在这种基调下更为充分地吸收儒佛思想,不断地丰富完善。
  二、“治身”方面
  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
  1.从一开始少数人成仙到人人皆可成仙。作为道教来源之一的神仙家思想,也是向外去求长生不死之药的。葛洪说“仙可学致”,“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修炼可以成仙。这为修炼成仙的泛化推广打下了理论基石。士大夫贵族一时竞效。到后来便发展成为人人皆可以成仙。普通人也可以成仙,这大大普及了道教成仙之基础。“一切万物悉有道性”,“一切万物,都有道祖灵性”,“万事万物莫不是仙,亦皆道气。”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更是用禅宗佛性论的方法来阐述道性。各人所具的本性,原是万能万得,与仙无异,只因为一念妄念,为妄念贪欲所蒙蔽,才轮入苦海。虽然如此,但我们的道性终无损灭,人人皆可得道成仙。 众生是未悟的仙,仙是已悟的众生。八仙过海的传说就是显现出八个普通人成仙的历程。从尊贵的国舅,到低贱的乞丐,从书生到妇女,三教九流不管身份高低,是男是女都可以成仙。
  2.有真心信奉道教并希望成仙者,也有普通大众从功利的角度信奉者。葛洪就说过:“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死星者即是包括从功利信奉的人。宗教既然导人为善,必须先从俗而后导引。中国自古实用主义就很浓厚,只要有利于己但信不妨。所以人们把仙人有神化的倾向,到后来便神仙不分了。而道教为了劝善,也采用佛家的方便说。用世俗得不到的好处,来劝人们行善积德,用生前死后种种恶报来恐吓止恶。葛洪的“三尸说”,就是以利劝民为善。否则,“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 《太上感应篇》中种种故事先例以及“承负说”,更是有这种倾向。所谓“承负”,是道教教理中非常有特色的思想。自己的善恶行为会受到报应,或报在自己今生,或报在子孙身上。而自己也是祖先善恶报应的承担者。《太平经》卷三十九载: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无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治,比连不乎,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
  道教同时也给人们行善报以巨大的好处,积善到一定程度可登仙界。在那里长生不死,远离世间所有痛苦,有着永恒长久的欢乐。现实的痛苦逼得人们想象出一个完美的神仙世界,这也是道教作为宗教必不可少的彼岸世界。
  这种神仙世界,是“治国”与“治身”的结合的最完美的地方。那里没有世俗的不平的,虽说也有等级,但那是按照道德修行排列的。人间不可自我决定的生身贵贱,在仙界里完全是自为的。也就是说,人可以重来一次由自己决定的生活。这也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精神。这就是道教希望通过本有的世俗性,来达到超越世俗的宗教目的。
  参考文献:
  [1]《早期道教史》  汤一介 著 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6年版.
  [2]《道教史》  卿希泰 唐大潮 著  南京:凤凰出版集团 1994年版.
  [3]《太平经》  杨寄林  译注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4]《道教文化概况》  于民雄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受限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和农村家庭颇为局限的教育意识,农村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研究重点。本文以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意识和教师引导方法,并总结了课堂教学下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为广大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深思的教学话题。  关键词:农村教育;独立学习;意识培养  小学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老师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党建工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力企业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不断完善其党建工作,具体可从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三种机制的确立来强化党建工作。  关键词: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电力企业;党建工作  在新时期下,电力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需要从全局角度建立科学发展战略。从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来看
期刊
摘 要:公共政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基于社会各界现况并服务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本文从一名本科生的视角,重点讨论了公共政策对于国家政府、社会行业和社会公民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公共政策调节机制阐述了公共政府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旨在为热衷于公共政策研究的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可供交流的话题。  关键词:公共政策;服务;体现形式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标准是达成
期刊
摘 要: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明确教学的原则,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教学效益的增强,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这一点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之一。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实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的基本现状,同时对不断提升教学效率的手段和措施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当前不断进步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分析;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素质日显重要。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然而如今,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长的娇生惯养以及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让部分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这就警示我们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教育作用  我国素以“
期刊
摘 要:时至今日,我国基层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有关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针对数学文化价值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笔者基于文化角度对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如下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探讨数学文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实践性。  关键词:数学文化视角;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文化是数学自身发展集聚形成的一种价值属性,它涉及思想、审美和内在精神等多个层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气事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生产活动中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的问题,也成为电气自动化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成为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现状,阐述了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必要性,提出从设计、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散热维护四个方面提升电气控制设备可靠
期刊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围绕本体论展开,本体论是古代哲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到了近代之后,认识论逐渐成为哲学的中心话题。这主要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近代社会在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之后,自然科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与此伴随出现的问题便是知识论尤其是认识论的问题,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这个周遭的世界如何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因为这是人们获得科学知识并利用知识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唯
期刊
摘 要: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国家发展及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威胁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背景、教育制度、家庭或父母等原因出发,对比和分析引发儿童学习焦虑感的原因,说明中美两个不同的制度、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都会使孩子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只是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根据研究结果,并提出一些俄可行性建议。
期刊
摘 要:在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过程当中可信性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其核心内容在其对于实现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等在研究验证过程的科学结合。在此,本文将在以国际计量经济学术界对可信性问题三次重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并取得重大进展,了解清楚计量经济学在探索客观经济世界的过程当中的本质意义。进而针对其在研究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错用与滥用的普遍现象。且从三个方面来重点阐述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来源,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