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牵手,让语文课焕发活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最终能在工作、生活中恰当而熟练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使封闭的语言文字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改变以往的语文教学只单纯地教语文课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局面,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时间,加快人才成长的步伐。
  一、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1. 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观察
  文字表达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一些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学生认识不够全面,难以引起情感的共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第九册第二单元以“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训练重点,在教学《猫》《珍珠鸟》等课文时,城市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并不熟悉,难以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情感,所以,课前可让学生到养有小动物的邻居、亲朋家进行观察,感受动物主人的情感,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在班上交流观察心得,然后再来学习这些课文,看看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有什么异同,知道无论是家中饲养的宠物,还是大自然中的生灵,都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有益的启示。
  2. 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可见其态度之坚决,立场之鲜明。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班上的“突发事件”、天气的突然变化、即席发言等灵机一动的安排,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出乎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感受深刻。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的《口语交际》时,可让学生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亲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六年级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对问题的思考也更深刻,让学生通过交流、辩论,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增强法规、法制观念,自觉维权守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3. 再现情境,在生活中感悟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距我们现在的生活较远,学生的认识就不会全面,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两小儿辩日》是篇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比较大,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把文言文在脑中“翻译”成现代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环节的衔接变得不流畅。教学时可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描绘的两小儿争论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外活动回归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语文课堂好比“加油站”,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内,通过“加油”,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更臻科学和完好,再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检验和运用。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经验走进课内,又带着良好的技能、方法走向课外。“只有这样,那原来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篇篇课文,才不至于成为抽象乏味的教学符号,才不至于成为供解剖用的僵硬的干尸,而是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变得如此亲切,如此生动,如此充满活力。”刘国正先生说,“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语文教学空间应尽可能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去,课内课外,双翼并举,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带来生气,带来活力。
  如学了《走进丽江》《故宫》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充当小导游的角色,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实地体会、感受……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帮经商的亲人设计广告词、介绍产品性能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再有就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春游秋游、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就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焦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由此让学生开拓视野,去窥视语文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活动法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他们会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受到大语文的熏陶。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结合社会生活、回归社会生活,操作起来难度不小。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如何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行为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体质,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完善德育体系,优化管理平台  “三位一体”的开放性德育体系。首先是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团委和分部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学校的德育工作;聘请派出所领导任法制副校长,与政法、公安、消防、科技、环保、气象等政府机关和人民团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深层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儿童认知的心理过程,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新世纪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又为实现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硬件和可能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局部注射甲氨喋呤(MTX)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的效果。方法对32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局部注射MTX50mg,对术后监测仅血β-HCG下降缓慢者(〈
一、“问题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如何提高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不少教师就在中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问题教学法”来提高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尝试。广西玉林市教科所的蔡梓权指出,玉林市73所中小学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指导预习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在HBV相关性肝内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HBV患者肝内实性结节小病变(包含小肝癌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德育作了非常多的论述;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地贯彻、实施德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德育工作也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三维育人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