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近几年的课改实践,联系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活用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 以新课标为标准,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六个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要真正利用好教材,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学生的学情调查,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 活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每一课都设置了活动,每一单元最后一课都设置了活动课。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笔者提前两个星期布置了学习任务,分组调查研究奥运会的来历;记时方法的演变;照明手段的变迁;姓氏的由来。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调查主题。每次上课前让每组学生汇报本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学生兴趣特别浓。到活动课时,各组同学尽显神通,仅从搜集的资料就可看出学生的认真程度,包括文字、图像、实物、照片。甚至有一个组利用微机课学的知识,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制成了课件,令师生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在以前利用老教材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2.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将其运用到课堂中
现代的中学生思维敏捷,从外界获取信息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在当今信息时代,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同时,书中的信息也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历史教材注重人文历史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例如,活动课《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2008年3月24日中国在希腊雅典采集圣火开始,学生参与度随着圣火的传递逐渐升温。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设计国外圣火传递路线,另一组设计国内路线。学生通过参与这一活动,不仅了解了很多奥运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时,就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师生共同搜集关于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利用一个星期时间,笔者将搜集的资料制成了课件,收到常态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这样,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扩充了课堂容量,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 活用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1.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历史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插图、历史地图并从中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材增加大量图片的出发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片,特别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从而逐渐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课《祖国境内的元古人类》中的“山顶洞人”时,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山顶洞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你能从图中看出来吗?②请大家看图片,大家发现右边的那位青年妇女正在干什么?③那位站起来的男子在干什么?④左边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的表情能说明什么呢?这样,学生争先恐后,学习效果较好。
通过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地图上获取历史信息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 在活动中学习,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通过“活动”这种形式,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恰当用好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一课中的“活字印刷”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活动”内容,让同学用橡皮泥、橡皮等工具刻印章。学生在合作中参与,畅谈中集思广益,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五.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则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些资料或一些教具,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简单备课,然后适当点拨,最后分组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并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尽管有的小组讲得不是很生动,但学生讲课语言以及思维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学习效果令人满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都想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如此,课堂上讲课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是学生,评课的还是学生。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我提前一周让学生准备,结果在上课过程中,讲课的同学都准备了关于这一时期的成语,甚至有的同学为了说明“合纵”与“连横”的区别,还绘制了简易的地图,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学生为主体,不但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成效。
教材的改革是一大挑战,而教学改革更是一大难题。历史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也为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认真学习历史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只有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历史学科的教学适应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使历史教学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联通:222116江苏省赣榆县柘汪二中)
一、 以新课标为标准,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六个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要真正利用好教材,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学生的学情调查,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 活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每一课都设置了活动,每一单元最后一课都设置了活动课。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笔者提前两个星期布置了学习任务,分组调查研究奥运会的来历;记时方法的演变;照明手段的变迁;姓氏的由来。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调查主题。每次上课前让每组学生汇报本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学生兴趣特别浓。到活动课时,各组同学尽显神通,仅从搜集的资料就可看出学生的认真程度,包括文字、图像、实物、照片。甚至有一个组利用微机课学的知识,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制成了课件,令师生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在以前利用老教材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2.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将其运用到课堂中
现代的中学生思维敏捷,从外界获取信息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在当今信息时代,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同时,书中的信息也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历史教材注重人文历史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例如,活动课《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2008年3月24日中国在希腊雅典采集圣火开始,学生参与度随着圣火的传递逐渐升温。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设计国外圣火传递路线,另一组设计国内路线。学生通过参与这一活动,不仅了解了很多奥运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时,就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师生共同搜集关于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利用一个星期时间,笔者将搜集的资料制成了课件,收到常态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这样,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扩充了课堂容量,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 活用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1.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历史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插图、历史地图并从中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材增加大量图片的出发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片,特别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从而逐渐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课《祖国境内的元古人类》中的“山顶洞人”时,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山顶洞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你能从图中看出来吗?②请大家看图片,大家发现右边的那位青年妇女正在干什么?③那位站起来的男子在干什么?④左边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的表情能说明什么呢?这样,学生争先恐后,学习效果较好。
通过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地图上获取历史信息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 在活动中学习,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通过“活动”这种形式,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恰当用好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一课中的“活字印刷”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活动”内容,让同学用橡皮泥、橡皮等工具刻印章。学生在合作中参与,畅谈中集思广益,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五.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则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些资料或一些教具,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简单备课,然后适当点拨,最后分组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并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尽管有的小组讲得不是很生动,但学生讲课语言以及思维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学习效果令人满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都想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如此,课堂上讲课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是学生,评课的还是学生。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我提前一周让学生准备,结果在上课过程中,讲课的同学都准备了关于这一时期的成语,甚至有的同学为了说明“合纵”与“连横”的区别,还绘制了简易的地图,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学生为主体,不但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成效。
教材的改革是一大挑战,而教学改革更是一大难题。历史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也为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认真学习历史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只有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历史学科的教学适应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使历史教学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联通:222116江苏省赣榆县柘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