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生涯中,许多班主任都有疑问:为什么费尽心思也不能与学生心对心地沟通?为什么家长老师很努力,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丝毫没有起色?为什么明明自己有实力和经验,却难以在教师交流中侃侃而谈?
归根结底,您可能缺乏的是一种“软实力”——共情力。以下五位老师的教学故事,一定能给您以启发。
1
一次在外讲座,戴姣老师被一群年轻的班主任围着追问如何处理棘手的学生教育问题。她想了想说: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或高招”,“有人天生就是会当班主任的,我不是。我以前脾气暴躁,遇到学生捣蛋时,往往不了解情况就先大吼以示自己的‘严师’身份。现在,我会冷静地先听学生的解释,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然后设法和学生达成协议。”
共情就是将心比心,意识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和情感来思考问题,是班主任工作境界的一种跃升,是每一个优秀班主任开始成长的起点。
2
即使是最亲密的父母,在特定的环境,也需要彼此独立的空间,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创设一个敞开式的独立空间给孩子,你可以关注到孩子,但是不需要面对面地陪伴,面对面陪伴不仅给孩子压力,也容易带动影响孩子的情绪。
你是否能通过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等信息,体察和准确判断学生真实的、有时甚至是不易察觉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那是一年春节,正值正月初八,小龙在班级QQ群里急切地询问:“老师布置了几篇作文?”杨虹萍老师像妈妈嗔怪自己的孩子一样写道:“都到初八了,连作业都忘记了,该打!”谁知,那端的小龙竟然回复了一句:“神经病!”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打开小窗:“新年好,小龙,我跟你开玩笑,你怎么骂人呀?”消息刚一发出,对话框里又弹出两个字“嚣张!”
开学后,她找到小龙,主动跟他沟通:“抱歉,小龙,大过年的,我不该在群里开玩笑说要打你。”小龙一言不发。她又问:“是不是老师平时课堂上有什么事做得不够好,让你很不舒服?”他抬头瞟了我一眼,她看着他的眼睛接着说:“如果老师真的哪里做得不好,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实话可以帮助我更了解你,也会在以后减少对你的伤害。”
面对她坦诚的目光和关切的询问,他渐渐低下了头,禁不住抽泣起来:“对不起,杨老师,我错了。我有几次没带作业,您清点人数只有我一个没交。下课后,几个女生又笑话我,我觉得您是有意和我过不去……”她打量着眼前这个一米七几的班级最高个儿,恍然大悟:小男孩已经长大!
一个无意的举动令青春萌动的男孩觉得在女孩子跟前丢了面子,伤了自尊,难怪他对老师心生恨意。“对不起!小龙,谢谢你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
毕业那天,她收到小龙的信,信中他说:“杨老师,您比我妈妈还细心,还在乎我的感受,您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读信,暖到落泪。每一次来自学生“信息”的精准把握,成为杨老师每一步教育的依据和支点。
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听到说者想说,说到听者想听。
3
亮亮是一个极其顽劣的孩子,他会在上课时踢打同桌贝贝,无奈之下,女生的家长向余君老师提出了换座位的要求。
已记不清这是亮亮“赶走”的第几任同桌了,毫无疑问,让他单独坐,“隔离”起来是最省事的办法。但在讲台边上和老师“同桌”整整一年后,余君老师终于从亮亮的眼神里读出了“我想有个同桌”的渴望。
在与亮亮的家长进行了积极沟通后,亮亮写了一封道歉信给贝贝。第二天,她让亮亮向贝贝郑重地递交了自己的道歉信,并有了下面的谈话:
亮亮:对不起,贝贝,请你再给我一次和你做同桌的机会吧!
老师:亮亮,你还是很想和贝贝同桌的对吗? 亮亮默默地点点头。
老师:贝贝,你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吗?贝贝也点点头。
老师:为了避免贝贝被欺负的事再一次发生,也为了再给亮亮一次机会,你们俩先做“模拟同桌”吧!你们俩的座位暂时是分开的,但你们要向真正的同桌那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到你们俩能像真正的同桌那样相处了,你们再坐在一起!好吗?
亮亮和贝贝都接受了这个折中的处理方法。
她拿出了两个打分本对他俩说:“做同桌就要你追我赶地赛跑着前进,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模拟同桌互相来给对方打分吧,通过打分来比比谁的进步更大!”
贝贝监督同桌给予扣分的过程其实就是她帮助同桌明晰自己错误的过程,亮亮每天问题频发,有些老师也不一定能注意到,有些甚至他自己也没感觉到,模拟同桌的细致监督和反馈能将他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老师亦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其纠正错误,而反复的纠正是有效避免后续严重问题发生、帮助其转入正常成长轨道的关键。
这就是共情的第二步:以学生在意的方式,做学生认为重要的事情。
专家认为共情力由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结合而成,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丰富性息息相关。比如出生在富裕环境的孩子对贫穷者较少产生共情。中国古代往往将富庶地区的科举中选者先调往偏远贫困地区任官,就是为激发为官者的天良。
教師与学生的共情正来源于与学生不断的交流中,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和情感来思考问题、推进教育。心理研究并发现,婴儿身上就存在某种共情心理,但其共情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化。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要不断提醒自己,永葆一颗童心。
4
要提高共情力,班主任首先要做的,还是与自己共情。 何捷老师在一次班主任情绪管理讲座上,做了一个叫《不生气的智慧》的演讲。 担任班主任是容易衰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班主任生气的频率太高,生气时火力太足,生气后难以消除。
生气将为你的形象留下非常核心的作用——小孩怕你。如果还有附加作用的话,那就是——小孩讨厌你。非得说留下什么深远的影响的话,那就是——你不断贬低自己。 可惜,我们成年后发现这些是很困难的,成长中带来的固执己见,带来的偏执自恋往往导致无法认识自己。与自己共情,叫做自我同理。
专家说,这就是“敢于自我体恤,自我悲悯。体会自己的感受,弄清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某种心理反应,从而接纳自己。”
有了以上的自我同理,何捷老师接着说: “ 生气时,女生可以出去走走,购购物又有何妨?男生可以出去跑跑,练练肌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出一身汗,喝一杯酒,约上好友,相聚吹牛,如果你实在感觉不行,我还有三招:一哭、二闹、三上吊。当你莞尔一笑的时候,所有的’气‘也就’放‘了,自己得到了宽慰。”
这也是教师共情力最重要的一环: 自我同理,解决好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5
自我同理,其实是一种高度的自信,它首先要求你承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足。黄晓霞老师在曾分享过一位A老师的故事:
A老师参加工作15年了。他每次在组本教研活动中表现都十分积极,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大家都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是,A老师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的文字枯燥、空洞,远不如说的好。大家很是不解。
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A老师的表现让教科所专家很惊讶。会后的交流中,专家了解到了A老师的情况,觉得他目前最缺少的是专业阅读。建议他读一些专业期刊和教育专著,并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融入其中。
有了专家的建议,A老师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了语文学科方面的刊物和专著,还有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等书籍。他强迫自己每天都沉下心阅读至少一万字。
不过一个月,A老师在研课时便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了。他也常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思考,把理论与实践融入到文字中,很有可读性。据此,他爱上了专业阅读和教育写作。这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决定培养他,让他代表学校去参加课堂教学大赛。
其后,这位A老师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阅读面比较狭窄、普通话差……平台越大,他发现自己的缺点越多。但成长是实实在在的,伴随他的也是令旁人称道的成就。
勇于直面自己的缺点的人,才是最自信的人,也才是最具成长力的人。同时,也一定更快乐。因为他不会因为有缺点而遮遮掩掩、自卑畏缩,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从而理解環境、学生、学校、领导、同事的不完美,做事时,倒有了一份“岂可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从容。
这样的人,亦善于将这种共情力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样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共情力的吧。
其实,做教师是这样,做人何尝又不是这样?
——摘自班主任之友
归根结底,您可能缺乏的是一种“软实力”——共情力。以下五位老师的教学故事,一定能给您以启发。
1
一次在外讲座,戴姣老师被一群年轻的班主任围着追问如何处理棘手的学生教育问题。她想了想说: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或高招”,“有人天生就是会当班主任的,我不是。我以前脾气暴躁,遇到学生捣蛋时,往往不了解情况就先大吼以示自己的‘严师’身份。现在,我会冷静地先听学生的解释,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然后设法和学生达成协议。”
共情就是将心比心,意识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和情感来思考问题,是班主任工作境界的一种跃升,是每一个优秀班主任开始成长的起点。
2
即使是最亲密的父母,在特定的环境,也需要彼此独立的空间,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创设一个敞开式的独立空间给孩子,你可以关注到孩子,但是不需要面对面地陪伴,面对面陪伴不仅给孩子压力,也容易带动影响孩子的情绪。
你是否能通过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等信息,体察和准确判断学生真实的、有时甚至是不易察觉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那是一年春节,正值正月初八,小龙在班级QQ群里急切地询问:“老师布置了几篇作文?”杨虹萍老师像妈妈嗔怪自己的孩子一样写道:“都到初八了,连作业都忘记了,该打!”谁知,那端的小龙竟然回复了一句:“神经病!”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打开小窗:“新年好,小龙,我跟你开玩笑,你怎么骂人呀?”消息刚一发出,对话框里又弹出两个字“嚣张!”
开学后,她找到小龙,主动跟他沟通:“抱歉,小龙,大过年的,我不该在群里开玩笑说要打你。”小龙一言不发。她又问:“是不是老师平时课堂上有什么事做得不够好,让你很不舒服?”他抬头瞟了我一眼,她看着他的眼睛接着说:“如果老师真的哪里做得不好,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实话可以帮助我更了解你,也会在以后减少对你的伤害。”
面对她坦诚的目光和关切的询问,他渐渐低下了头,禁不住抽泣起来:“对不起,杨老师,我错了。我有几次没带作业,您清点人数只有我一个没交。下课后,几个女生又笑话我,我觉得您是有意和我过不去……”她打量着眼前这个一米七几的班级最高个儿,恍然大悟:小男孩已经长大!
一个无意的举动令青春萌动的男孩觉得在女孩子跟前丢了面子,伤了自尊,难怪他对老师心生恨意。“对不起!小龙,谢谢你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
毕业那天,她收到小龙的信,信中他说:“杨老师,您比我妈妈还细心,还在乎我的感受,您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读信,暖到落泪。每一次来自学生“信息”的精准把握,成为杨老师每一步教育的依据和支点。
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听到说者想说,说到听者想听。
3
亮亮是一个极其顽劣的孩子,他会在上课时踢打同桌贝贝,无奈之下,女生的家长向余君老师提出了换座位的要求。
已记不清这是亮亮“赶走”的第几任同桌了,毫无疑问,让他单独坐,“隔离”起来是最省事的办法。但在讲台边上和老师“同桌”整整一年后,余君老师终于从亮亮的眼神里读出了“我想有个同桌”的渴望。
在与亮亮的家长进行了积极沟通后,亮亮写了一封道歉信给贝贝。第二天,她让亮亮向贝贝郑重地递交了自己的道歉信,并有了下面的谈话:
亮亮:对不起,贝贝,请你再给我一次和你做同桌的机会吧!
老师:亮亮,你还是很想和贝贝同桌的对吗? 亮亮默默地点点头。
老师:贝贝,你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吗?贝贝也点点头。
老师:为了避免贝贝被欺负的事再一次发生,也为了再给亮亮一次机会,你们俩先做“模拟同桌”吧!你们俩的座位暂时是分开的,但你们要向真正的同桌那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到你们俩能像真正的同桌那样相处了,你们再坐在一起!好吗?
亮亮和贝贝都接受了这个折中的处理方法。
她拿出了两个打分本对他俩说:“做同桌就要你追我赶地赛跑着前进,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模拟同桌互相来给对方打分吧,通过打分来比比谁的进步更大!”
贝贝监督同桌给予扣分的过程其实就是她帮助同桌明晰自己错误的过程,亮亮每天问题频发,有些老师也不一定能注意到,有些甚至他自己也没感觉到,模拟同桌的细致监督和反馈能将他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老师亦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其纠正错误,而反复的纠正是有效避免后续严重问题发生、帮助其转入正常成长轨道的关键。
这就是共情的第二步:以学生在意的方式,做学生认为重要的事情。
专家认为共情力由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结合而成,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丰富性息息相关。比如出生在富裕环境的孩子对贫穷者较少产生共情。中国古代往往将富庶地区的科举中选者先调往偏远贫困地区任官,就是为激发为官者的天良。
教師与学生的共情正来源于与学生不断的交流中,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和情感来思考问题、推进教育。心理研究并发现,婴儿身上就存在某种共情心理,但其共情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化。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要不断提醒自己,永葆一颗童心。
4
要提高共情力,班主任首先要做的,还是与自己共情。 何捷老师在一次班主任情绪管理讲座上,做了一个叫《不生气的智慧》的演讲。 担任班主任是容易衰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班主任生气的频率太高,生气时火力太足,生气后难以消除。
生气将为你的形象留下非常核心的作用——小孩怕你。如果还有附加作用的话,那就是——小孩讨厌你。非得说留下什么深远的影响的话,那就是——你不断贬低自己。 可惜,我们成年后发现这些是很困难的,成长中带来的固执己见,带来的偏执自恋往往导致无法认识自己。与自己共情,叫做自我同理。
专家说,这就是“敢于自我体恤,自我悲悯。体会自己的感受,弄清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某种心理反应,从而接纳自己。”
有了以上的自我同理,何捷老师接着说: “ 生气时,女生可以出去走走,购购物又有何妨?男生可以出去跑跑,练练肌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出一身汗,喝一杯酒,约上好友,相聚吹牛,如果你实在感觉不行,我还有三招:一哭、二闹、三上吊。当你莞尔一笑的时候,所有的’气‘也就’放‘了,自己得到了宽慰。”
这也是教师共情力最重要的一环: 自我同理,解决好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5
自我同理,其实是一种高度的自信,它首先要求你承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足。黄晓霞老师在曾分享过一位A老师的故事:
A老师参加工作15年了。他每次在组本教研活动中表现都十分积极,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大家都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是,A老师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的文字枯燥、空洞,远不如说的好。大家很是不解。
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A老师的表现让教科所专家很惊讶。会后的交流中,专家了解到了A老师的情况,觉得他目前最缺少的是专业阅读。建议他读一些专业期刊和教育专著,并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融入其中。
有了专家的建议,A老师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了语文学科方面的刊物和专著,还有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等书籍。他强迫自己每天都沉下心阅读至少一万字。
不过一个月,A老师在研课时便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了。他也常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思考,把理论与实践融入到文字中,很有可读性。据此,他爱上了专业阅读和教育写作。这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决定培养他,让他代表学校去参加课堂教学大赛。
其后,这位A老师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阅读面比较狭窄、普通话差……平台越大,他发现自己的缺点越多。但成长是实实在在的,伴随他的也是令旁人称道的成就。
勇于直面自己的缺点的人,才是最自信的人,也才是最具成长力的人。同时,也一定更快乐。因为他不会因为有缺点而遮遮掩掩、自卑畏缩,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从而理解環境、学生、学校、领导、同事的不完美,做事时,倒有了一份“岂可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从容。
这样的人,亦善于将这种共情力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样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共情力的吧。
其实,做教师是这样,做人何尝又不是这样?
——摘自班主任之友